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寡头垄断市场条件下,"厂商的策略性行为"与"厂商范围不经济效应较大",而最终产品内的中间产品种类数较多,这两者共同构成产业内的国际产品内贸易的基础。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生产率较高的厂商不仅能扩大各种中间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并提高最大化的总利润,而且能够出口更多种类的中间产品;而生产率较低的厂商其市场需求会受到排挤,生产率最低层次的厂商将因亏损而被迫退出市场。这些结论表明自由贸易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这同当前异质企业贸易模型的结论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口持续增长,与出口总量的持续增长相比,中国的出口产品普遍技术含量不高。本文通过构建技术创新的理论模型,并运用分行业中国上市企业的数据,对中国出口企业技术创新特性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出口企业发明专利比例较低,累计申请专利集中程度高;研发资本投入存量差异大;总体上,研发资本存量...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0—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本文从产品技术复杂度出发采用Heck—man选择模型考察了地理集聚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微观影响。结果显示,集聚程度的提高改善了企业的出口决策,显著提高了技术复杂度较高企业的出口倾向和出口量,促进了中国出口贸易发展的“二元边际”。分组样本的估计还表明:(1)集聚程度的提高对技术密集型企业出口决策的影响最大,资本密集型企业次之,劳动密集型企业最小,甚至不能显著影响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出口量;(2)集聚程度的提高既能促进民营企业的出口概率,又能提高他们的出口量,但是却只能扩大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出口量。  相似文献   

4.
区位决策视角下的集群生命周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白 《产业经济研究》2007,(3):44-49,67
本文在对当前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研究述评的基础上,将集群周期划分为成长、成熟、衰退、再发展四个阶段,并从企业区位决策的视角对集群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分析。然后通过考察企业区位决策因子的动态变化和集群区核心产业的区外出口量增长率、主导产业的企业数量、修正后的空间基尼系数来对生命周期阶段进行划分,分析不同阶段下政府的决策行为。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企业异质性理论的框架下,采用中国海关数据库2000~2006年高度细分的进出口数据,从不同的维度出发,全面分析了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与不使用进口中间品的企业相比,使用进口中间品的企业具有更大的出口额、更多的出口产品种类及更高的出口持续可能性。而且,伴随着企业使用进口中间品数量和种类的增加,这种影响更加显著。同时,进一步研究显示,企业使用进口中间品质量的提升对其出口产品的质量升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从中间品的进口来源国看,企业使用从高技术国家进口的中间品对其出口绩效的影响更大。本文的结论在去掉加工贸易样本以及将解释变量滞后一期后依然稳健。这一系列结论对中国制定贸易政策以使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前人研究中国和中亚问题主要针对政治安全和上海合作组织自由贸易区建设,而研究中国对俄罗斯及中亚五国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则较少。该文首次从制度距离分析中国对俄罗斯及中亚五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文中利用1998-2012年中国对俄罗斯及中亚五国的出口贸易数据,在The Heritage Foundation 所公布的IEE数据基础上,引入制度距离建立中国对俄罗斯及中亚五国的贸易引力模型,研究制度距离对中国对俄罗斯及中亚五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制度距离对中国对俄罗斯及中亚五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反腐败和货币自由化制度距离对出口贸易产生负向作用,而投资自由度的制度距离对出口贸易产生正向作用。此外,本文还测算了中国对俄罗斯及中亚五国的贸易出口潜力指数,其值处于0.8~1.2之间,市场属于“潜力开拓型”。  相似文献   

7.
The present study adds to the CMO literature the perspective of firms’ imitative behavior on why firms have CMOs in their TMT. We propose that a firm’s decision to have a CMO on its TMT is driven not only by contingency-reated considerations but also by social ones, as the decision i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industry peers. Empirical findings based on 505 large US firms from 2000 to 2012 indicate that firms’ imitative behavior is a significant driver of CMO presence, especially when firm uncertainty is strong and inference uncertainty is low. Post hoc analyses indicate that this imitation behavior tends to be performance neutral at best.  相似文献   

8.
出口对于生产率的影响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论题之一。不同于以往研究,本文从企业异质性视野切入,实证考察了出口之生产率增长效应的非均衡性论题。借助新近兴起的技术前沿距离方法的研究表明,出口对于与技术前沿距离远的落后地区生产率提高的作用要大于与技术前沿距离近的先进地区,意味着出口具有Veblen-Gerschenkron效应,即技术落后地区在出口过程中获得的技术溢出和生产率增长要大于技术先进地区。而且出口的Veblen-Gerschenkron效应还具有时间持续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强化。针对门槛效应的检验表明,只有在行业出口超过某个临界值后,出口的Veblen-Gerschenkron效应才渐次显现并不断强化。此外研究还显示,新增长理论所强调的人力资本外部性和新经济地理学中的同行业集聚与关联行业协同集聚外部性都是影响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因素。上述结论对于制定利用出口促进生产率增长的差异化地区政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2~2007年的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本文使用一个全新的实证框架,研究了企业间要素重配对中国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作用。我们发现,虽然目前我国市场扭曲程度较高,但是市场化改革的努力已经使得企业间要素重配成为制造业生产率增长极其重要的原因;由于中间投入对要素重配具有乘数效应,其产生的要素重配效应占据了最大份额;企业的进入、退出市场行为在要素重配中也表现突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出口等市场化行为对促进企业间要素重配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国有资本比重等因素却对要素重配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审计意见的供给方对审计意见购买是否成功实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影响审计意见购买的会计师事务所因素可分为由域环境和工作环境构成的外部环境因素以及由专用人力资本构成的内部环境因素。因此,应重点关注诸如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执法力度、会计师事务所处环境的竞争程度、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质等因素,从审计意见供给方防范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根据市场结构一厂商行为一产业绩效之间双向的、动态的因果关系,分析影响产业绩效的结构性因素。基于开放型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特点,重点分析在外向型经济条件下.出口和进口影响产业绩效的机制;对外贸易在我国新型工业化中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科技进步,实现产业高级化,提高产业绩效。随着经济全球化,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可以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降低产品的成本,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出口市场给企业提供了一个扩张的重要渠道。本文从企业—目的市场的角度,利用2000~2005年中国海关数据库从微观结构层面上探究中国出口企业的动态变化对出口增长的影响,发现以两年为期,连续出口的企业贡献占出口增长的大部分,但如果在长期内考察各类企业的累积效应,净进入企业的贡献更大。进入退出并不是企业动态的主要表现,只有规模较小的企业容易进入或退出,出口企业大多维持自己的出口状态,其动态大多表现为出口规模和市场个数的变化。这些结论将为如何稳定和改善企业出口并保持出口持续繁荣提供丰富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3.
During the 1978-80 period the United States deregulated its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Common carriers, through increased reward and expert power, can now perform a more dominant role in the distribution channel. Because of major differences created in th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of the U.S. and Canada, deregulation has also had an impact on the distribution channel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t is evident horizontal competition between U.S. and Canadian carriers, and between shippers for both domestic and export markets in the respective countries has increased. Another major result of deregulation has been that Canadian shippers and carriers engaged in international traffic to the U.S., even though they have been in complicance with Canadian law, have found themselves subject to the extra-territorial reach of the U.S. anti-trust legislation.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国内技术等要素资源约束的背景下,浙江省部分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自发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获取海外知识,提高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及拓展出口业务,在转型攻坚时期,实现了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和改善。本文通过理论梳理和访谈研究,构建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团队"驱动因素—海外知识获取—绩效结果"研究模型。在研发团队知识主体特征层面,通过实证研究印证了国际创业精神、国际化能力和海外关系网络对海外知识获取投资决策、行为和努力的驱动,以及对企业创新和出口绩效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新贸易理论诞生近十年来,贸易理论家围绕企业异质性假定进行了细致而富有成效的拓展研究。其中引人注目的是融入贸易中介的分析,打破了已有研究关于直接出口的局限,并分别基于异质性和企业内生边界视角,解释了中介技术和不完全合约对企业直接出口和中介出口等不同出口决策及福利分配的影响。本文梳理了国外最新文献中企业异质性与贸易中介理论的研究进展,解析了将贸易中介引入新新贸易理论的微观机理,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中部省份处于快速崛起和城市化的进程中,而能源需求特征使得碳减排相对困难。基于中部六省1996—2008的数据,引入出口、城市化等因素,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分析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出口和城市化率对碳排放具有正效应,人均收入和能源价格为负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控制出口和延缓城市化速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企业出口二元边际对一国产业结构优化可能产生积极影响。在理论分析和基本事实描述的基础上,本文利用中国等9个国家的平衡面板数据,考察了一国出口企业的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的扩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内,出口企业集约边际的扩张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型;而出口企业扩展边际对产业结构变动不存在显著的影响。这说明,积极推动现有企业出口规模的扩张有利于贸易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有助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提高企业生产率对于维持出口贸易的平稳发展和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根据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若出口退税率降低,出口市场中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的企业数量和出口数量均会较少,而且一般贸易减少得更多。将2004年1月1日我国下调部分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这一事件作为外生政策冲击,使用倍差法进行实证检验,分析表明:降低出口退税率显著地减少了产品的出口数量,这种抑制作用对一般贸易影响更大,而对进料加工贸易和来料加工贸易的影响较小;出口退税对出口的调控作用主要通过对一般贸易集约边际的影响来实现;降低出口退税率对私营企业、贸易中间商以及低效率企业一般贸易的影响更加明显;降低出口退税率将使一般贸易企业的出口产品价格上升、出口金额下降。应有步骤、合理地确定出口退税的产品范围和退税率,对不同贸易方式的企业采取不同的退税政策,并实施更加中性的出口退税政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特别是“走出去”战略提出以后,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大规模出现的时期正是我国出口贸易发展面临重重困难的时期,出口发展的速度与效益不成比例、大规模低成本扩张遭遇到越来越多的反倾销等贸易壁垒、出口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等问题对我国出口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而对外直接投资作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一种替代手段,对我国出口规模的扩大、产品科技含量的提升、贸易利益的合理分成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及时制定协调的贸易与投资发展政策,以对外直接投资带动我国出口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一种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互联网企业员工普遍存在越轨创新行为。创新行为的成功会给企业带来巨大利润, 但很少有企业去研究员工的越轨创新行为。因此, 本文从组织支持角度出发, 探究如何提高员工的越轨创新行为, 以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创意和机遇。方法/过程本文对互联网企业400个员工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 构建了组织支持感、越轨创新和工作满意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 并在社会交换理论的基础上, 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等一系列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组织支持感的工作支持、关心利益两个维度对工作满意度、越轨创新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组织支持感的价值认同对工作满意度和越轨创新没有显著正向影响, 甚至有负向影响; 工作满意度在组织支持感与越轨创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 组织如果想要提高内部员工越轨创新的概率, 就需要从工作支持、关心利益、工作满意度这三个方面入手, 其中, 工作满意度对越轨创新的影响尤为显著。此外, 企业还要加强相应的员工绩效考核制度、职业生涯规划等企业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