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信息短波     
香港特首董建华发表施政报告 10月10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向立法会发表施政报告。这是他作为首任行政长官任内的第五份,也是最后一份施政报告。报告共三十四页,分为六大部分。 施政报告在分析了目前香港经济困难,以及香港的独特地位、优越的营商环境和汇集企业人才等优势的同时,重点阐述政府在经济困难时期的作为,即特区政府的五大任务:  相似文献   

2.
陈可焜 《开放导报》2001,(11):31-31
10月10日,行政长官董建华向立法会提出他上任以来的第五份施政报告,也是他作为第一任任政长官的最后一份施政报告。董建华就任以来,已先后作过4份施政报告:《共创香港新纪元》(1997年)、《群策群力,转危为机》(1998年)、《培育优秀人才,建设美好家园》(1999年)、《以民为本,同心同德》(2000年)。对比前4份施政报告,董建华认为今年这份报告最难写。  相似文献   

3.
正香港行政长官梁振英最近发表了其任内的第二份施政报告。此次报告在封面上以九幅年轻人在各行各业工作的照片,带出"让有需要的得到支援,让年轻的各展所长,让香港得以发挥"的主题,可以说别出心裁。报告分为十章、共198段文字,涉及发展经济、扶贫安老助弱、培育下一代、土地房屋与交通运输、环保和保育、医疗、文康及市政,以及政制等八大范畴,列出了大小逾一百项新政策与措施,尤其是经济民生政策占施政报告近三分之二的篇幅。  相似文献   

4.
春节前,香港特首梁振英的首份施政报告终于面世。先看这份报告封面,可谓是全新的尝试——过往的施政报告,都是单色印刷,而今年则是以一幅蓝天绿地,六名儿童奔跑的照片作为底色。蓝天绿地代表着适宜居住的优美环境;六名儿童代表着不同种族、不同背景的融合团体;他们一齐笑着向前奔跑,寓意新一届政府第一份施政报告贯彻的精神——朝气和希望,同时也为700万港人带来了希望与未来。  相似文献   

5.
特区政府每年都有两份重要文件出台,一份是年底发表的施政报告,报告叙述了政府新一年的政策方向、施政蓝图,反映了当局对眼前形势的研判与分析,透露了政策背后的思维模式;另一份则是年头出台的财政预算案,预算案内容巨细无遗,由勾勒宏观与微观的全球经济情况,到针对本地经济结构弊端的政策调整,以至政府财政的运用,层次分明。两份文件可确定香港未来一年的社会、经济走向,故而文件一出,成为四方关注焦点,今年亦不例外。  相似文献   

6.
一、香港创新科技的思路香港回归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在1997年10月第一份施政报告中,提出发展创新科技的思路,目的是推动高增值生产,分散风险,经济不偏重一两种行业,根基更为稳固。施政报告发表后一星期,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香港的金融服务业、地产业及旅游业备受打击,而上市公司中少数仅有的  相似文献   

7.
正中产一直是香港社会的中流砥柱。特首梁振英任内第二份施政报告重点关注扶助弱势,有人认为,报告忽视了中产需要。最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发表后,市场普遍认为惠及中产的税务措施略显不足,没有满足中产人士的诉求。网上近期流传月收入超过7万港元的中产家庭,每月仅余1500元,几乎是月光族。最大支出在还房贷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最新数据,约有55%每月收入为1.5万至5万元的香港家庭被归类为中产阶层。财爷  相似文献   

8.
屠海鸣 《沪港经济》2006,(12):28-29
转眼间,曾荫权走马上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之职已有16个月了.在这期间,香港在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确实,我们不可否认曾特首为香港繁荣昌盛付出的心血和努力,正如他去年10月发表的题为《强政励治、福为民开》的首份施政报告所描述的那样,以鸿图大计提升了港人对未来的憧憬.一年过去了,今年10月11日,曾特首又发表了新一份施政报告,同样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褒贬议论.  相似文献   

9.
正一年一度,梁振英在1月15日公布了新一份施政报告,与首份施政报告相比,今年的报告字数少了12%,宣读的时间也因此减短了一个小时。不过,这个看似分量减少的报告,在政府开支上却毫不吝啬,甚至有点"大手笔"——今年政府将施政内容重点放在扶贫政策上,此举将令政府每年经常性开支增加100亿至200亿港元。不过,这也让部分港人开始担忧香港是否已走向福利主义。2014重点扶贫"扶贫安老是本届报告的重点",在施政报告媒体预览会上,政府新闻处人员提醒在场的记者。仔细阅读不  相似文献   

10.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年初在香港立法会发表连任后的第一份施政报告。董建华在发展施政报告时强调,经过几年来的探索,粤港经济融合在香港已形成共识,相信香港朝此方向前进必定能走出目前的经济困境。董建华在施政报告中特别辟出较大篇幅浓墨重彩地谈及香港与珠三角的经济融合问题。董建华表示,香港和广东省经过过去20多年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功能齐全的大型经济区。香港的优势在于它是世界一流水平的国际金融、物流和商业营运中心。珠三角的优势在于它是当今世界发  相似文献   

11.
1月9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向立法会提出题为<善用香港优势,共同振兴经济>的施政报告.这是第二届特区政府的第一份施政报告;因董建华连任,因此它也是董建华担任行政长官的第六份施政报告.  相似文献   

12.
1月9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向立法会提出题为&;lt;善用香港优势,共同振兴经济&;gt;的施政报告.这是第二届特区政府的第一份施政报告;因董建华连任,因此它也是董建华担任行政长官的第六份施政报告.   ……  相似文献   

13.
屠海鸣 《沪港经济》2012,(11):14-15
早前,香港政府宣布延后梁振英的首份施政报告的发表日期,由原本的今年10月延后至2013年1月,香港市民给予了充分理解,希望政府预留充足时间,全面咨询新选出的第五届立法会议员,向社会收集更全面的意见,交出一份令全港满意的施政报告。除此之外,相信政府也察觉到市民对新政府抱有很大的期望,特别是大多数市民最关注的民生问题。因此,对政府而言,上场百天有余,从特首团队接连落区听取民意,后又推出了2200港元的长者特惠生果金、无障碍设施、短中期  相似文献   

14.
香港公布第三份施政报告 10月6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发表其上任以来的第三份施政报告。纵观该报告的整个内容,可以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一,经济出现复苏迹象。报告指出,香港已经成功地战胜金融风暴的挑战,稳定了金融市场。两年多来,特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退税、减免差饷、冻结收费、支持中小企业、加快基础建设、推动创新科技、加速旅游业的复苏、加强教育再培训等。这些努力现在已经逐渐显出成效,经济出现了复苏迹象,失业率也开始回稳。二、人才和环境问题。人才是关系到香港在下世纪的整体竞争力,关系到香港经济是否持续发展,以及社会财富的增长和民生的改善。为此,报告提出  相似文献   

15.
“占中”之后,港府对全港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基层民生有哪些新策,许多市民都在猜测.答案日前揭晓.近日,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公布新一年度的《财政预算案》,向全港市民大手笔“派糖”340亿港元,较去年大增140亿港元.行政长官梁振英在早前发表的施政报告中,针对纾困、房屋、退休保障、安老、人口政策以至长远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方案,更破天荒为退休生活保障预留500亿港元,显示出港府对于社会福利工作的重视.而新一份财政预算案贯彻施政报告的施政理念,为各项政策提供足够的财政支持,确保政策能够落实到位,并且针对香港近年经济动力不足,作出多项长远投资.预算案与施政报告密切配合,为香港未来的发展及福祉筹划布局.  相似文献   

16.
陈可焜 《开放潮》2001,(11):31-32
香港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10月10日在立法会上做作为第一任行政长官的最后一份亦即就任以来的第五份施政报告。“巩固实力 投资未来”由于今天香港经济正处于内部转型困难、外部环境变坏的交困时期,香港社会对于这份施政报告寄望甚殷;董建华自己也由于客观环境的不利,尤其美国“9·11”事件后世界进入不稳定不明朗的时代而反复思考,几易其稿。董建华在这篇题为《巩固实力 投资未来》的第五份施政报告中,第一段就重申要继续坚持自1997年7月1日以来的努力方向,“这就是以民为本施政,与全社会一起积极面对变化,勇敢迎接挑战,建设一个…  相似文献   

17.
一份颇具影响的“报告”2006年5月11日,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发布了《2006年世界竞争力黄皮书》。这个“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是对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竞争力的年度研究报告,自1989年起每年发表一次。该报告主要评估经济表现、政府效率、商务效率和基础设施四类指标,评估  相似文献   

18.
10月8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100天,也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正式就任的第100天。就象中国传统的“婴儿诞辰百天庆贺”的意义一样,董建华就在这个具有中国传统色彩的日子里,在临时立法会上用粤语宣读了他上任以来的首份施政报告。这也是香港结束百多年殖民统治后,首次由港人推举的行政长官在立法机关向议员和市民们全面阐述其治港蓝图和政策纲领。应该说,董建华的这份施政报告是他在参选时及特区成立庆典演讲辞中提出的治港理念的具体化及更进一步的深化。为了完成该份报告所提出的工作计划,未来五年内政府将会动用超过一千亿港元的资金。董建华表示香港人开始书写自己的历史,呼吁全港市民准备迎接大时代的挑战,“为我们自己也为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产业》1995,(3):34-34
美欧日电子和信息工业界发表政策报告美国、欧洲和日本的3家主要电子和信息工业协会1月27日发表一份联合政策报告,要求各自国家的政府采取切实措施,支持把近两年来成为全球性热门话题的“信息高速公路”扩展到世界范围。这一报告发表的时机相距西方发达工业化国家政...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区”的发展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之间的经贸往来不断扩大,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世界银行1993年4月18日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第一次使用“中国经济区”这个概念。报告预测,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在内的“中国经济区”在未来10年的经济增长率可望“保持或者超过自1962年以来高于7%的水平”。报告预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