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06年茅台经销商联谊会上,有一道特别的风景:茅台再次以图片的形式。在会场外的显著位置,集中展示了优秀专卖店的形象。在这些图片中,云南昆明金利隆贸易公司国酒茅台俱乐部显得格外突出.这种把俱乐部和专卖店结合的创新模式,吸引了众多参会经销商的眼球。会上。作为茅台优秀专卖店代表。金利隆贸易公司详细介绍了这种模式。让大家耳目一新.有的经销商表示要把这种模式“引进”到自己的市场上。  相似文献   

2.
《糖烟酒周刊》2004,(37):B014-B014
品牌/产品简介:“传承茅台军旅文化,点燃激情燃烧岁月一,名将酒作为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三大盛世新品之一,秉承贵州茅台传统工艺,以“绿色茅台、科技茅台、人文茅台”为生产理念,是近年来茅台酒股份公司倡导的“个性化茅台”实施市场细分.贴近市场,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等营销战略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3.
《糖烟酒周刊》2004,(26):36-37
2004年6月3日,中国第一家茅台葡萄酒专卖店在哈尔滨隆重开业。黑龙江省公安厅、哈尔滨市酒类专卖局、哈尔滨市技术监督局等部门的领导出席了开幕典礼。葡萄酒专卖店的建设不仅仅是茅台葡萄酒销售的开创之举,也为我国葡萄酒行业的销售创新进行了有益尝试。销售渠道的单一,信息渠道的闭塞,阻碍了葡萄。  相似文献   

4.
《糖烟酒周刊》2006,(16):58-58
对于急功近利的白酒业来说,茅台的步伐似乎有些怠慢。但真正洞悉中国白酒发展进程的人都知道,其实茅台这么多年来一直在潜心修炼。2006年,茅台厚积薄发,乘成功涨价的东风,3月.一款针对中高端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品牌——“百年盛世”横空面市,标志着茅台百年品牌文化将续写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5.
为纪念建党90周年,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茅台文化,回顾红色经典,由贵州茅台集团举办的"喝白金酒,赢茅台游"红色文化之旅活动于今年5月正式启动。消费者只要在2012年2月28日前购买茅台白金酒并发送相应的兑奖号码,  相似文献   

6.
《糖烟酒周刊》2007,(13):112-112
“中华桥”首先是真实存在的一座桥。它连接赤水河南北两岸.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座落在茅台酒厂旁边。为了纪念当年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红军的围追堵截。从而转危为安、走向胜利的这段历史,新中国成立后,由周恩来总理提议.在红军四渡赤水的原址将当年红军渡河的浮桥改建为现代化的大桥.以此铭记茅台人们对中央红军的支持和拥护.并将该桥命名为“中华桥”。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中华桥.这座中华第一桥承载着中华民族胜利和崛起的梦想.见证了中华民族一步步繁荣昌盛的伟大历史。现在,中华桥,不仅仅是一座桥,更是人们缅怀先烈、牢记历史、展望未来的一个感情符号.它象征着团结、友谊、胜利与和谐,代表着进步、繁荣、富足与沟通。而以“中华桥”命名的茅台集团系列产品,秉承了“国酒”茅台千年文化之精髓、酿造技艺之精华.与国酒茅台同出一地,是茅台集团创新推出的面向全国市场的一个新锐品牌.  相似文献   

7.
贵州茅台是中国民族品牌的典型代表,茅台酒以其天然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酿酒工艺,酿出了具有世上绝无仅有的高品质的酱香型白酒,是世界“三大蒸馏酒”之一,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被誉称为“国酒”。尤其是茅台品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茅台成为全球知名品牌。但是,塑化剂风波、限制三公消费、绿色认证等问题把贵州茅台推向了风口浪尖。因此,对于以贵州茅台为代表的民族品牌,不但要建设好,还需要保护好。  相似文献   

8.
《浙商》2009,(7):115-115
浙商太太俱乐部(财智女人俱乐部)成立的初衷,是为浙商太太们建立一个沟通思想、交流信息和学习知识的平台。作为俱乐部的发起人和参与者,我现在深深地感受到,这个平台范围之大、境界之深,远远超越了我们当初成立俱乐部时的设想。我们看到,当我们相互沟通时,我们传递的是浙商文化.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一向低调的茅台集团突然在市场运作上频频发力:联合遵义啤酒厂,兼并习酒公司,收购河北昌黎葡萄酒公司,最近又将仁怀酒厂收入囊中,实现了企业低成本扩张的战略目标。产品结构也由单一的茅台酒延伸至贵州茅台酒、陈年茅台酒、茅台王子酒、茅台迎宾酒、茅台啤酒、茅台干红等一系列以“茅台”冠名的酒类家族。这些动作让业界为之瞩目,茅台的市场业绩也随之大幅度提升。2002年,茅台销售收入在同行业内排名全国第二位,利润更是高居榜首,在股市上,茅台也笑傲江湖,跻身前十位蓝筹股之列。  相似文献   

10.
寿华萍 《浙商》2010,(3):127-127
杭工信最近筹划设立“财富俱乐部”,为高端投资者构建具有专业服务和产品支持的互动式信息和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1.
王彦辉 《糖烟酒周刊》2004,(48):A002-A002
不仅是2005年。今后的两到三年对茅台来说将是至关重要的一段时间。如果没有大力度“拐”的话,茅台将徒有“国酒”之名了。这篇文章说茅台需要注意几个问题。比如专卖店、市场控制、价格稳定、系列酒等,但是鄙人认为茅台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规模的提升,茅台需要有与国酒相称的规模,包括销售额和销量。  相似文献   

12.
茅台酒的发展历程,也是我国酒文化的发展历程,在不断的传承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茅台酒特有的口感和独特的文化品牌价值,更为其赢得了国酒的美誉,雄踞高档白酒的顶端。通过对茅台进行SWOT分析,可以发现茅台发展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基于4P战略为茅台提出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3.
茅台经济学     
茅台在当下的中国不仅成为一种社会与经济现象,茅台经济学也应运而生。茅台成了经年累月持续性的热门大话题,涵盖产品、价格、供需、资本、投资、股价、金融、监管、调控、文化等多种经济要素。富有中国特色的茅台经济学颠覆了传统经济学的很多共识。  相似文献   

14.
一向在系列品牌开发上比较谨慎的茅台终于有了一些“松动”。茅台股份公司总经理乔洪在2005年茅台经销商大会上指出,目前制约茅台发展的有“三大短板”,其中之一是“系列酒开发不足”。对此,在谈到2006年茅台的发展计划时乔洪指出,茅台要把销售系列酒作为工作重点,力争让系列酒成为茅台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品牌     
《糖烟酒周刊》2006,(24):52-53
茅台货源不多,批价上涨 一些经销商反映,近段时间茅台的批价不断上涨,53度茅台每瓶批价多数达到了厂家规定的338元以上,有的甚至更高一些,市场零售价格也大多在368元以上。经销商认为,今年2月份茅台涨价后市场货源就一直不多,可能是厂家为了让新价格执行到位而采取的控货手段。但业内人士分析说,应该是由于茅台产量跟不上的缘故。  相似文献   

16.
茅台液骄人的市场销售业绩令业内人士叹为观止,主要有四个原因:其一,“茅台浓香第一液”成就了无与伦比的品牌竞争优势;其二是茅台液公司掌门人成振民先生拥有宽广的胸怀和远见卓识;其三是茅台液有适应全国市场的丰富产品结构,且价格定位合理;其四是茅台液公司拥有大批高级营销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17.
《糖烟酒周刊》2007,(36):22
07年对于袁个人和茅台来说,部是毋庸置疑的收获的一年。就前者而言,9年前,袁仁国被任命为茅台集团总经理,成为国酒茅台的2号人物,9年后,袁仁国成为茅台的权力中心,身兼四职(集团党委书记、集团总经理、茅台酒股份公司董事长、茅台酒股份公司总经理)。,同时,就是在这一年,袁成为茅台酒厂发展历史上被给予政治级别最高的企业领导人,他不仅是贵州省委委员,  相似文献   

18.
12月16日.茅台2005年经销商大会在南宁沃顿国际大酒店如期举行。会前有很多人猜测,茅台集团董事长季克良老先生可能不会来了.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茅台三巨头都参会了.包括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茅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仁国和茅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乔洪。今年是茅台酒荣获巴拿马金奖90周年.也是茅台获得各种奖项最多的一年.另外在业绩上茅台继续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势头,实现了连续7年的跨越式发展.难怪会议规格如此之高。  相似文献   

19.
朱浪 《糖烟酒周刊》2007,(19):48-49
2006年~2007年,茅台在广东白酒市场上无疑是最为高歌猛进的高档名酒。据来自茅台2006年度经销商大会的数据,2006年1~11月,茅台在广东市场销售488吨,同比增长33.62%.其增长幅度仅次于上海,排名全国第二。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大重镇中,上海增长速度虽然较快,但是2006年1~11月年销量只有258吨,仅为广东的60%。  相似文献   

20.
黄更 《糖烟酒周刊》2005,(12):33-34
2005年3月12日,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在广州举行商界名流品酒会,宣布中国首个酒庄俱乐部——张裕&;#183;卡斯特VIP俱乐部正式投入运营。张裕发言人表示,此举目的是为了实现与国际营销方式接轨,率先占据中国葡萄酒文化创造者和引领者的地位;张裕&;#183;卡斯特VIP俱乐部的正式成立令张裕实现了从单纯的产品营销到以文化为内核的服务营销的转变,同时将对中国葡萄酒营销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