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资产证券化的本质是一种借贷关系,它源自美国的金融创新并在世界范围发展壮大。资产证券化发展迅速的三大主要原因:首先能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周转率;其次是作为一种表外融资渠道,可改善发行人的财务结构;再次是具有较低的融资成本。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先后经历了2005年的缓慢起步、2008年的中间停滞、2012年的再次启动以及2014年的高速发展,截至2019年底,资产证券化存量已高达76139.29亿元,发行总数3856只。本文重点研究分析上市公司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以及对股票价格的冲击。  相似文献   

2.
刘徽  杨四维 《时代金融》2013,(23):61-63
2013年3月证监会正式颁布《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为基础建设企业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融资创新提供契机。基础建设企业利用资产证券化能够在合理融资期内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但与此同时,笔者发现我国已有基础建设企业资产证券化实践存在项目建设期融资局限和银行担保风险。基于我国基础建设企业资产证券化必要性和实践局限性,笔者以南京市浦口区A城建投资公司为例,创造性地利用单一资金信托对接券商资管计划,覆盖融资人公路建设施工期和完工后资金回笼期,并对整体融资计划做了详细操作设计,综合分析融资人、投资者以及商业银行的财务效益。笔者认为资产证券化与其他融资产品组合使用,既为基础建设企业开辟了一条低成本融资新路径,提高建设效率;又为投资者提供了短期储蓄替代型投资品种,拓宽其投资领域,提高投资收益率;更实现了商业银行产品创新,风险分散、收益增长。本文案例设计实用性强,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资产证券化本土探索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创新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资产证券化——企业新的融资渠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证券化最早是指通过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发行证券筹集资金的一种直接融资方式。后来随着金融业的竞争和发展,企业、银行等机构通过向市场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ssetsbackedsecurities,ABS),将自有资产进行处理与交易,最终实现融资。迄今为止对资产证券化存在不同的定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将其定义为“将企业(卖方)不流通的存量资产或可预见的未来收入构造和转变成为资本市场可销售和流通的金融产品的过程。在该过程中存量资产被卖给一个特色载体(Specialpurposevehicle,SPV)…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集团企业作为公有制经济的组成部分,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企业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撑,尤其是集团企业发展更需要大量资金。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的最大发展瓶颈就是融资问题,传统的融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集团企业的融资需求,必须需要开拓新的融资方式来缓解当前现状。本课题通过对集团企业融资困境进行分析,提出资产证券化融资的措施,并以景区旅游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作为案例,分析了该企业进行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可行性分析,希望为企业的融资问题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资产证券化对原始权益人微观效应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认识资产证券化对原始权益人的财富效应问题,对我国刚刚起步的证券化市场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本文认为该效应是证券化的核心效应,是证券化其他效应得以产生的基础,并从成本节约与收益创造角度深入分析了证券化对原始权益人的财富效应得以实现的微观机制;同时,较系统地分析了影响这些微观机制发挥作用的约束条件及其对证券化财富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时代金融》2019,(6):114-117
在商业银行加快流动性创造,减少资产风险,拓展利润来源的经营需求下,信贷资产证券化成为商业银行现实选择。本文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本文从微观的层面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从政府和发起人的角度分别提出了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未来的发展策略。在研究资产证券化的的微观效应中,本文对样本银行的有关数据和指标进行了因子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微观效应对于样本银行来说主要体现在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个方面。但从银行业整体来看,尽管信贷资产证券化能够优化样本银行的资产结构,信用风险却并没有因此减少,因此安全性效应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钱宽裕 《会计师》2014,(12):48-49
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加快,企业资产证券化这种新型融资工具的出现,为了适应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愿意接受这种新型的融资工具的企业也在慢慢增多。但是新的融资方式的风险评估机制已经超过了传统融资风险评估方式的范畴。所以本文在对资产证券化的解释之后,对其风险防范提出了设计方案,以使得新型融资方式下的风险评估体系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加快,企业资产证券化这种新型融资工具的出现,为了适应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愿意接受这种新型的融资工具的企业也在慢慢增多。但是新的融资方式的风险评估机制已经超过了传统融资风险评估方式的范畴。所以本文在对资产证券化的解释之后,对其风险防范提出了设计方案,以使得新型融资方式下的风险评估体系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9.
当前加快发展租赁资产证券化的愿望和现实需求显得格外迫切。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正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潜力。在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蓬勃发展之时,还面临着认知不足、成本高企、财税政策等诸多制度性和技术上的瓶颈,对其进一步扩容形成挑战,亟待深入研究和创新突破。  相似文献   

10.
资产证券化对解决企业融资困难、提高负债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渠道,企业在应用资产证券化融资的过程中也要面临资产风险、法律风险、道德风险、评级风险问题.因此,企业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资产质量,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同时政府也应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信用评级机制建设,从而促进资产证券化融资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资产证券化对于宏观经济金融改革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国内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也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围绕资产证券化的产生和发展、国内外实践、国内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应对这三个主题,国内外形成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也需要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对于资产证券化的后续研究,建议从强化理论研究、丰富微观层面的研究、增加创新业务的研究等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12.
针对近年来我国互联网行业推出的互联网消费信贷以及2015年以来将消费者信贷资产证券化后向投资者推出的现象,本文立足于传统信贷风险的分析并同时考虑资产证券化会为消费者信贷带来的风险因素,力图探讨这类新兴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风险控制问题,同时证明建立互联网征信系统的迫切性。在分析中涉及到对于目前我国征信系统的发展概况以及大数据时代之下互联网金融征信的发展可期的方向;并与美国新兴成熟互联网征信平台ZestFinance进行对比,旨在为我国互联网消费信贷资产证券化征信平台建立提出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资管计划参与下企业ABS虽可拓展企业融资渠道,但立法效力等级低及监管的严格化倾向使其无法实现完全破产隔离并极大限制基础资产范围。海印模式下信托公司参与企业ABS,利用双SPV结构解决了破产隔离以及基础资产问题。而该双SPV模式为迫于满足监管要求不得已的产物并非金融创新,建议逐步确定企业ABS市场受托管理人主体以解决现阶段资管计划多头监管现象;在双SPV模式监管中赋予信托公司更多基础资产以及第二层SPV管理人的审查、甄选责任。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通过建立数理模型证明资产证券化具有信贷扩张效应,而这一效应为解决当前国内银行面临的资本充足率达标困难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困境提供了冲击较小、成本较低的方法.同时,管理当局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这一效应的负面影响,需要对证券化发展到高级阶段后可能引发的资产泡沫和不良贷款的迅速增加保持警醒并提前采取对策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16.
北京的中关村是高科技中小企业聚集地,也是创业人才云集的地方,但是长期以来,融资难成为一道难解的“哥德巴赫猜想”  相似文献   

17.
资产证券化的宏观经济效应: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崎 《新金融》2010,(2):39-43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导致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次贷危机本质上涉及到“资产证券化”这种金融衍生品。本文对“资产证券化宏观经济效应”的现有文献进行归纳分析,文章认为从微观层面看,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提高金融效率;但从宏观层面看,资产证券化可能对金融体系结构、宏观经济稳定和货币政策有效性带来潜在冲击。政策当局应该重视资产证券化可能产生的宏观经济绩效,协调微观效率与宏观稳定之间的冲突,建立基于“金融稳定”的货币政策框架和宏观审慎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8.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融资制度安排,它不仅给金融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给会计理论和实务提出了难题.集中表现为:发起人将资产转让给特殊目的的实体应确认为出售还是担保融资;特殊目的实体的合并会计处理问题;资产证券化会计的信息披露问题.我国资产证券化会计理论建设,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19.
孟艳 《新金融》2007,(8):49-50
资产证券化在20世纪70年代产生后,经过近40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发展最为迅速的金融产品。本文从资产证券化的内涵出发,通过研究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国际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阻碍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从发行者、投资者以及中介机构等角度分析了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资产证券化对银行体系、住房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影响逐一进行分析,以揭示资产证券化的实质及其对中国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对银行而言,资产证券化调整了资产配置、减小了风险资产规模,而且提升了银行的管理水平。对住房金融市场而言,资产证券化能够向购房者提供低成本的融资方式,分散和化解利率与期限风险。资产证券化在解决金融投资产品供给不足方面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