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烟名酒店在国内近两年发展速度特别快,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很多厂商也正在把烟酒店作为重点渠道在运作。那么,如何筛选合适的烟酒店?如何在陈列时做到“小投入大收益”?如何利用铺货在烟酒店造势而聚集人气?烟酒店促销如何“促而有力”? 又如何跟烟酒店合作做团购呢?近期《营销诊所》将围绕以上系列问题展开讨论,敬请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笔者的朋友供职于A企业,任该企业品牌部经理,一次谈到A企业的发展状况时却感叹良深。A企业从2007年初开始倾心打造的一个产品,已经陆续投入宣传和市场开发费用6000多万了,可是市场依然像壶温吞水,没有什么大的起色。而A企业却依然要支付人员工资和生产各项费用,用“举步维艰”是对其再好不过的评价了。  相似文献   

3.
周转 《糖烟酒周刊》2007,(24):106-107
你搞特价,我搞赠品,你用打火机,我用小礼品……烟酒店是白酒企业短兵相接的多发地,特别是在烟酒店内的促销活动,更是采取拼刺刀式的“肉搏战”。很多企业在应对这种促销竞争时,往往也是一筹莫展。其实,在烟酒店“狭路相逢”时,戒骄戒躁,巧妙出击,往往能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幸亏文章题目后面有个“问号”,否则真是吓人一跳。在文章中,王朝成先生说“目前,烟酒店还只是在河南、河北非常盛行,但是我认为烟酒店将来会一统天下”。可惜在文章中,王朝成再也没有解释烟酒店可以“一统天下”的原因,他只是说了很多该如何操作烟酒店的方法。难道仅仅凭着“在河南、河北非常盛行”就可以断定“一统天下”吗?个人觉得操作烟酒店诚然重要,但是那毕竟是战术层面的东西,而烟酒店能否“一统天下”则是战略层面的,是更需要认真思考的。因为,这事关企业资源重心的转移。所以,希望贵刊对于烟酒店的走向能做更多、更深层次的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白酒市场错综复杂、变化无常。近几年,烟酒店大面积崛起,自带酒水现象越来越多,传统的酒店操作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如何运用烟酒店这一新兴渠道,大家依然处在摸索阶段。而好不容易将一个市场做透了,但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和惯有的“成熟病”,如何维护也是个头疼事。不仅如此,市场区域化的操作特点使得每个地方都出现了“地头蛇”,在此情况下,新品怎样才能打破垄断?也值得研究。另外,面对高档名酒不断涨价,地方品牌如何作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烟酒店作为一个新型的酒类销售终端,在白酒市场操作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葡萄酒将烟酒店作为渠道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还很少有企业涉及,仅有的几个品牌如长城、张裕等,也是依靠品牌力自然走货。那么,烟酒店作为一种新型的终端模式,是否值得葡萄酒厂商去大力度运作呢?答案是肯定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周转 《糖烟酒周刊》2007,(29):98-99
从终端操作变化来看,一些企业正在尝试通过和商家开直营烟酒店,来进行一种新的合作方式的推行。而从商家的调查情况来看,很多商家也都表现出愿意跟企业合作开烟酒店的需求。烟酒店破局系列在讨论了选店布局、陈列铺货以及促销客情等问题之后,在收尾之际,将从企业开直营烟酒店的角度来分析这种合作方式在推行时的注意问题和操作细则。[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市场     
《糖烟酒周刊》2006,(25):46-47
中外巨头登场 高档酒市场萌变;天津葡市,张裕甜酒俏销;十八酒坊俏销烟酒店;贞元增酒上升势头看好;汾酒原酒上涨10%~15%;邯郸市场现“郎群”;蚌埠市场开始呈多元化特点;南京溧水,五粮春上升;店小二莱芜走红;国粹酒开始操作石家庄。[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在笔者近日与几个吉林长春市的主要经销商沟通时,谈及长春白酒市场2004年最大的变化,大家几乎不约而同地指向烟酒店。  相似文献   

10.
中国白酒行业实在是过于纷繁复杂,名酒、区域品牌、买断品牌、光瓶酒、高档酒、年份酒、专卖店、烟酒店、终端操作……这些“种类各异”的元素堆在一起,简直弄得人晕头转向。更不妙的是太多的文章、太多的讨论都是拘泥于个案、区域市场以及单个企业的挖掘和讨论,这往往造成一个可怕的后果——读者对行业全局的把握越来越模糊,从而陷入一种“盲人摸象”式的体验。那么,如何从这一大堆元素中“剥茧抽丝”,理出一条线索来就成了必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糖烟酒周刊》2006,(39):12-12
酒店里自带酒水消费现象的增多,直接催生了烟酒店业态的兴起。随着烟酒店作为第三种渠道的功能不断强化,其规模和包装也在不断升级,出现了装修气派、规格高档的烟酒精品店,它们从产品档次、店面招牌、内部装修陈设等方面不断强调“名烟名酒”专卖的概念。同时,名酒企业如茅五剑等也在发展自建渠道,积极扶助经销商建立专营单一品牌的名酒专卖店。两者从名酒销售的功能上讲,是有一定冲突的,那么这种冲突现象的起因和走向是怎样的?到底是名酒企业向名酒专卖店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还是普通烟酒店满足不了名酒企业的渠道需要?名酒专卖店未来的前景如何?它们有没有可能被气势愈加强盛的烟酒精品店所取代?  相似文献   

12.
白友文 《浙商》2009,(7):52-52
“企业科研投入与销售收入比不足3%,企业缺乏发展后劲很难存活;在3%到5%之间,企业能够存活,但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危机时很容易被击垮;在5%以上的企业,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这是被业界人士公认的一条规律。科研投入(R&D投入)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财税[2018]99号文件,以2016—2020年沪深A股上市的装备制造企业为样本,采用PSM-DID模型,考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调整对装备制造企业创新投入的激励作用。研究发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的调整对装备制造企业创新投入强度具有显著的正向激励作用,但同时存在“滞后效应”和“区间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调整对非国有企业的激励效果相较于国有企业更为显著;相比中西部地区,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对东部地区装备制造企业创新投入的激励效果更好;同时,政策调整对中小型企业和成长性较低的企业增加创新投入更具激励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2005年里。“扩产、开发、拓市、联合”八字方针被会稽山演绎到极致。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七千万元中标央视黄金时段广告、近九千万元收购嘉善酒厂4272%股权以及公司名称由“东风”更名为“会稽山”。会稽山一步一步地积累了品牌资产。从当初的偏安浙沪到今天的市场全国化。会稽山不但“体形”变了。“容貌”也变了。尤其让人感到惊诧的是其在市场上敢于“大投入”的一面。尽管会稽山不可能对外公开2005年总的市场投入费用。但从各地市场的反馈来看。可以肯定地说会稽山真的是下了“血本”。花了这么大的气力。一方面无疑是在培育黄酒市场。另一方面就是其难掩的争霸雄心。不过。现在市场最关心的问题是,经历了2005年的大投入。会稽山在2006年的黄酒市场上又将留下什么印记?  相似文献   

15.
孙炎 《华商》2013,(11):6-10
近期,苏南银行、华瑞银行、苏宁银行、锡商银行、中联银行等多家以“银行”命名的尽尊企业,陆续通过了国家工商总局名称预核准。与此同时,20多家上市公司或其大股东蜂拥涉.“银”也在A股市场上掀起一波民营银行概念热,吸引资金竟相角逐,相关概念股近一个月来累计涨幅超过30%。  相似文献   

16.
<正>广告为何不灵盲目追低失去有影响力的媒体企业对广告投入有限,投放时慎之又慎,斤斤计较。不少企业在广告投放上“追低杀高”,哪种便宜就做哪种。眼下,媒体不计其数,作用不一。有的媒体费用虽高,其影响也大。中央电视台,一个月广告费500万元.,对不少企业来说是个天文数字,但也正是这500万元使企业一夜成名,天下知晓。“一分钱一分货”,因此企业要摒弃那种不分青红皂白就“爱贫嫌富”的倾向。做广告确实当省则省,但当花也得花。  相似文献   

17.
贾昌荣 《糖烟酒周刊》2005,(32):B0008-B0009
业内流传这样的说法,“世界的消费支撑点在亚洲,亚洲的消费支撑点在中国,中国的消费支撑点在二三线城市”。随着一线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终端投入费用日益攀升,很多企业开始渠道下沉,把目光聚焦在二三线市场。二三线市场与一线市场存在许多区别,也带来了运作上的不同:经销商的开发不能全部沿用一线市场的方式,如何根据当地市场情况选择经销商呢?二三线市场目标客户的品牌观念相对较弱,在品牌塑造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另外,二三线市场的渠道运作、运营成本的有效控制等都是企业拓市时重点关注的问题。上述难题困扰诸多企业,月度话题栏目组特意邀请多位实战专家来逐一破解。本期安排的是9月话题之一,重点论述如何在二三线市场选择经销商。  相似文献   

18.
首打款10万元,返还市场支持费用5万元;年度销售额超过50万,奖励帕萨特轿车一辆;月度返利5%,年度再返10%,双重返利打造百万富翁;合作开始后提供两台运输车辆,厂家报销司机工资和燃油费用;提供完备的财务方案,保证资金回报率在20%以上……在企业的招商书中,种种诱人的支持政策张开大嘴冲经销商笑个不停。但是,经销商们经过“千锤百炼”之后,对上述支持政策的反应却越来越冷淡,很多看似很有诱惑的市场支持正在失去效果。  相似文献   

19.
于欣 《新财富》2006,(7):28-29
四年一届的“世界杯”一般都选择在6月前后举行,赛程为期一个月左右。根据我国A股市场的发展历史,我们选取1994年、1998年、2002年三个“世界杯”年份,考察“世界杯”对A股市场的短期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高科技企业风起云涌的出现,科技园区等纷纷设立,对无形资产核算及披露问题,特别是对自创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支出(以下简称“研发支出”或称“自创投入”)究竟是“资本化”好,还是“费用化”好,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从整体上讲,“研发支出”予以“费用化”有其优点,各国政府都鼓励企业不断开发,不断创新,允许并鼓励企业将“研发支出”费用化,即税前列入当期成本费用。这样做有利于减轻企业的税负,减少企业资金占压,加速资金周转。一般老字号企业愿意采用这种“费用化”的方法,形成稳定殷实的财务格局,使企业和国家的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