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改土归流后土家族地区的农业经济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段超 《中国农史》1998,17(3):56-63
改土归流以后,由于土家族地区劳动力大量增加、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技术普遍提高、以及清政府推行一系列发展生产的积极措施,土家族地区的农业得以全面开发。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促进了土家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汉族与土家族的文化交流,推动了土家族社会的全面进步。由于农业开发的盲目性,土家族地区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动植物资源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给土家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带来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的市镇经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依能 《中国农史》2000,19(3):57-64
  相似文献   

3.
苏州农业素负盛名,生产水平历来较高。全面实行家庭联产包制以来,在乡镇工业蓬勃发展,青壮年劳力大批转向农外产业,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苏州农业仍然没有出现大的起落。但是,勿庸讳言,苏州和其它经济发达地区一样,农业生产都存在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经济效益不高越来越突出。近几年,由于物价水平不断上涨,农业经济效益尤其是种植业经济效益呈直线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5.
本文主要依据考古材料,以青墩遗址、龙虬庄遗址和青莲岗遗址为重点研究对象,分三个阶段,从生产工具、陶器、自然遗物三个角度来探讨江淮东部地区新石器时代农业经济形态的演变过程,即早期渔猎、采集经济为主,农业经济为辅→中期渔猎经济与稻作经济互补→晚期以稻作经济为主,渔猎、采集经济为辅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6.
论历史时期凉山彝族地区农业结构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时期凉山彝族地区农业结构问题研究相对薄弱,本文从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南北朝至清代中期、清代中期以后三个阶段对凉山彝族地区农业结构进行了讨论,认为历史时期凉山彝族地区农业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各生产门类之间的结构关系的变化;农业结构呈现阶段性的回归式变化,即秦汉至南北朝以农耕为主→南北朝至清代中期以畜牧狩猎为主→清代中期以后农耕为主的演变;以汉族为主的农耕民族和以畜牧狩猎为主的彝族之间传统农业经济模式的差异及其变化,造成农业结构及其变化的地域差异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结构的演化历程,人为因素决定了凉山彝族地区农业结构的变化与选择。  相似文献   

7.
8.
中国加入WTO,意味着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和深度在加大,也给中国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影响。最近几十年来,随着国家工业化尤其是化学工业的发展,农业已经改变了原有的一些自然生态的特性。这种改变一方面促进了食品的生产,缓解顾我国人口高速增长对食品的需求,但也带来了一些于可持续发展不利的影响。与此同时,国外一些对环境和生态比较关注的人士,开始发展有机食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9.
马强 《中国农史》1999,18(2):29-37
本文分三部分,运用历史文献与近年来考古发现资料,考察、论述了先秦至隋唐汉中地区农业发展状况,主要对北宋以前汉中地区的土地开发、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历史、水利兴修等作了重点探索,本文认为先秦至隋唐时期汉中地区农开发虽历程缓慢、曲折、但古代先民们还是充分利用了汉中盆地良好的农业地理条件,较早的农业开发使汉中地区在旧中国、秦汉时期即成为西北著名产粮区,并对秦汉王朝的确立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唐代开始的“畲田”经济拉开了秦巴山区山地农业开发的序幕,由于汉中环境较为封闭,加之常受战争、流民及周边氐、羌等少数民族的冲击,农业经济发展较为缓慢,渔猎、采集经济在北宋以前一直在农业生活中占有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10.
加快发展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 ,是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西部农业开发在西部大开发中占有重要位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对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加快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以下四个方面问题。一、对发展西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认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得到了全国的拥护和响应 ,特别是西部地区反映强烈 ,但是对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的声音较小。(一 )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创造了基本的条件 西部地区地…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及地区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采用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方法,依据C-D生产函数,对家庭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普遍实行后农业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从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分析我国农业增长的源泉以及地区间农业增长差异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围绕区域性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形式,逐步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经营体系。简单地说,农业产业化就是把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联连给起来,形成完整的产业系列,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整体效应和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13.
赣南地区的特色农业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赣南地区的特色农业之路张海如赣南人口占江西省的1/5,面积占全省的1/4,农业比重大,农村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很大。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赣南要从根本上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大跨越,由产品农业向商品农业的大转变,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产增收保供...  相似文献   

14.
贵州作为多民族省份,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通过对贵州省民族自治地区农业生产情况的研究,提出民族自治地区农业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中性技术进步和偏技术进步C—D生产函数,建立C-D生产函数固定影响模型和随机影响模型.对2000-2007年海南各市县农业经济增长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资本对海南省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其次是土地,再次为劳动力投入和科技进步;从东部、中部和西部来看,在东部,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土地其次,劳动力最小;在中部和西部,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劳动力其次,土地最小。  相似文献   

16.
吕宇晶 《山西农经》2022,(22):115-118
广西地区喀斯特地形地貌居多,农业生产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系统较为脆弱,导致农业生态经济系统风险抵抗能力较低、安全性较差。广西地区处于我国南方生态安全战略布局的丘陵地带,是保护我国西南地区和华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强化广西地区农业生态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广西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安全等级,对于推动广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保证我国西南地区、华南地区的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深入研究了广西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安全预警,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发达地区农业滞后的实质是生产力的落后,解决农业的根本出路是必须培育新的生产力,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越是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传统农业越处于不利的地位。山西省晋城市的27个经济发达的乡镇中,西村镇的情况有一定的代表性。全镇29030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通过对区域间差距形成的原因和农业落后造成的影响的深析,唤醒人们重视农业,发展农业,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扎扎实实的从农业基础业抓起。并提出了振兴中西部农业的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
蒙元时期淮河流域的农业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铣 《中国农史》2000,19(4):18-26
金元之际,淮河流域经历长期的对峙与战争,社会经济受到巨大的破坏,土地荒芜,人口流移。忽必烈即位后,采取重农措施,兴办屯田,兴修水利,淮河流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并超过宋金对峙时期的水平。但到地中后期以后,由于政治腐败,自然灾害频仍,社会经济发展停滞下来,特别是元朝末年的战乱,又使淮河流域经济衰敝不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