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多年来,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好评。而今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攀升,又一次使中国成为世界舆论关注的焦点。但这一次让世界舆论关注的不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而是中国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对国际油价上涨的影响。不少西方媒体都把这次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归咎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导致的对石油需求的大幅增长,并提出了“中国祸首论”。  相似文献   

2.
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国内石油和化工产业出现了重大变化由于石油输出国政治经济状况以及中国等国经济的崛起和美国经济的较快复苏等因素使原油和成品油、石油化工原料市场处于高价位脂达2203万吨/年(世界第二位);合成纤维达1310万吨/年(世界第一位);合成橡胶141万吨/年(世界第四位);石油和化工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幅度均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长水平,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13%,利润占全国26%,同时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加快优化产运行,世界各国的石油和石油化工工业企业利润大增。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已具备较强的发展实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石油石化工业面临严峻挑战,也面临发展机遇。加快开发和增产国内原油、开拓和利用海外油气资源、发展炼油石化的规模化经营、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减员增效提高效率是实施中国石油石化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所在。力争国内油气产量稳中有升据BP2005年6月世界能源统计评论,中国石油、天然气产量分别居世界第6和第16位。2005年我国原油产量达1.8亿吨,石油消费量已达3.17亿吨。虽然2005年石油对外依存度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达到42.9%,但对外依存度仍将提高到2010年47.2%、2015年50.4%和2020年57.6%。力争国内原油生产稳中有升是我国石…  相似文献   

4.
标题著(译)者期号页码★卷首篇致读者本刊编辑部11★焦点油价缘何涨了又涨?周广志吴韬朝红31美式民主的推进与中东形势的动荡——写在伊拉克战争两周年之际安维华32基金:国际油价飙升的始作俑者?宋磊严明47今夏国际油价将何去何从?宋磊51高屋建瓴统筹能源本刊编辑部61★年度专稿2004年国内外十大石油经济新闻本刊编辑部17中国石油市场年度回顾与展望龚金双1252004年世界能源发展总态势顾钢马驰26我国石油和化工经济运行年度回顾与展望冯世良2262004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田春荣3102004年国内液化石油气市场回眸张艳范景丽4152004年中国石…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能否承受高油价之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世念 《中国石化》2004,(11):14-16
如果说在20世纪的三次石油危机中,由于经济的封闭和没有对进口石油的需求,国际油价的飞涨几乎与中国经济无关,没有对中国经济造成什么影响的话,那么,这次国际油价的上涨却与中国经济息息相关。这次国际油价的持续高涨发生在中国加入WTO,石油需求大幅增长,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40%新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人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高油价”,体会到了什么是“全球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朱和 《中国石化》2006,(5):16-19
“十一五”期间,从国内来看,我国石油石化业正处于入世后过渡期结束向全面开放过渡的新时期,市场经济体制机制逐步形成并走向完善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关键期,中国石油石化业由做大到做强的新的重要发展转折期;从国际看,则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世界大宗石油石化品生产消费重心东移。国际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经历深刻变化,世界石油石化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入进行,国际油价持续高位波动,世界石油石化业在进一步升级换代的同时,围绕资源、市场、技术的竞争加剧,可持续发展压力加大等,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带来诸多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7.
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国内石油和化工产业出现了重大变化 由于石油输出国政治经济状况以及中国等国经济的崛起和美国经济的较快复苏等因素使原油和成品油、石油化工原料市场处于高价位运行,世界各国的石油和石油化工工业企业利润大增。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已具备较强的发展实力,已跻身世界石油化工大国行列,在世界石化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8.
对外开放15年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外贸易年均增长16%,从1978年的97亿美元增加到1993年的1600亿美元,在世界贸易中的名次从第32位上升到第11位;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额的80%,比1978年提高了33.5个百分点;到1993年9月底,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5.3万个,协议金额1915.4亿美元,外商实际投入495.5亿美元;外资企业占我国工业产值的6%,投资的10%,出口的25%;借用外债600亿美元。大量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改善了国内企业的经济素质;信息和人才的交流,大量的进口,为国内经济提供了新的资源;对外开放使我国充分享受到了国际分工的比较利益,扩大了中国人活动的空间和自由度,促进了中国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9.
栏目及标题·卷首篇·致读者论世界石油工业的新一轮大调整迈向21世纪的世界炼油工业世界天然气市场发展给我们的启示面向21世纪的中国石油工业中国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专稿·对国际油价的反思·市场分析·认清形势迎接挑战—’99国内外石油市场前景研讨会油价问题访谈录1 998年国际石油市场分析及近期市场展望1999年国内石油市场主要影响因素分析1999年国内油品市场展望1998年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状况分析我国液化天然气进口回顾与展望世界乙烯工业现状与展望2010年之前的亚洲经济与炼油工业中国液化气供应现状和应用前景从陕京线天然气…  相似文献   

10.
黄佳音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12):1-7,102
2011年,欧债危机愈演愈烈,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中东北非局势持续动荡,大国博弈深入展开;全年国际油价高位振荡,WTI与布伦特的价差大幅拉开。中国经济增速逐季回落,成品油需求增速随之放缓,成品油市场化改革有所突破。展望2012年,不确定因素纷繁复杂,世界经济、中国经济乃至国际国内石油市场的发展方向耐人琢磨。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和《国际石油经济》编辑部举办的"2012年石油市场形势研讨会"于2011年12月20-21日在北京外国专家大厦召开。会议分为"世界经济与主要经济体复苏前景"、"中东北非政局动荡趋势和地缘政治格局变化"、"世界石油市场供需前景及价格走势预测"及"中国油品市场分析与政策前瞻"四个专题,邀请16位各领域的资深专家,从多维度的观察视角,与来自政府机构、国内外石油公司以及研究机构等约110位代表展开了精彩而深入的研讨。以下分国际篇和国内篇介绍专家们的主要观点,与本刊读者分享他们的智慧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