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跨国创新生态系统以技术标准化战略为纽带,由高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开展协作研发、知识产权许可、技术标准合作,形成基于构件/模块的知识异化、共存共生、共同进化的配套性技术创新体系.其内部的企业、创新种群、创新群落、创新网(键)、创新环境分别与一般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群落、食物网(链)、自然环境具有类似的生态特征及规律,而且,跨国创新生态系统与其它生态组织相比,还具有集群的高度虚拟性、创新的跨国性、合作共生的必然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叶军季成 《新金融》2016,(10):38-41
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简称"信用卡中心")是一类拥有丰富商业生态系统的平台企业。当前面对产业、技术和政策环境的变化,积极顺应形势进行升级成为各家信用卡中心的必然选择。本文首先分析了信用卡中心平台升级的背景,然后,从平台战略理念、平台载体、平台技术、平台服务等方面归纳了当前信用卡平台升级的方式。最后,从持续打造完善的商业生态系统、积极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加强平台管理和组织创新、形成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推动信用卡中心平台升级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会计师》2017,(2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云代账"应运而生,它只需通过互联网,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记账、算账和报税,这一特点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习实训难题找到了突破点。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会计专业与平台技术研发企业及代理记账公司进行三方合作,共建"云代账"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引企入校共同为中小企业提供会计服务,并将企业真实的业务引入教学,创新了会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实习和就业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国际制药企业继在中国开展“生产转移”后,又开始“研发试水”,纷纷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转移其研发业务,或将其研究业务外包给中国的研发外包企业。本文在分析国际制药企业向中国转移研发业务的模式、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其转移研发业务的实质,并为我国政府、制药企业、投资和研发机构等提出了积极营造适宜的发展政策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充分利用CRO战略合作模式,加速创新药物技术的本土化产业实施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企业知识基础理论,从本地与海外知识互补的角度,选择61496家内外资科技企业150428个样本点,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不同知识禀赋内外资企业如何利用不同供应链合作伙伴的知识提升其创新绩效,并探索研发合作在此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对拥有海外知识优势的外资企业来说,具有本地知识优势的本地客户能够有效补充其本地知识的不足,提升其创新绩效,并且来自本地组织的研发合作能够正向调节此过程;对拥有更多本地知识的内资企业来说,具有海外知识优势的海外供应商能够有效补充其海外知识的不足,提升其创新绩效,且此过程也得到企业研发合作的正向调节。文章从本地与海外知识互补的视角,探讨具有不同本地与海外知识禀赋的内外资企业如何差异化利用供应链合作伙伴的知识提升其创新绩效,对研究企业对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创新管理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燕群 《新金融》2013,(8):38-41
本文从我国"大资管"平台背景出发,从产品创新和渠道创新两个角度讨论了基于资产的企业融资创新方向,以充分利用企业资产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融资结构。产品创新方面,本文总结国内商业银行基于资产的企业融资产品并提出创新展望:融资性票据的合法规范、无追索权部分买断应收账款、未来稳定现金流或未来权益支持产品、多方合作创新产品、结构化创新产品、池融资创新产品等;渠道创新方面,从资产理财业务寻找"大资管"平台下企业融资创新途径,提出流程规范与风险隔离、多元化渠道合作、理财产品向资产管理产品转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展望未来,商业银行将成为一个更为高效的平台化组织体系,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无所不包、无所不在的金融服务,平台化转型将成为更多银行的战略选择平台理论和平台化模式"平台"这个词的含义广泛,从商业角度总结,有两层递进的含义:第一层是产品平台,可以解释为"有机整合的产品集合及其背后的资源集合";第二层是在产品平台基础上的共享平台,可以解释为"一个高效匹配产品、服务或信息的供需  相似文献   

8.
数字经济时代,企业能否利用数字技术驱动企业创新,是其增强竞争优势和重塑核心价值的关键。基于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数字技术应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应用显著提升了企业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该结论在双重差分、工具变量等多重稳健性策略下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技术应用通过降低企业成本,缓解市场垄断程度促进企业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并通过提高产品多元化促进企业创新产出。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技术应用驱动企业实质性创新,而非策略性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技术应用显著提升了非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对国有企业、非高科技企业的影响不显著,对成熟期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为成长期企业。此外,有力的高学历人才支撑和有效的金融支持是数字技术应用驱动企业创新的重要内外部条件。研究揭示了数字技术应用驱动企业创新的影响效果、作用机制、效应差异及其约束条件,对企业如何有效利用数字技术促进企业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的竞争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探讨互联网金融两大主体——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当前和未来竞争态势及演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大风控"、"大数据"、"大平台"三项应对策略。在互联网金融的竞争中,互联网企业占据主动,商业银行相对被动,而且在某些领域互联网企业还有进一步扩展空间,未来互联网平台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跨界收编、跨界合作等竞争手段将不断出现。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坚守风控底线是前提,推进大数据技术发展、加快构建信息化银行是应对的关键战略,而"大平台"战略将是大型银行谋取未来竞争优势和地位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过程中,需持续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近年来,资本市场持续完善相关规则,加大对高科技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过程中,需持续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人,力保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近年来,资本市场持续完善相关规则,加大对高科技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1.
高科技企业技术实力、结盟实力与用户吸引实力是技术标准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针对技术标准化过程中标准的构建、产业化与市场化三个不同阶段,企业需要实施不同的竞争战略以促使技术标准竞争优势的形成。协作 R&D 与知识产权战略为构建技术标准提供了技术保障,有助于技术实力竞争优势的形成。产业联盟与开源战略为技术标准产业化提供了企业内外部资源整合环境,有助于结盟竞争优势的形成。先发制人与平台战略为技术标准市场化提供了用户基础条件,有助于用户吸引实力竞争优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强调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企混改将对企业创新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基于2009-2018年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和专利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改制后国有企业的专利数量和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国有企业改制对企业的专利产出效率有积极作用,但是对企业的专利质量效率有消极作用,即国有企业改制会通过改变企业的融资约束和研发投入对企业的创新效率产生影响,融资约束和研发投入均对专利数量有遮掩作用,对专利质量有部分中介效用,改制后企业将更加重视企业经济目标,注重短期的专利数量成果,从而忽视创新专利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基于实物期权理论,构建自贸试验区企业多阶段研发投资动态决策模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考量自贸试验区相关税收、补贴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创新支持政策对企业研发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相比传统投资决策方法,多阶段研发投资动态决策模型能更好地帮助企业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动态调整研发投资策略,发掘政策红利;有助于政府及时调整与完善相关政策,激励与引导企业创新。鉴于此,需完善鼓励类产业目录、优化事中事后监管规则、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适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2—2020年先进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和门槛面板模型考察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同时检验不同研发投入水平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结果显示:环境规制通过成本遵循和创新补偿两个渠道对先进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对绿色产品创新产生负向影响。研发投入在环境规制对先进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中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在较高研发投入水平下,环境规制能够显著促进先进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2-201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统一框架下金融科技、科技金融与区域研发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对区域研发创新效率提升有促进作用,其中金融科技通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中介作用影响区域研发创新,科技金融通过资本回报率影响区域创新研发;金融科技的提升作用更侧重于研发产出和成果转化阶段,并随着创新流程的深入不断上升,而科技金融更聚焦于研发投入,并在研发产出阶段展现了一定抑制作用;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的交互效应对全国和东部地区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影响,而对中、西地区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Using panel data from 242 cities in China, we examine the impact of governm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spending on corporat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e find that listed firms located in cities with higher government R&D expenditures are more innovative than firms in other cities. Further, the positive effect of government R&D spending depends on fiscal instruments and factor allocation. Through subsidies and tax incentives, government R&D spending enhances firm innovation by alleviating financing constraints, improving employee creativity and ensuring efficient operations. We demonstrate that subsidies are more effective than taxes in spurring corporat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e also show that the impact of government R&D spending is stronger for state-owned and high-tech enterprises than for other enterprises. Overall,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government R&D spending can substantially improve corporat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rough fiscal instruments.  相似文献   

17.
Using data on internal capital markets in China,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nfluence of internal capital markets on investment efficiency in business group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using internal capital markets can alleviate over invests within business groups. In addition, it can alleviate deficiencies in R&D investment in business groups effectively. The impact of internal capital markets on investment efficiency varies betwee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private enterprises. At private enterprises, internal capital market operations significantly alleviate overinvestment and promote R&D investment. However, at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ternal capital market operations increase overinvestment and reduce investment in R&D.  相似文献   

18.
新型研发机构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催化剂。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和江苏产业研究院等机构在区域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和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已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但是,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整体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大部分新型研发机构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建设轻运营”和“重管理轻治理”的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在新型研发机构功能定位、新体制建立和管理机制等多方面改革的滞后。对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新型研发机构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功能定位,进一步向地方政府和研发机构赋权,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创新治理水平,进一步强化新型研发机构中的央地协同力度。  相似文献   

19.
孙天阳  成丽红 《金融研究》2020,477(3):96-114
全球价值链分工迅速由"产业内"向"产品内"深化的背景下,企业难以在所有领域都保持国际领先,协同创新网络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科研单位之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统筹,从而提升企业出口绩效表现。本文基于联合申请专利数据构建了1999-2007年中国协同创新网络,分析了协同创新网络的拓扑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协同创新网络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网络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少数节点具有大量的关联,处于协同创新网络的核心位置。进一步实证检验发现,协同创新企业拥有更好的出口绩效,在协同创新网络中处于核心位置的企业占有更大市场份额。"企-企"模式协同创新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而"研-企"模式协同创新的作用并不明显。各类型专利的协同创新都显著促进了企业的出口,但外观设计类型协同创新的影响相对较小。协同创新对企业价格加成影响显著为正,且对出口企业的提升作用更强。本文试图从协同创新网络视角为中国创新战略的实施和企业出口绩效的提升提供现实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双循环”相互促进背景下,探究经济治理能力和出口贸易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治理能力和出口贸易对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要素市场发育程度、非国有经济发展、法律制度质量、研发资本投入对内资企业自主创新有正向影响;产品市场发育程度、研发劳动投入显著提升了外资企业创新能力。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背景下,应提升经济治理能力以激发国内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