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绩效评价体系,收集了1980~200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关宏观经济数据,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理论、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汇储备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对外汇储备具有显著的短期负面影响,长期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的逆向技术溢出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有关的行业分析尚不多见.本文基于中国各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变迁,运用DEC模型计算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的平均生产率(Malmquist指数)、技术效率(TEC指数)和技术进步(TC指数),并与各行业对外直接投资所产生的外国研发溢出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的逆向技术溢出与行业平均的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呈中等关联度,其中,第二产业(制造业、建筑业)的关联度较强,而第三产业的关联度差别较大.技术含量不高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具有较高关联度;技术含量高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则不具较高的关联度.因此,要提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水平,从行业层面来说,就是要调整和改善投资的行业结构,加大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的投资力度,以更好地获得外部技术.  相似文献   

3.
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浙江经济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外贸依存度极高,同时其外商直接投资近年来增长也非常迅速。文章主要通过对浙江省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发展特点的研究,借鉴相关模型,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4.
蔡冬青  周经 《财经科学》2014,(3):112-121
本文利用国际面板数据对投资母国对外投资反向技术外溢的吸收能力进行了实证考察。实证结果发现:以人力资本、研发投入、技术基础设施以及金融发展为衡量指标的母国吸收能力对反向技术外溢具有强化作用,在母国对外投资规模不变时,这些指标对母国技术进步具有正向贡献。同时,非线性回归结果发现,反向技术外溢对母国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具有"门槛效应",即母国吸收能力达到"门槛值"时,反向技术外溢才会促进母国技术进步,否则这种效应不会显现,甚至反而为负。实证结果还发现:投资母国与东道国的技术差距并非"越大越好",较大的技术差距必须具有更强的母国吸收能力与之相适应,否则母国难以吸收这种反向技术外溢。  相似文献   

5.
以全球资源竞争为背景,选取2003~2010年中国资源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及相关季度数据,以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修正形式为基础,采用Johansen协整的方法,对中国资源型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资源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非常小,中国资源型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还处于粗放式资源争夺阶段,无法有效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人力资本吸收能力弱以及投机套利机制的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6.
7.
邹玉娟 《经济问题》2008,(4):105-108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处于技术劣势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正逐渐把对外直接投资作为在国际上寻求技术优势的有力工具和手段.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通过对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利用东道国的技术资源优势获得逆向技术转移,并向母国返流和传递,进而促进母国企业、产业和国家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积极利用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进行技术学习和逆向技术转移,是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适宜选择.  相似文献   

8.
以大型企业集团建设带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杜群阳  朱勤  王晖 《经济地理》2007,27(1):89-92
基于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在浙江城市分布表现出较大差异的事实,运用11个城市的工业数据,研究了技术外溢效应与地区经济、社会变量的关系。回归结果表明:省域层面上浙江FDI整体技术外溢效应不明显;政府科技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基础设施、重工业产值比重、国有经济比重等因素与FDI技术外溢存在正相关关系;更新改造投资比例与对外开放度两因素与FDI技术外溢存在负相关关系。在对回归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2003~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以及国内外技术差距对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逆向溢出效应;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技术差距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且技术差距与逆向溢出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比线性关系模型拟合得更好.  相似文献   

1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之一是推动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发展模式转型。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特色,以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研究成果为基础,构建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溢出模型,分析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机制,通过实证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溢出的吸收能力,并依此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发展模式转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金融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双重夹击下,2009年中国汽车出口急剧减少,但汽车企业的海外投资却日渐增加。文章通过分析奇瑞公司成功的对外直接投资历程,指出中国汽车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要加强技术创新。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3.
笔者利用我国2000年~2011年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创新能力的逆向溢出效应,并进一步解析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只对国内模仿创新的能力存在逆向溢出效应,而对自主创新和二次创新的能力均产生了抑制作用,最终对总体创新能力有抑制作用,但各层面的影响在统计上均不显著;经济开放度、金融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和RD基础水平等因素在其中发挥了不同的影响作用。基于实证的结果提出了鼓励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着力提升对外投资企业的全球学习能力、加强基于创新能力提升的对外投资发展支持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及其对母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茹玉骢 《经济评论》2004,(2):109-112,123
最近的实证研究发现 ,出于接近东道国先进技术的动机能够引发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 ,反向的外溢效应的存在是这种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形成的前提。这就为技术劣势跨国企业向技术发达国家 (地区 )的直接投资行为提供了很好的解释 ,一国研发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将使得相关企业能够很好地利用这种反向外溢 ,技术寻求型直接投资行为加强了跨国公司的内部化能力 ,同时它也有助于投资母国缩小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技术差距 ,建立新的富有竞争力的产业 ,打破在原有国际分工体系中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产业发展路径依赖 ,它也对母国的市场结构和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吸收能力视角,着力探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我国企业通过逆向知识转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程度。通过问卷调研和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我国企业逆向知识转移频率越高,知识转移制度化程度越高,知识应用和创新程度越高,其对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就越强。当企业吸收能力处于共享能力、学习和应用能力、再创新能力等不同阶段时,逆向知识转移对自主创新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外直接投资绩效较低、产业和区位分布不合理的地区,按照产业——区位优势匹配原则调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和区位分布,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对外直接投资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走向海外,但对外直接投资能成为推动企业创新的跳板吗?逆向投资与顺向投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又是否存在差异?考虑到逆向投资、顺向投资对企业创新影响上的时间特征,文章探讨了逆向投资、顺向投资对企业创新的动态影响机制,并基于高技术企业样本和境外投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逆向投资和顺向投资均能促进企业创新,但在时间特征上具有较大差异;逆向投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存在时滞效应,随着投资企业对外来者劣势的克服以及吸收能力的提升,逆向投资才会显著促进企业创新;顺向投资可以在短期内快速推动企业创新,但这种促进效应并不能持续,随着产品本土化改造完成,顺向投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也将减弱。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2000-2006年我国数控机床进出口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机床制造业的绝对技术缺口和相对技术缺口都较大,企业通过境外技术寻求型投资缩小了相对技术缺口。结论认为技术缺口的增加是推动我国机床制造业对外技术寻求型投资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9.
李茜  薛求知 《技术经济》2012,31(7):47-54
基于一国技术进步是耗散结构的假设,构建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技术进步之间的灰关联熵模型,并运用2003—2010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逆向技术外溢效应的存在性。结果表明:2003—2008年期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技术进步并没有持续、显著的作用,此期间并不存在逆向技术外溢;2009年和2010年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给国内技术进步带来了负熵流,此期间存在逆向技术外溢,并且它推动了国内技术向良性方向发展。该结果意味着,对外直接投资是一把"双刃剑",有可能增加我国技术进步的熵值,也可能导致负熵流入、促进我国的技术进步。最后提出,我国企业不能盲目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应质量和数量并重,以使对外直接投资为我国带来持续的负熵流。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众多模式中,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这一新兴的投资方式正逐渐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介绍了目前我国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的对外直接投资的3种主要形式,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决定企业该种直接投资规模与形式的基本要素是企业本身对技术的吸收与整合能力。同时,分阶段探讨了企业的技术整合程度对该种投资企业所预期的技术创新能力与竞争力提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