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监管的成本与收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所有的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广义的金融监管是在上述监管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与稽核、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金融监管的收益就是因监管避免了不稳定从而所得的利益。金融监管的成本可分为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实现目标成本最小的方案可作为我们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目前仍为机构型监管模式,金融监管法制不健全且缺乏国际合作监管。随着金融业的发展,我们应相应变革和完善金融监管法制:确立功能性监管理念,以功能监管替代机构监管;制定中国特色的《金融服务与市场法》,最大限度实现监管目标;加强金融机构“内部监管”立法,实现“他律遵法”向“自律守法”的转化;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立法,避免内国监管法律域外适用的冲突。  相似文献   

3.
田云 《华商》2008,(4):19-19
一、金融监管的定义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机构,依据金融法律、法规和出于维护社会公众的目的,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实施规制和约束,促使其依法稳健运行的一系列行为。我国金融监管正在从分业监管向混业监管过渡,中央银行不再是金融监管的核心,而由非中央银行金融机构如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进行金融监管。狭义的金融监管仅指一国政  相似文献   

4.
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监管机构协调性差、监管法律体系不完备、监管的有效性不强、分业监管模式存在弊端、金融机构自律监管不足等问题,应建立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完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社会监督作用,改进监管方式,完善金融监管主体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使得金融监管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大热点话题。本文认为,当前国外金融监管呈现出分业监管向混业监管过渡、监管法制趋同化、注重风险监管和创新监管,兼顾外部监管、内控机制和同业自律,以及金融监管日益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国外金融监管的这些发展趋势对完善我国当前金融监管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内资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外资金融机构不久也将大量涌入中国。传统的分业监管模式受到了外资金融机构的严峻考验。在分析比较各国 (地区 )金融监管不同模式的基础上 ,不断规范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金融监管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7.
试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毓姝 《价格月刊》2004,(12):60-61
改进和完善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机制直接影响金融企业乃至整个金融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从整个金融监管的体系来看,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应当是全方位的、外在的监管.以维护金融业正常运行的秩序.防止出现系统性或区域性的金融风险,但其监管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金融机构实施审慎经营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曾祥师 《北方经贸》2001,(11):132-133
1995年英国巴林银行和1997年德国赫斯塔银行的倒闭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国际金融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加强对金融机构特别是对跨国银行的监管已开始提上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议事日程。中国入世在即,面对外资银行的涌入和跨国银行联合(或合并)监管趋势,加强和完善对外资银行监管手段,以防范银行经营国际化带来的风险,是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储户信心以及金融机构资产选择中的内在问题使得金融中介机构具有内在脆弱性或不稳定性,从而使得金融风险不断产生和积累,并最终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增强金融机构的稳定性是金融监管的核心,而通过监管增强金融机构的稳定性,可从五个方面入手,即建立金融机构经营的安全网,尽量减少道德困境,加强金融监管以限制银行承担过度的风险,强化信息披露标准以增强金融机构经营的透明性以及开展金融监管的国际性合作。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对准金融机构采取"多头分层"监管模式,但是,监管主体缺乏专业性且监管力量不足、监管主体不独立、监管权配置不充分等问题突出。准金融机构监管体制的核心问题是监管权的配置。监管权的纵向配置涉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监管权的横向配置涉及监管主体的选择。本文建议将准金融机构监管权下放至地方政府,由省级政府成立具有独立性的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实施统一监管,以完善准金融机构监管体制,实现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11.
<正>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金融监管出现了这一新动向:在金融监管的三大支柱——规则、监督和市场约束中,各国越来越强调市场约束在监管活动中的作用。金融监管当局强有力的外部监管是无法取代市场约束作用。因为市场是在所用的时间和所有的地点来监督金融机构的,市场监督从不间断、无时不在。市场约束对金融机构监督的压力远比监管当局的调控来的严厉。  相似文献   

12.
刘毅 《北京商学院学报》2000,15(5):19-21,29
金融业的稳健发展影响到国家的安危,因此,必须对金融业实施有效的监管。金融机构的自律是构筑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必不可少的部分。人的素质是金融机构自律的基础,也从根本上决定了金融监管水准的高低。  相似文献   

13.
《商》2015,(5)
本文分析了国外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发达国家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主要包括对网络银行、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众筹融资的监管。为改善国内互联网金融监管现状,应借鉴国外经验,明确监管原则,适度监管和协调监管并重;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加快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建设,通过立法明确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性质和法律地位;完善互联网监管规则,明确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业务经营范围及监管主体,统筹建设完善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引导规范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童  孙浩瀚  黄勇 《商场现代化》2009,(25):101-101
证券监管是金融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证券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要求市场监管模式也要与之相适应,趋向国际化。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深刻地说明了证券市场是高风险市场,对证券市场进行有效监管已成为世界各国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从金融危机产生的金融监管制度问题出发,研究我国证券市场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证券监管国际合作机制、证券监管法律现状和对策,对于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前提条件并未具备,金融混业经营的推行应该采取渐进的方式。随着金融对外开放的推进,现阶段金融监管组织体系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应弥补监管机构间的协调机制、对混业经营金融机构的监管以及金融监管资源共享机制等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周南 《商》2014,(26):138-138
次贷危机的爆发引起全球对于金融监管的高度关注,农村地区的金融监管也尤为重要。为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对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制较为宽松,势必会影响日常经营活动的监管有效性。文章根据我国银行监管目标和现实要求,着眼于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管的有机结合和效率提升,就如何完善两大监管手段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金融监管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琳 《财贸研究》2002,(1):53-57
金融业务的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的讨论已有多时,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业国际化、全球化发展,混业金融业务制度已成为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但金融监管的分业监管模式与统一监管模式之争尚未引起我们的重视。在金融业务领域不断扩大、金融活动的传统界限逐步被打破的情况下,传统的金融分业监管模式面临严峻挑战。我国实行金融分业监管是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但从长远看,加入WTO后,我国金融要逐步与国际金融体系接轨,为了确保金融运行的安全有效,我们应积极探索和创新我国的金融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金融业不断发展,金融创新已成为引领金融进步的重要手段,这也给金融监管带来了更大的考验。本文从博弈视角对二者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随着我国金融监管不断加强,金融机构创新的积极性由高到低,金融创新不足。因此,本文提出我国的金融监管应坚持市场主导原则,从合规性监管向风险性监管转变,鼓励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19.
消费者保护本身隐含着金融机构的公信力,金融监管部门的公信力,又隐含着政府的公信力。金融危机后,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已经成为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核心内容。比如,美国在美联储内设独立的消费者金融保护局。英国成立消费者保护及市场署,专司金融消费者保护和金融机构商业行为监管。这些举措意义非常深刻,有利于确立金融监管的公信力,对下一步中国金融监管制度设计很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前提条件并未具备,金融混业经营的推行应该采取渐进的方式.随着金融对外开放的推进,现阶段金融监管组织体系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应弥补监管机构间的协调机制、对混业经营金融机构的监管以及金融监管资源共享机制等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