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农业农村经济信息》2006,(2):28-29
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头号任务以来,全国已经掀起了新农村建设浪潮。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确应该“浓墨重抹”,但要切忌华而不实。只有扎扎实实地做到脚踏实地,才能调动广大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宏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它既要求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求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它既要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又要求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它既要求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它既要注重推进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又要注重推进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现代化。在实际工作中应注重处理好十个关系: 相似文献
3.
建设新农村必须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家宝总理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研讨班结业式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农村全面发展,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作为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要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这也是当前理论工作者必须面对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单单是提高农民收入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所谓新农村,应体现在统筹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上。许多新农村建设取得巨大成绩,其中最宝贵的经验之一是自始至终重视新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建设新农村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农民群众不满意,因此,建设新农村要更加注重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不仅表现在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村容村貌的出新,更重要、更根本的是社会风气的好转,要有一种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有一种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也就是说,要促进农村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使好习俗、好习惯、好风尚蔚然成风,让农村的民主、文明、和谐成为一种风尚、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特点、难点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点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全新的内涵。与过去农村建设的含义相比,新农村建设内容丰富,涵义深刻,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综合概念:从社会文明建设看,“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是物质层面上的,属于物质文明建设的范畴,前者是建设新农村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基础,后者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体现和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重而道远。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更重视内涵建设,让广大农民看到新农村建设确实可以为他们带来实际利益。这样,他们才可能真正地行动起来,而一旦农民们行动起来,农村的前景就一定是光辉灿烂的。 相似文献
8.
9.
农村是由村庄构成的,村庄是农村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广大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最终必须落实到村庄上.落实到农民生活的空间上。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妇女作为一支存在于农村中的重要社会力量,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事实证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妇女的参与、妇女的智慧和妇女的创新。当然,在肯定和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情况下,更应该注重为妇女创造一种良好的生存环境,搭建一个合理的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英明决策。这一战略举措,决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成为“十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江西、浙江、北京、河北、甘肃、湖北等省市的一些地区,围绕农村小康建设目标,已经先行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相似、名称各异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其中一些经验值得借鉴。江西赣州“:五新一好”行动2004年江西省赣州市拥有845万人,城市化率只有20%,是中部省份江西的中等发达地区,经济实力较弱。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人均耕地面积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欠发达的低山丘陵地区,中部…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如何服务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社会也在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化。在转化过程中有两大现象将成为转型期的主要特征:一是农村城镇化,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将有序快速转移;二是规模、效益、特色、有机农业将得到长足发展。这就决定了在农村社会转型期,职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其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决定了农村社会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程度。因此,加快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培育大批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对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甘肃省农村建设在整体上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诸如经济不发达,思想观念和教育落后,特别是农民文化素质低,文化生产与消费脱节,文化建设滞后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风文明"的要求是不相符的.本文就以上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吉林农业农村经济信息》2006,(4):35-35
由省委主办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4月3日上午在省委党校开班。省委书记王云坤在开班仪式上强调,要紧密结合吉林实际。研究谋划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具体措施,推进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受到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积极响应,但是,也出现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有的村对建设新农村的切入点不够明确,把整治环境作为重点,忽视了发展生产;有的超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的承受能力搞建设,发生新的乡村债务,等等。笔者认为,要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一、建立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制定和运作机制。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应当既有长远规划,又有短期计划。村里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应当在有关专业人员的帮助下,由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认真研究制定出《… 相似文献
18.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认真贯彻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农村大地到处充满生机与活力。但同时,与农村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体制性障碍也日益凸显,需要通过综合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