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十二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体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重要标志,"十二五"时期,必须兼顾经济总量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本文根据世界产业结构演进一般规律,对改革开放后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演进进行回顾,指出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预测"十二五"期间三次产业发展的趋势,并提出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对海洋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运用"三轴图"分析法和GRA分析法分别分析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以及我国海洋产业中的主导产业。结果表明: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已经实现了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模式,但渔业等传统产业仍旧占据着主导地位,而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十分低。最后针对分析结果,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苏、鲁产业结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选取产业结构演进评价指标:产业结构相似度指数、多样化指数、产业结构变动值、Moore结构值变化指标、产业结构超前系数。通过产业结构演进分析方法—Shift-share方法,构建数学模型。选取2000—2009年的《江苏省统计年鉴》和《山东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利用数学模型计量,利用计量结果,首次对苏、鲁两省1999—2008年产业结构进行了静态、动态、SSM分析比较研究,得出客观结论。依据结论,提出苏、鲁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为苏、鲁两省建立科学双赢的合作模式和良性的竞争模式,促进两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地处我国西南的滇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长期处于欠发达水平,而其产业结构却演进为"三、二、一"形式,欠发达的经济水平与表面高度化的产业结构形成鲜明对比。因此,从产业结构演进经典理论视角出发,采用产业结构多元化系数和区位商等指标为主的综合评价体系,深入分析滇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的协调状况,在此基础上,筛选并提出滇西北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模式及对策建议,以期为该地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国海岛县产业结构演进特点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根据我国12个海岛县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理论,应用三次产业结构重心轨迹的动态变化,形象地描述各海岛县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并提出了海岛县产业结构演进特点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合理的产业结构对促进辽宁经济发展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产业结构演进的理论进行综述,接着系统阐述了产业结构演进的定量评价指标与方法,然后又对辽宁省产业结构演进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总体上辽宁省第一、二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不断趋向优化,产业结构转换方向合理;但辽宁省第三产业的区域竞争力仍然较弱,需要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7.
产业结构演进和转移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我们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能正确应对这种风险 ,就能顺利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反之 ,则会影响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与效果。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下的产业结构演进趋势与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近20年来中国产业结构演进的U型轨迹假说,并予以验证。论文比较了U型轨迹与同期政府产业结构政策的关系,指出我国近20年来产业结构的演变与各相应时期的政府产业结构政策之间,不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相反,开放市场经济中的全球化市场力量具有更大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大背景下,产业结构政策是一种无效的经济政策,与此同时,产业结构则继续根据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而不断演进。  相似文献   

9.
李艳梅  杨涛 《财经科学》2012,(3):109-115
产业结构是影响中国能源消耗水平的最主要因素。本文首先回顾总结了1952年以来随着产业结构演进,中国能源消费强度变化的总体和阶段性特征。然后将1987—2007年作为样本期,以投入产出方法为基础,构建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对中国产业结构演进的节能效应进行计量。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1987—1997年期间,产业结构变化因子是促使能源强度降低的因素之一,而在1997—2007年期间,产业结构变化因子却成为促使能源强度上升的唯一因素,正是由于产业结构变化的逆向影响,致使1997—2007年的能源强度下降甚微。由此可见,未来中国节能减排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
节能减排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选取2001~2010年黑龙江省产业结构数据,以产业结构演进对节能减排贡献程度为主要目标,运用成分数据分析法和灰预测GM(1,1)模型对产业结构进行计算预测.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产业结构演进对降低能源强度的贡献率,在2005年能源强度基础上仅为16.39%~18.43%,在2010年基础上达到84.74%~95.33%.因此,必须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才能达到节能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11.
屈耀辉 《经济师》2001,(2):15-16,18
现在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越来越大 ,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国产业结构在演进过程中也受到了来自这方面的影响。文章试图通过分析 ,揭示出收入分配不均等是如何影响产业结构演进的。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发30年来,广西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质的改善。而广西产业结构在这30年的演进过程中,并未发生显著的质的变化。本文运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来分析广西产业结构的30年来的演进过程,从而得出研究结论,并对广西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这一分析工具从区域的层面研究了我国股市融资模式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在考虑了异质性偏误、遗漏变量和省际特性之后,本文的实证结果发现股票市场融资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正向相关,这种相关性在不同的股市融资模式下又不同:在审批制模式下相关而不显著,而在核准制下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这说明我国股市融资模式由审批制向核准制的市场化演进起到了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另外,本文的研究还发现,我国股市融资率越高的地区,产业升级的效应越是明显。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产业结构偏离现状和趋势及对服务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国际标准模式相比,我国的产业结构偏差一直过大。因此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纠偏。针对我国的特殊情况,本文建议通过发展服务业和优化服务业结构两方面来达到纠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产业结构演进机理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昭侠 《经济管理》2004,(13):41-45
本文考察了产业结构演进的若干机理,对中国香港、新加坡产业结构演变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针对中国产业结构演进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提出了实施演进升级战略调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模式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德学 《经济问题》2002,(11):39-41
分析了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趋势,比较了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五种模式,指出了在实施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区域规模经济的集聚效应等方面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及国际经验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表明,技术密集化和信息化将是产业发展的方向,而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是产业结构演进的核心动力,政府科学合理的宏观引导是产业结构调整顺利实施的关键。通过深入分析日、韩两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教训,指出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应结合国情,突出资源整合和集约开发,紧密围绕主导产业,形成协调配套的关联产业体系,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全面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8.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运用"产业结构变化率"的分析方法,对甘肃省2000—2010年三大产业结构的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的产业结构在不断地优化。认为甘肃省应通过对第一产业进行内部调整以及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来发展现代农业;在改变传统工业增长模式的基础上,发展新兴产业,加快产业创新;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应以"四抓三支撑"的工作思路和十六字方针的区域发展战略来推动甘肃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Baumol(1967)提出的非均衡增长模型,在考察新一轮财税改革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理论分析,考察“营改增”与产业结构演进升级之间的内在经济逻辑.继而以1995-2014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并利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实证分析了“营改增”改革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演进的影响.结果发现:(1)从广义矩估计与脉冲响应结果看,以“营改增”为主线索的新一轮流转税改革提高了国民经济中第三产业的比重,降低了第二产业的比重,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演进;(2)由方差分解结果可知,营业税变量对第二产业的政策冲击作用更大,而增值税变量对第三产业的政策冲击作用更大,综合来看流转税改革对第三产业的影响程度大于第二产业.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研究了我国现行按部门分类的产业结构如何与马克思的两大部类比例进行转换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作者直接运用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研究了积累率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效应,最优积累率、均衡积累率结构的确定以及产业结构协调演进的速度分布模型。另外,还对我国八·五时期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