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转眼间,又迎来了2007年全国春季糖酒会。糖酒会是产业、企业展示自我的大舞台,也是产业、企业之间开展相互交流与学习的良好平台。这也引发了我对黄酒产业交流与产业发展话题的思考。黄酒产业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在全国市场飞速扩张的同时,也应该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一下产业自身的问题与不足,认真思考一下黄酒产业到底应该向其他兄弟产业学习些什么,借鉴些什么。  相似文献   

2.
从黄酒产业的长远发展来看,黄酒产业三年全国化实践的最大意义在于初步完成了全国黄酒市场的普及教育。黄酒产业当前的根本问题是营销问题,是如何把握黄酒营销本质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切只有回归到对黄酒产业营销本质的反思。黄酒有必要彻底打破当前的营销模式,进行一些颠覆性的营销尝试。[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黄酒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黄酒人的心态也开始变得复杂了.各种各样的想法也开始多了起来。无论是产业复苏初期的“踌躇满志”,还是产业发展至今所表现出来的“动摇”与“悲观”,这些心态和情绪都是盲目的,而盲目的根源在于黄酒企业对于产业发展缺乏科学、客观的认知和把握。要驱散当前产业内“悲观”的阴霾,必须用科学的历史观和发展观来照亮黄酒产业前行的方向。[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在尾随白酒“逛”了一圈酒店终端之后,黄酒企业开始发现那些“终端”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一方“乐土”。如何找到一种适合黄酒产品自身特点的特色推广方式成为黄酒企业苦苦思考的问题。黄酒产品进行单独推广显然有些势单力孤,那么如何让黄酒产品的饮用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如何让黄酒的文化个性深入人心呢?通过与饮食文化的嫁接和整合来给黄酒的文化诉求“加分”成为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与业界预想中“狂飙突进”式的产业复兴相比,黄酒产业近两年来发展态势略显平静,产业复兴也遇到了一系列难题,因此总体上相对缺少亮点。在为数不多的市场亮点之中,“水香国色”的苏州案例应该算是其中一个。“水香国色”在苏州市场的成功引发了业界的思考,业内也开始重新审视和衡量“水香国色”苏州案例的成功意义和市场价值,通过解析“水香国色”苏州案例,企业可以从中悟得一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短信杂坛     
《糖烟酒周刊》2006,(15):5-5
2005年是中国黄酒的“分水岭”。2005年之前,黄酒企业解决的是生存问题,2005年后,黄酒企业解决的是发展问题。2005年。以古越龙山为代表的高端黄酒品牌的快速提升。带动了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中国黄酒品牌发展战略成为黄酒市场发展的关键词。就全国市场而言,2006年品牌导入依旧是黄酒企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2004年,黄酒产业进入活跃期,但是三年后的今天,黄酒产业的发展再次陷入低谷。黄酒产业怎么了?黄酒企业下一步怎么走?作为操盘者的大型黄酒企业的领导层似乎也陷入了迷茫。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黄酒产业比较活跃的三年里,财富效应吸引了一些业外人士涉足黄酒产业,其中不乏白酒和葡萄酒营销专业人士,他们对黄酒三年怎么看?对黄酒的未来怎么看?  相似文献   

8.
以品牌数量和产业规模衡量黄酒的产业结构,古越龙山、会稽山等一线黄酒品牌只是“冰山一角”,二线黄酒这一庞大的产业群落才是黄酒产业的“主体”。黄酒产业的真正崛起仅仅依靠几个领军品牌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崛起有待于黄酒产业整体素质的提升,或者说,关键因素在于黄酒产业潜在“主体”即二线黄酒品牌的崛起。  相似文献   

9.
川渝地区是白酒王国.不但名优白酒多产于此,而且善饮白酒之风长盛不衰。而开始突破江浙沪传统区域市场、走向全国的黄酒,却也恰恰先在川渝地区落了地.开了花。从2003年开始,黄酒在川渝地区的产品销量几乎年年翻番,川渝地区成了黄酒外围市场最为成功的范例市场之一。但时至2006年底,一些黄酒企业却开始哀叹黄酒迎来了“倒春寒”。其实.业界对此过于悲观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以前.全国糖酒会对于黄酒企业而言似乎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事情。由于各个黄酒企业相对缺乏自身宣传推广意识.黄酒企业的形象和声音总是被无情地淹没。糖酒会几乎成了绍兴黄酒企业的“鸡肋”。然而,现在的情况却大不相同。秋意渐浓之际.今年秋季糖酒会在泉城济南开幕,继成都会后黄酒企业再次集体发力,在此次糖酒会上成功地展示了自己的形象.并赢得了众多经销商前来洽谈台作。会稽山市场部负责人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年的糖酒会我们黄酒企业终于扬眉吐气了.全国经销商对黄酒表现出的强烈兴趣让我们都始料未及。  相似文献   

11.
黄酒仿佛一段尘封的记忆,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直到今天,它被再次唤醒。时下,黄酒产业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第二个“春天”,产业复兴成为行业热门话题.也成为全社会瞩目的文化热点。黄酒产业如何复兴?产业复兴的关键是什么?回答这一系列问题还需回归到对黄酒本质的认知和把握。  相似文献   

12.
近期,本刊发起了一次“外埠黄酒经销商生存状况”的调查,在调查走访过程中。北方某地区一位知名黄酒品牌的地级代理商向记者讲述了他当前的现实处境。记者感觉颇具代表性,特此将其口述转述成文,以期引发黄酒产业对外埠经销商生存状况以及外埠市场开发上的思考和关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在哈尔滨秋交会上,不断有人问我一个同样的问题:对黄酒的未来怎么看?其实这个问题先前我曾回答过,尤其是对黄酒业春天来临这一问题,更是众多业内人士在探讨和关注的事。就“黄酒春天”问题的理解,我的意思是大家应该多从纵向层面,而不是横向层面,换句话说,就是大家要多从黄酒产业自身发展这一纵向层面去理解,去鼓气,从而寻求奋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郝志杰 《糖烟酒周刊》2007,(10):104-106
一直以来.绍兴地产黄酒品牌在全国黄酒市场上可谓占据了主流。但近年来,古越楼台·花雕黄酒基地迅速崛起.撬动了黄酒产业的传统格局.开始参与黄酒产业的全国化进程。古越楼台在产地区域及产品定位上都与绍兴黄酒形成了鲜明差异,作为中国黄酒新势力的一个代表,古越楼台将成为影响中国黄酒产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以和酒、石库门为代表的海派黄酒开辟了黄酒产业的新纪元。这一改良型黄酒的问世不仅为黄酒产业开启了崭新的一页,同时也奠定了海派黄酒在中国黄酒产业版图中的地位。继新型改良黄酒风靡上海滩之后,近年来改良型黄酒在江浙沪地区持续升温,并开始形成一个区域性的“小气候”。  相似文献   

16.
《糖烟酒周刊》2007,(13):114-114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春季重庆糖酒交易会上得到消息,中国黄酒成为了本次交易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全国共有20多家黄酒企业组团参加。这也是历届糖酒会上参展企业最多的一次,各家黄酒企业都拿到了满意的订单.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黄佑成 《糖烟酒周刊》2005,(10):A038-A040
“天下黄酒源绍兴”。绍兴的黄酒传统、文化和历史地位,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如果不是上海黄酒的叫板,绍兴黄酒在黄酒业中的龙头老大地位恐怕无从撼动,也不会最终促成绍兴黄酒急忙向全国市场扩张。有了对手就有了目标,就新一轮的市场竞争而言,一边有“海派”黄酒在叫板,一边又扯起了进军全国市场的大旗,扩张欲望更强的传统绍兴黄酒可谓是负重前行。  相似文献   

18.
黄酒消费观念及终端营销环境的蜕变严重制约了黄酒产业“盘中盘”模式的运作,投入产出比严重失调,厂商骑虎难下。黄酒产业如何走出终端营销困境成为业界面临的重要课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梁剑 《糖烟酒周刊》2004,(44):i003-i003
“全流通”是股市上的热门词汇,专家们对其期望甚高,认为推进“全流通”可以化解股市上的诸多弊病。与资本市场相比,消费品市场(本文专门论述酒类市场)是早就放开了,我们的许多产品,白酒、葡萄酒,已经突破了地方的限制,卖到了全国各地,并且形成了不少全国性品牌,如五粮液、长城葡萄酒等等。但是也有不少产业,比如啤酒和黄酒,地域属性还很强。近两年,无论是啤酒和黄酒,产品本身和外围渠道都发生着变化,啤酒、黄酒正在迎来“全流通”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20.
从南到北,谁都无法忽视黄酒日益崛起的影响力。会稽山负责两湖市场的戴经理告诉记者,5年之前才一两百万的市场,现在能做到上千万;以前一年一车皮不到的市场,现在一年也能有六七个车皮。如今黄酒的主流品牌在共同做着一个事业——启蒙中国的黄酒市场。而一些中小黄酒品牌的呐喊助威使他们不再是孤独的旗手。“我们与其他企业之间与其说是竞争,不如说是黄酒生态的共同打造者。”这是一个主流黄酒企业老总的态度。这一点,无论对黄酒行业的大鱼还是小鱼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大家共同做大蛋糕。但在现实的市场较量。大家马上面临的问题就是:蛋糕。怎么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