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视角,探究了1998-2016年中国企业家精神时空演化特征,构建了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企业家精神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企业家精神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不均衡发展特征,地区差异显著,甚至存在两极分化现象,整体呈现出自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内陆地区阶梯性递减态势,且邻近省域企业家精神相近,具有一定空间集聚性;企业家精神的空间正相关性逐渐增强,空间依赖性增大;人力资本、经济发展程度、创新和教育水平是省域企业家精神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人力资本、经济发展程度和教育水平对本省域企业家精神存在显著正向驱动作用,创新水平对邻近省域企业家精神存在显著正向驱动作用,教育水平对邻近省域企业家精神存在显著负向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金融作为基于互联网的新金融模式,通过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影响企业研发创新。基于27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分析互联网金融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探究产业发展、传统金融发展和人力资本对互联网金融创新效应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可显著促进企业研发创新,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发现该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产业发展、传统金融发展以及人力资本水平与互联网金融具有互补性,有利于增强互联网金融创新效应。此外,异质性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在科教水平较低的城市和级别较低的城市具有显著创新效应,区位因素并不是影响互联网金融创新效应的显著性原因;互联网金融在对外开放水平、市场化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的创新效应大于其它城市。  相似文献   

3.
在金融发展趋于数字化的背景下,探索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创业之间的关系,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2011—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创业活跃度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人力资本水平、地区产业结构和基础设施水平是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村创业活跃度的有效传导路径。就不同区域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东部地区的农村创业活跃度影响较中西部地区更显著;就创业类型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对私营企业创业活跃度的推动作用较个体创业活跃度更显著。基于此,本文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分类推进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三融合",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数字乡村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出现了高速的增长。基于我国286个城市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本文采用广义距估计法研究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对企业家精神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进一步地研究了在不同的金融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和城市规模的条件下,这种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企业家精神对于我国经济保持长期增长的关键,因此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对企业家精神的不利影响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综合考虑政治法律制度环境和金融环境,实证分析制度环境对企业家精神配置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政府行政管理质量对企业家创新精神、企业家创业精神和生产性企业家精神综合水平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企业经营法制环境、金融环境质量与企业家创业精神存在负相关关系;金融环境在政府行政管理质量与企业家创新精神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而在企业经营法制环境与企业家创业精神关系中起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以政府主导甚至干预经济发展为特征的转型经济中,政府行为会影响法治与金融发展间的作用机制。本文利用1995-2005年中国省级单位的数据研究了政府行为和法治水平对地区金融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不考虑政府行为这一制度因素时,法治水平的提高对地区金融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效应,但这个效应有限。转型期政府行为对金融发展明显具有重要影响,地方政府的干预可能会对法治促进金融发展的作用产生部分挤出效应,甚至是完全的替代效应。本文的结论是,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中国只有在充分认识到政府行为主导金融发展的情况下,才能准确把握法治与金融发展间的关系。本文的研究也对主流法与金融文献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7.
雷红  高波 《经济经纬》2022,(5):121-130
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稳就业、促创新等成为热点议题。利用2000—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市场化进程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化改革有利于提升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对创新主体和创业主体进行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市场化进程对不同创新主体的企业家创新精神和不同创业主体的企业家创业精神影响呈现不同程度效应。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在市场化进程中的资源配置效应和激励效应的影响依次减弱;港澳台企业、外商企业、个体、私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等创业主体的市场化改革对企业家创业精神的影响依次减弱。行业层面的差异性结果显示,制造业受到市场化进程的影响最大。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应持续推进各地区市场化改革进程,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郭平  胡君 《当代财经》2021,(9):16-28
企业家的规模扩张并不必然带来经济增长已成为中国推进创新创业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现实矛盾,而结构性改革能否破解企业家精神的经济增长之谜并通过提升企业家质量来实现促增长是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将企业家精神区分为机会型与生存型企业家精神的基础上,利用92个国家2001-2016年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从长期来看,机会型企业家精神将促进经济增长,而生存型企业家精神将抑制经济增长;结构性改革能够激发机会型企业家精神,同时抑制生存型企业家精神,特别在增长转型阶段,贸易改革、金融改革与产权改革是促进机会型企业家精神的重要途径;结构性改革能通过影响机会型企业家精神实现经济增长.因此,以结构性改革激发和保护机会型企业家精神将是中国实现企业家质量提升与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创业投资企业作为一种知识型企业,与传统企业的最大不同在于,人力资本在资源配置中开始上升为主导地位。首先。创业投资家为创业投资企业配置知识资本与人力资本,这一点可以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进行解释。其次,创业不仅是创业企业家一种对机会的识别与新价值发现,而且是创业团队人员共同参与的创新行动,这个行动体现出了创业企业家特有的创业精神。第三,创业投资家与创业企业家之间的人力资本特性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治理机制是创业投资企业治理的关键,信任与合作是克服创业投资家和创业企业家之间代理风险的关键。本文主要从以上三方面详细分析了创业投资家与创业企业家的人力资本特性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社会资本、法治水平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实证数据研究社会资本与法治水平对地区金融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考虑社会资本这一因素时,法治水平的提高对地区金融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效应,但这个效应有限,而转型期的社会资本对金融发展具有显著影响:(1)社会资本对地区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正效应;(2)社会资本还是对法治水平低下的一种有效替代机制。  相似文献   

11.
论文探讨了创业教育、企业家精神与创新型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发现创业教育对企业家精神、创新型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而创新型经济发展呼唤创业教育,并对创业教育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使我国创新型经济健康快速发展,需要大力普及各种类型的创业教育,培养学员的企业家精神,使更多人参与加快完善创新型经济的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2.
自2014年以来,中央及各级政府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台了大量政策,以鼓励和支持创新型创业。创新型创业,往往需要参与者拥有一定水平的知识或技能。基于2012年、2014年、2016年全国劳动力动态调查个体数据,在政策范式转换背景下检验劳动者技能对其创业选择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不同技能类别的差异。结果显示,“双创”政策对于劳动者创业具有促进作用,但有技能的、技能水平较高的劳动者并未受到充分激励,其更倾向于受雇而非创业。由此,为了真正驱动经济创新转型,国家应当为有技能的劳动者开展创业活动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支撑条件,从而有效激励创新型创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2006—2018年中国(内地)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企业家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两个维度测度区域企业家精神水平,并从互联网资源量和互联网普及度双重视角,全面探究互联网发展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资源和互联网普及不仅能够显著推动企业家精神水平提升,而且有利于缩小区域之间的企业家精神差距,互联网可以成为新时代下激发企业家精神的新动能。由面板门槛模型进一步研究发现,互联网发展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具有显著非线性门槛特征且存在明显空间异质性。其中,互联网资源对企业家精神的作用呈现正向边际效率递增规律,具有网络效应;互联网普及与企业家精神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存在高水平陷阱。据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互联网+企业家精神”融合策略。  相似文献   

14.
发展创业教育不仅是一个教育命题,而且被普遍认为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源动力。创业教育能够有效改善个体和组织创业的成效,促进整个社会创业文化的形成,这些是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直接动因。结合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分析了创业教育对该战略的基点和3个主要的影响。最后,结合创业教育发展现状,提出了国家推动创业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唐家龙 《经济管理》2007,(15):52-56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构建了创业活动水平的分层次决定因素模型,将影响创业活动的生态因素和创业者的人口经济特征联系起来。然后,利用国内外创业研究的最新成果,着重对影响企业家创业活动的经济发展水平因素和年龄、性别、家庭收入、创业动机等个体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文章以理论模型为基础,从加强创业者素质教育、政府宏观指导和创业理论研究三个层面,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了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6.
创业作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新引擎已经成为国际共识,各国政府高度重视高校学生创业教育。创业教育以培养创业精神为核心,除能提升大学生创业率外,还能塑造大学生的职业观念,满足其成为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以接受过高校创业教育并已就职的90后新生代员工为研究对象,探讨高校创业教育如何影响员工无边界职业生涯态度和工作场所创造力。基于266份有效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在高校所接受的创业教育能够显著提升员工工作场所创造力,无边界职业生涯态度的两个维度无边界心智模式和组织移动偏好在两者间均起中介作用,且无边界心智模式的中介作用显著大于组织移动偏好。研究结论进一步验证了高校创业教育的滞后效应,可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创业成本是影响创新创业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但关于城市创业成本的量化研究却很少。本文从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两个方面将创业成本划分为生活成本、环境成本、融资成本、运营成本、研发成本和失败成本六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城市创业成本指数,选取了我国创业活动较为活跃的10个城市进行了2012-2016年创业成本指数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10个样本城市中,深圳的创业成本一直居于较高水平,北京、上海近五年创业成本总体呈上升趋势,长沙、成都的创业成本呈下降趋势,重庆的创业成本一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其创业成本中的显性成本相对较高,但隐性成本则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为高校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提供了机会,而高校学生的创新行为又有益于推动我国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在分析众创模式下高校学生创新决策和创新行为演化的基础上,构建了创新需求者和高校学生创新行为演化博弈模型,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一步描述博弈双方的动态决策过程。仿真结果表明:高校学生创新行为与需求者参与度相互影响,如果只有一方选择纳什均衡策略,双方无法达到演化均衡状态;当需求者选择参与策略概率大于0.2,或高校学生创新成果被采用的几率大于0.5时,系统会最终达到演化均衡状态。最后,从高校学生与政府视角,提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探讨套利型创业和创新型创业对经济增长效应机理差别的基础上,运用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结合2002-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考察市场化进程中创业类型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阶段性差异。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协同效应的情况下套利型创业尤其是技术套利型创业对我国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创新型创业的影响则不显著。但在市场化协同作用下,创新型创业经济增长效应的显著性和影响系数均大幅提高,套利型创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则显著下降。同时,门限回归检验发现,创业类型与市场化协同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阶段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开设创新创业必修课程,双创社团高质量运行成为关注热点。基于生态系统理论与学习、行动、塑造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理论框架,通过问卷调查,实证研究创新创业社团高质量运行的影响因素并对相应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发现:创新创业社团高质量运行受到吸纳成员广度、学生自治程度、内容丰富程度、突出专业特色、教学配合紧密度5个因素的影响与共同作用;相比于研究生与已毕业人员,本科生更愿参加双创社团并且将社团活动丰富程度作为首要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