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会计经历了其重心从资产负债观到收入费用观、再到资产负债现的转换过程.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明确指出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的确认则是关键所在.根据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暂时性差异也分为两种形式: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在资产类科目中设置"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核算企业由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按能够结转后期的尚可抵扣的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税利润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在负债类科目中设置"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核算企业由于应税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相似文献   

2.
所得税会计是以财务会计理论为基础,以会计收益和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为核算对象,以提供与决策有用的信息为目标的会计方法和程序。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选择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企业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反映内容更全面,方法更科学。  相似文献   

3.
旧准则所得税会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或亏损)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或亏损)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比较的是会计利润与应税收益间差异。新准则所得税会计通过比较资产、负债等项目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将该差异的所得税影响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所得税费用。比较的是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间差异。在新准则下,所得税会计处理教旧准则有以下新变化。  相似文献   

4.
自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以来,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资产负债表中,比较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即暂时性差异,并据以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暂时性差异的形成、暂时性差异不予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形及原因分析以及暂时性差异不予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形及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5.
所得税核算方法及其信息质量的衡量.所得税会计是为了调整会计利润和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而产生的,因此,所得税会计的基本目标是真实反映会计利润和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正确确认、计量所得税费用与所得税负债——应纳所得税。所得税费用是根据会计准则计算的、企业当期创造的收益所应负担的所得税金额。所得税负债(应交所得税)是根据税法的规定,按照适用税率和规定的税基(即应税收益)计算的企业当期对政府的纳税责任。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递延所得税信息在银行信贷决策中的作用。2006年颁布的会计准则要求上市公司统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由此产生了递延所得税信息,它体现的是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之间的暂时性差异。那银行在做信贷决策时是否会关注递延所得税信息;在银行存在信贷配给的情况下,递延所得税信息在银行的贷款审批和贷款定价环节其作用是否一样?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由于选取有贷款数据的样本时存在选择性偏误(sample selectionbias),本文采用了Heckman两步法以控制选择性偏误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递延所得税信息会对银行的信贷决策产生影响;但是,递延所得税信息在银行信贷决策的不同阶段其作用是不一样的,在贷款审批阶段,银行主要关注递延所得税信息中所包含的风险和负债因素;而在同意贷款的情况下,银行更关注递延所得税信息所反映的资产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7.
企业合并中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比较复杂,合并方(或购买方)在合并日从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取得的净资产,有的包括新增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有的则不包括;合并方(或购买方)在企业合并过程中产生的合并差额,有的影响当期所得税或递延所得税,有的则不影响。本文通过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合并方或购买方税务处理进行梳理,并应用案例进行解析,以便为会计理论界和会计实务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会计新准则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在实施过程中重点把握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关键,明确帐目价值、计税基础以及所形成的暂时性差异,准确把握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形成原因与内在规律及其准确的计量过程。《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以来,使中国会计准则更加创新趋同于国际会计报表准则,进一步调整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缩小所得税处理原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所述合并财务报表中所得税的调整,是指企业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由于合并后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一致产生暂时性差异,而对合并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资本公积等项目进行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
新的所得税会计涉及到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费用等概念,在核算过程中有许多难点问题,笔者对此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在我国大中型企业以广泛应用。但据调查了解,对于企业特殊事项要确认、计量递延所得税有些无所适从。因此,以具体案例的形式着重分析企业发生的特殊交易如何确认、计量递延所得税。相信在会计实践中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旧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建龙 《技术经济》2006,25(11):124-128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39项会计准则,并将于2007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市公司执行。本文以《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为例,对比分析了我国新旧所得税会计准则在制定准则所依据的基础观念、所得税会计差异的分类、所得税会计方法、财务报表列报与披露等方面的主要变化,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对新准则的相对优势进行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中国现行税法与会计制度在投资收益的处理上存在差异,使得企业所得税的税收征管方面容易出现漏洞,造成税款流失。因此,投资收益的税收管理问题应引起税务机关的高度重视,应注重加强被投资企业与税务机关的信息沟通,加强税法宣传,堵塞税收征管漏洞,强化对长期股权投资收益的税收管理。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某些税收政策没有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对形成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来源和财产,往往采取轻税政策,广大低收入者由于在收入、财产等方面的匮乏使其无法享受到税收优惠的好处。中国应改变目前的税收政策取向,加大对高收入群体的征税力度,发挥税收政策调节功能,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相似文献   

15.
以工资薪金税收为主体的个人所得税是一种消费者税。由于起征额的存在,个人所得税并不是一种完全的所得税,而是一种个人收入调节税。基于消费者税的理论基础,提出了关于中国代表性居民纳税人的理论平均税负的一个简单模型,以及一个关于中国个人所得税对全部税收的贡献率的理论计算公式。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应着眼于如何改善工薪所得税的累进性,增强税收的收入再分配职能,相对提高低收入劳动者的实际报酬。为此,应将个人所得税易名为个人收入调节税,减少税率档次,提高免征额。  相似文献   

16.
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和流通中各环节的增值额进行征税。按照增值税对购进固定资产所含进项税额扣除时间的不同,分为生产型、收入型和消费型。我国自1994年实施税制改革以来,有关增值税会计的问题一直是人们议论较多的话题,这除了因税收法规的不断变化而对会计产生的影响以外,主要原因还在于人们对增值税会计属性的认识以及在实际工作上所存在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矛盾所致。针对日常业务的几个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提出自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7.
避税活动加剧了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管理层在信息披露中是否会采用晦涩的文本信息掩盖避税行为?本文利用2008—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企业避税对年报可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发现,避税活动越多,企业年报采用的复杂词汇就越多,年报可读性就越差。在运用工具变量弱化内生性问题、更替年报可读性指标与企业避税指标、考虑递延所得税信息披露和税收政策影响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避税行为降低企业年报可读性的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会计信息质量在避税行为对年报可读性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避税活动通过降低会计信息质量削弱了年报可读性,信息披露中文本信息与数字信息相配合的观点从企业避税视角得到了验证。此外,在无税收优惠、递延所得税负债较多和外部治理环境较差的企业中,避税降低年报可读性的现象更为明显。因此,规范企业税收制度能够减少企业避税、限制管理层寻租行为,促进税收透明化,从而提高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借鉴已有最优线性和非线性所得税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提出含有负所得税的最优非线性所得税模型(有缓冲地带),即修正的Mirrlees税收函数,进而得出一些与以往研究不同的结论,从而进一步发展和充实了最优所得税理论。这对于在目前我国日益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尚未根本性扭转的背景下重新审视我国现有的税收政策,通过实施负所得税制度重构收入分配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税制,2011年新个人所得税(以下简称“新个税”)法案应运而生。对于实行以3500元的免征额为主要改革内容的新个税能否够切实摆脱中国个税陷入的困境,实现缩小贫富差距、社会公平的目标,大多持怀疑的态度。针对这一问题,以新个税为基础,结合国外的主要税制模式,分析中国个税制度仍存在的问题.进而为中国个税今后的改革方向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