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市场反映看,在低度化趋势的判断上,有人认为一贯对市场有引导作用的名酒这一次并没有表现出这种价值。名酒针对低度酒的运作与其他品牌有很大差距,而低度化趋势的引导和培育则应该归功于与后者。真正的好酒品质,不是通过低度来体现的,这样的话估计一些名酒们听了很高兴,但在低度化的市场形势下,名酒产品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在市场上的确是个颇费思量的话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高永 《糖烟酒周刊》2007,(30):58-59
从营销角度来看,始于1975年的白酒低度化堪称最好的“蓝海战略”范例:在原来的一片高度化的白酒市场上,企业们通过低度白酒的研发、推广被全社会消费者普遍接受,到目前为止,低度、降度白酒已占总产量的86%。不过这是一场由国家主导、生产企业跟进的“蓝海战略”,是一场全行业性的“蓝海战略”。本文要探讨的是,[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黄酒作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当之无愧为中国国粹,当古老跟时尚潮流巧妙结合的时候,同样会发出灿烂光芒。所以,古老的黄酒也可以时尚化,也需要时尚化。比如,上海的石库门老酒就跟时尚相结合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4.
我国白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然而现代白酒的生产技术在民国时期逐步走向成熟.新中国成立之后,白酒生产工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可以围绕提高出酒率、改善酒质、变高度酒为低度酒等方面进行变革和创新。而白酒的低度化概念.似乎从现在白酒技术诞生之日起,就不断被酿酒大师们关注和提及。但是,白酒的低度化是否正在成为一种趋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在尾随白酒“逛”了一圈酒店终端之后,黄酒企业开始发现那些“终端”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一方“乐土”。如何找到一种适合黄酒产品自身特点的特色推广方式成为黄酒企业苦苦思考的问题。黄酒产品进行单独推广显然有些势单力孤,那么如何让黄酒产品的饮用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如何让黄酒的文化个性深入人心呢?通过与饮食文化的嫁接和整合来给黄酒的文化诉求“加分”成为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对于酒业来说,价格是可以跟进的,渠道是可以替代的,终端是可以复制的,营销模式也是可以效仿的,品牌虽然不可复制,但品牌塑造已经陷入同质化危机之中。所以,只有创新和追求差异化竞争战略,才能持续创造竞争优势。 在酒类产品创新的研究和实践中,香型创新曾经成为产品差异化的主流路线。而今,在白酒低度化趋势下进行产品创新,已经成为企业低度活化的另外一种竞争选择,成为企业创新的另外一种高度。对于白酒低度化趋势下哪类产品更适合创新,以及产品如何创新,在创新时注意什么问题等,业内的资深专家和营销人,均发表了自己不同的观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糖烟酒周刊》2006,(26):14-14
黄酒产业习惯按地域分为江浙黄酒(主要是指绍兴黄酒,在此简称为绍兴黄酒)和海派黄酒两大主流派系,之外区域的黄酒产品统称为边缘产区黄酒,包括山东、安徽、福建等产地。从目前的形势看,绍兴黄酒凭借悠久的历史,占据规模和品牌的优势。而且近两年向外扩张的速度比较快,形成了以古越龙山、会稽山、塔牌等几个领先品牌为主导的绍兴军团。海派黄酒主要以上海绝对领导品牌和酒以及近来兴起的石库门等几个品牌为主,从产品口感、运作手法上自成一派。边缘产区的黄酒企业规模虽然不大,数量却不少,它们大多是区域性的地方品牌。尽管从企业规模来看,绍兴黄酒企业的品牌意识比较强,而且已经成就了几个行业领先品牌,它们未来成功的几率更大,而另两个派系以地方市场为主,规模实力相对较弱。但是在目前整个国内黄酒市场尚没有形成成熟消费气候的情况下,存同是传统老品牌企业的前提下,从一定意义上讲,三个派系之间的市场机会可以说是平等的,市场依然存在很大变数。因此,我们把它们放在同样的水平上,请业内人士分析一下各自的特点和面临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孟跃 《糖烟酒周刊》2007,(30):68-69
所谓“垂直低度”是指单纯依靠降低酒水度数的做法,比如在西安市场甲推出45度的产品,乙立刻就能推出45度的产品.丙再相继推出更低度数的产品。有时候.企业适应白酒产品低度化趋势最直接的做法就是降低度数,这是任何一家酒业最本能、最直接的市场反应。但是,“垂直低度”却不是企业应该采取的差异化创新。这种单纯降低度数的做法绝对不具备长效竞争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好东西肯定会有好市场的”。一提起黄酒,石家庄天和龙贸易的张雷总经理总是强调这一点。作为绍兴人他深切体会到黄酒所蕴藏的市场潜力。2000年时他开始介入了黄酒经营,代理品牌是古越龙山。张经理分析说,从现在黄酒市场的态势来看,产品导入期已经结束了,市场正步人品牌导入期。有一个很好的例证是,以前消费者都知道花雕,现在就说是古越龙山、会稽山、女儿红了,说明人们对于黄酒已经有了品牌认知。但在黄酒市场逐渐升温的形势下,  相似文献   

10.
以品牌数量和产业规模衡量黄酒的产业结构,古越龙山、会稽山等一线黄酒品牌只是“冰山一角”,二线黄酒这一庞大的产业群落才是黄酒产业的“主体”。黄酒产业的真正崛起仅仅依靠几个领军品牌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崛起有待于黄酒产业整体素质的提升,或者说,关键因素在于黄酒产业潜在“主体”即二线黄酒品牌的崛起。  相似文献   

11.
《糖烟酒周刊》2007,(32):34-34
最近贵刊所做的重头文章总是给人惊喜,这种惊喜源于选题的多样性及选题素材上的独特性,比如对超商、咨询公司群体的关注,这是从外围来看行业发展;有选题的前瞻性,比如全国化问题、新文化的畅想,这是又深又广的话题;有选题的重点性,比如对北京、湖南市场的深入解读。这些文章就像一面多棱镜,让读者从各个方位来观察白酒行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在产品营销上。黄酒产业应主打三张牌:即文化、健康和品牌。其中,文化和健康是黄酒产品所独有的核心卖点。但目前黄酒企业并没有把握住自己与生俱来的优势,黄酒产业应该加强对其他酒种营销思路与营销方法的学习和借鉴。将自身的传统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3.
现实交易市场是充满不对称信息的市场,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因参数的非确定性而面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行为抉择,最终的市场均衡未必是帕累托最优,资源配置将出现非效率,从而导致产业结构失衡,“低度化”的产业结构又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本文详述了这一系列连锁关系,分析了当前高新技术发展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热点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本文旨在从信息的角度为产业结构调整打开一扇窗口,促进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06年销售收入达到5000万元.这对一个白酒品牌而言不过是个小数目,但对于黄酒,特别是一个新品而言,这个数字已是来之不易的惊喜。创造这个业绩的是会稽山公司于2005年上市的“营养型”黄酒品牌水香国色。另据了解,会稽山公司已计划用2—3年的时间,在江苏市场做到1个亿的销售,使水香国色这个中高档黄酒真正成为一个强势品牌。这个从苏南市场成长起来的黄酒新品牌.在黄酒大扩张中脱颖而出,其运作方式如今已被众多黄酒企业争相效仿,我们甚至可以把它称为“苏南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以和酒、石库门为代表的海派黄酒开辟了黄酒产业的新纪元。这一改良型黄酒的问世不仅为黄酒产业开启了崭新的一页,同时也奠定了海派黄酒在中国黄酒产业版图中的地位。继新型改良黄酒风靡上海滩之后,近年来改良型黄酒在江浙沪地区持续升温,并开始形成一个区域性的“小气候”。  相似文献   

16.
也算是经过多方努力吧,黄酒市场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好了。在此状态下,黄酒市场品牌竞争的内容也变得丰富起来,除主导品牌外,黄酒新品牌也如雨后春笋了。从2005年开始,绍兴黄酒阵营已经推出了一批新的黄酒品牌。其中以会稽山为最。例如会稽山推出的水香国色、稽山清,还有像稽山鉴水、稽山干雕、稽山源等等有厂商合作背景的新品牌。截至2006年,已是星罗棋布的它们与会稽山主导品牌一起,在渐渐兴起的黄酒市场上攻城拔寨。从市场成长层面讲,它们越来越像是一支“会稽山系”,为会稽山打天下。  相似文献   

17.
林莹 《中国广告》2013,(3):76-78
一直以来,你对中国黄酒的印象是什么?南方最常喝的酒,爷爷那一代喝的酒此外呢?石库门的最新力作海上繁华(Flower of Shanghai)试图改变你我对黄酒的传统认知,并使其成为代表上海的又一城市名片。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在明清时期能够风靡全国的黄酒现在却偏于一隅?  相似文献   

19.
黄酒卖什么?第一个层面,卖酒;第二个层面,卖健康;第三个层面,卖一种精神食粮;第四个层面,卖文化。不同层面分别对应了不同的目标群体,我们依据不同的消费层次来进行产品细分和营销细分。  相似文献   

20.
笔者曾经在《保健酒业:礼品和餐饮模式并不对立》和《探寻保健酒业强势品牌打造途径》两篇文章中分别阐述了保健酒业中成功模式之后的商业本质以及如何在保健酒业中打造一个强势品牌。事实上在保健酒的运营中。还有一个重要手段,即体验营销。也许体验营销在很多产品的营销活动中只是一个“配角”,但是在保健酒营销中,体验营销是终端取量的关键,也是强势品牌打造的一个重要流程。由于该流程的重要性,所以笔者将体验营销单独拿出来讨论。对于保健酒产品的体验营销,笔者曾经亲自主持过很多活动,在此想谈谈自己的“体验”![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