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一篇,我们谈了放下贪念。这一篇,我们来谈谈人生之苦。 最近有弟子来看我,他说刚经历了一场人生之苦:牙痛。看他神情萎顿的样子,我明白这场牙痛对他来说,不亚于一次风暴洗礼。他告诉我,起初是从那颗蛀了的龋齿开始,疼痛先是一点,然后弥漫至口腔的角角落落,最后裹挟了整个大脑。“痛不欲生啊!”,他说,那几日茶饭不思,百事俱废,“各种止痛办法都试了,没用,痛起来连死的心都有了!”  相似文献   

2.
上一篇,我们谈了智慧的力量。这一篇,我们来谈谈傲慢与猜忌。还是接上一篇的话题。智慧的"慧"是什么?其实就是"无我"。什么叫"无我"?这句佛经里的话,现在在互联网上很流行,叫"去中心化"。我有位弟子专门研究互联网,他最近来看我,聊起互联网,他说现在所谓的Web2.0,说白一点叫去中心化,就是说,  相似文献   

3.
温州炒楼团在香港的消失,并不是特区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干预的结果,而是温州民间资本陷入困境的反映香港《文汇报》日前发自深圳的一篇报道称,以往在香港楼市常见的温州投资客组团赴港买楼投资的现象,已经在香港市场上绝迹超过半年。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控开展以后,内地各大城市推行的限购政策对温州炒楼团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他们已经没有了活动空间。但是,资本的一个特征便是积极寻找市场缝隙,限购政策所产生的"挤出效应"将温州炒楼团驱赶出了内地楼市后,  相似文献   

4.
黄深钢  张遥  张和平 《发展》2012,(5):17-17
"有人说去年债务危机发生意味着温州信誉‘破产’,我坚信,这次改革将推动温州民间资本阳光化,不仅温州信誉,包括实体经济都将逐步走出阴影。"温州服装商会会长郑晨爱说。  相似文献   

5.
陈述 《新财经》2011,(11):80-81
曾几何时,因"炒房团"而名声鹊起的温州资本沦为"温州危机"。这很大程度上与利用高利贷炒房有关,愿赌就要服输,但这次温州破了戒。  相似文献   

6.
张玉霞 《黑河学刊》2010,(11):60-63
自"温州模式"问世以来,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与研究,但是大多数学者都是从经济角度来研究"温州模式"。从温州文化(民间信仰)角度出发,结合温州的实际情况来解读温州模式,强调社会经济发展中人文因素的作用。温州模式的形成离不开温州文化的推动,非正规约束——瓯越原生文化在制度渐进的演进方式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梁枝文 《中国西部》2014,(31):142-145
韩寒曾凭一篇《杯中窥人》获得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同借此理,我在这儿写一篇《杯中窥影》,只是此处的"杯"喻指我的个人经历,透过我的经历来说说《后会无期》。  相似文献   

8.
上一篇,我们谈了傲慢与猜忌。这一篇,我们来谈谈创业。最近,有弟子来看我,他是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他对我说,"我想创业"。这位弟子40多岁年纪,在公司里是个副总,但是上升空间有限。我问,这个年纪创业,你有什么优势呢?他说,我具备创业童子功啊,比如创业的性格、创业的能力以及创业的资源,这些因素在我做职业经理人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和积累,如今看来水到渠成。我希望做一  相似文献   

9.
为无为"———有关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用"的一个哲理于光远几个月前我曾经写过一篇题为为无为的超短文",①写这一篇时,在我的心目中就有一个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问题。现在我想,何不就把这篇超短文拿出来与读者见面,并对这篇超短文的思想略作一些发挥...  相似文献   

10.
《重庆与世界》2012,(9):34-37
做了20年实业后,把资本全部放到房地产,如今深度被套、资产贬值,这就是温州企业的不想纯粹做实业的悲哀。温州炒房者深度被套,开发商日子也不好过。《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最近调查发现,2009-2011年间,在温州高价拿下住宅地块的开发商,按现在楼盘销售价格测算,如今多数只能勉强保本或大幅亏损。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地块资本构成中,大多为温州规模以上的大中型民营制造企业。之前,温州民企大规模进军房地产,出现"大企业造楼、小企业炒房"现象,这被视为温州"产业空心化"的主要佐证。与最高位相比,如今温州新房价格下跌30%-40%,地价下降30%左右,令涉足的温州民企备受压力。一位温州大型房地产企业高管认为,做了20年实业后,把资本全部放到房地产,如今深度被套、资产贬值,这就是温州企业的不想纯粹做实业的悲哀。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取向改革的"制度先发优势"推动了温州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然而,上世纪末以来,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排名在浙江全省乃至全国都有所下降,率先改革的"制度红利"正在弱化。总体上看,温州已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但城市化滞后于工  相似文献   

12.
最早知道雁荡山是我在初中读书时候,课本上有一篇课文是选自沈括写的《梦溪笔谈》,内容就是写雁荡山的,并称温州雁荡山为“天下奇秀”。从那时起我就一直对雁荡山魂牵梦绕,无限向往。是时候了,元旦期间,伴着一路遐想,朝着充满神奇和魅力的温州雁荡山进发,一路总觉得车行慢,终于在太阳西斜的傍晚,我们赶到了雁荡山脚下。看着那峭拔挺秀,奇峰环拱的峰峦,游览之心迫不及待。车子刚停下,我就向售票处奔去,欲购票观光。我向售票小姐仔细打听后得知,我们所处的位置是雁荡山八大景区之一的灵峰景区。此处不仅白天景色秀丽,夜景更为…  相似文献   

13.
葛雷 《浙江经济》2012,(1):44-45
构筑温州循环产业群集聚区,对于重塑"温州模式"新生,引领温州率先建设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现代化大都市的突破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随着《温州市循环经济"十二五"规划》的批准实施,推进温州市循环产业群集聚区发展,也成为下一个五年重塑"温州模式"的关键所在。《规划》指出,到2015年,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基本完成,"两带三区五园战略"和"二域五体五工五保重点举措"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模式实现良性运转,"温州模式"经济和区际利益共享机制健全;  相似文献   

14.
"今明两年将是温州民间资本投身PE与私募证券基金的元年。"温州金融办副主任叶新明向记者表示。然而,温州千亿民间资本由"炒"变"投"的蜕变,并不平坦。  相似文献   

15.
1991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浙江省委书记李泽民的陪同下,专程视察浙江东方集团公司的核心企业温州玻璃钢建材厂。当时,李泽民同志曾对江总书记说:“过去我以为个体典型在温州,现在我知道国营典型也在温州,这就是滕增寿同志领导下的温州玻璃钢建材厂。”这对我们全体干部职工是一次最大的鼓舞和鞭策。大家喊出了“总书记走到哪里,要亮到哪里”的口号。五年时间过去了,职工的理想和努力  相似文献   

16.
郭莉 《首都经济》2010,(4):52-54
上市就像"围城"一样,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2007年8月16日,温州服装企业报喜鸟开盘首日总市值由原来的12亿元暴涨数倍,据说现场的一些温州老板们看傻眼了,于是有人笑称:报喜鸟一天所赚的钱得卖多少双鞋子才能赚到啊?!  相似文献   

17.
李嘉俊 《中国西部》2014,(31):136-138
小说的标题叫《受戒》,开头的第一句话是:"明海出家已经四年了。"我一开始以为这是一篇写佛门生活的作品,它也确实描述的是出家人的故事,只是读着读着,我渐渐觉得小说中的人与事虽然未离佛门,但作者真正要表现的东西却与佛的本意相去甚远。我感受到的并非佛寺的森严和佛徒生活的单调与清冷,而是与之相反的浓郁的世俗生活的情致与意趣,我实在看不出作为小说主人公的明海在这里到底受了什么戒,反倒是他和他的伙伴们在这里尽情享受着日常世俗日子的温馨与快乐。并不是说作者有意要作一篇"借佛反佛"的小说,也许作者的倾向远没有这样的激烈,正如作者对佛门清规的笃信也并不激烈一样。  相似文献   

18.
一、民营经济在温州80年代初 ,“要看资本主义复辟 ,请看温州” ,90年代末 ,温州这块民营经济的乐土再次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1999年春我有幸考察了温州的民营经济 ,真切地感受到温州民营经济给我们带来的勃勃生机。作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首批农村改革试点之一 ,全国城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之一的温州市 ,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卫城市 ,开创了具有温州区域特色的、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温州模式” ,个私经济占据国民经营90%的份额 ,温州市经济由此获得了高速发展。1978—1998年温州GDP由13亿元上升到680亿元…  相似文献   

19.
上一篇,我们谈了如何安住自己的心。这一篇,我们来谈谈本我和小我。最近,有弟子谈及最近读过的一本书《幸福的方法》,书中讲到人有两个我,一个是清净的本我,一个是攀缘的小我。我觉得很有意思,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被"小我"牵引着走,而迷失了本自清净的"本我"。当然,很多时候我们内心并不想  相似文献   

20.
近期,很多温州老板都忙什么呢?答案是惹眼的两个字:"跑路"。这种状况自今年4月冒头以来,一路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