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市场化运作的路径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市场化运作是农业政策性银行推进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该文在分析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市场化运作的进展、成效和存在障碍的基础上,对农业政策性银行推进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模式、机制设计、保障措施提出了发展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王克勇 《经济师》2004,(8):214-214
随着国家粮食购销政策的进一步调整 ,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 ,对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作用发挥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对当前粮食流通市场化带来的变化 ,及政策性农业信贷管理体制对市场化的不适应性进行了分析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革现行政策性农业信贷管理体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论市场化农业的制约因素与解决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加入WTO过渡期的即将结束,农业将面临新的形势和环境。在这一形势和环境下,只有走市场化道路,农业才能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阐述了发展市场化农业的必要性,分析了发展市场化农业的障碍所在,并提出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4.
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和损失分摊机制,在分散农业风险、补偿农业损失、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国家和省继取消农业税,实施粮食直补后的又一项重要的支农惠农政策。本文结合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深层根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业现代化和市场化的重要支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地方的市场化水平。本文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阐述,并通过哈尔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运行情况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提出发展我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1978年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副产品市场化改革的实施,中国农业生产力和农村经济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快速发展,主要农副产品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转变.但是,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和深化,小规模的农户家庭经营难以支撑起日益放大的农产品市场化发展.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本文将从制度安排的角度对农业产业化主要组织模式进行比较,并分析国外农业产业化与合作社结合的实践经验,为促进我国合作社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农村微观经济主体结构调整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元华 《经济学家》2003,(6):117-119
农村微观经济主体结构调整是我国农业适应市场化取向,参与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而提出来的农村经济组织的一项重要改革,这项改革,已经引起了包括农户在内的广泛重视。毋庸置疑,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家庭承包制的普遍推行,曾带来了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生产力的解放,使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随着经济市场化的发展,温饱已不再是问题,未来的目标是全面实现小康,这样,承包制的缺陷和不适应方面便突出地暴露出来。事实上,家庭承包,作为一项政策,无论是其内容,还是产生过程,都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更不应该是一项长远而万全的制度安排。家庭…  相似文献   

8.
陈忠卫 《经济问题》1995,(10):33-35
农业科技推广市场化问题的思考陈忠卫现阶段,使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断跃上新台阶,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我国每年取得的衣业科技成果有6000多项,近10年获部级以上奖励的重大科技成果就达3000项,然而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只有30%-40%,低于发达国家6...  相似文献   

9.
1998年以来,景县县委、县政府在全县着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以订单为载体,以科技为依托,培育支柱产业,壮大营销体系,创新管理体制,加快农业市场化步伐,促进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和升级”,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有了较快进展,农业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一、瞄准市场农业,制定调整目标,推进农业结构转型。按照“调适、调优、调精”的原则和“稳定种植业,扩大畜牧养殖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的调整思路,实施“4532”工程。即抓住四个重点产业,搞好五项重点建设,加快三大结构转型,实现两个确保。四项重点产业:发展优质、高产、高…  相似文献   

10.
一、农业市场化程度的测度。1.计算结果显示,2000年,我国农业市场化指数为68.88%。由于生产要素的市场化只是农业市场化的一部分内容,且笔者采用的方法未考虑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市场化程度,而且,农业市场化还应包括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有关活动的市场化,农产品与生产要素市场的运行机制,市场主体行为,政府对农业市场化的宏观调控等多方面的内容。而这些未考虑的因素的市场化程度总体偏低,因此,笔者采用的方法显然高估了中国农业市场化的总体水平。2.对偏差的修正。修正的方法是加入土地因素。我国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发生于全国…  相似文献   

11.
利率市场化不仅是当今世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大势所趋和客观要求。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行,商业银行面临着利率市场化带来的严重冲击和巨大风险,利率风险的防范与管理已成为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回顾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发展的进程,同时对当前利率市场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从农地流转市场化发展的视角出发,研究如何完善和改进农村金融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完善农村银行业服务,建立土地流转中介机制和土地流转交易机制,促进农地流转的市场化,同时就当前农地流转市场化和农村金融的形势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静 《经济师》2014,(6):8-10
农业政策性银行作为政府干预农业经济活动以弥补农村金融市场失灵的重要手段,既要以政府政策为导向,又要遵循银行运行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则推进市场化运作。文章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出发,从理论上探讨了农业政策性银行为什么要推进市场化运作,从机制设计角度探讨了农业政策性银行怎样推进市场化运作,以充分发挥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陕北特色农业培育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色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日益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我国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途径之一。陕北土地资源丰富、潜力大,农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发展特色农业不仅必要而且可行。本文在充分分析陕北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特色农业发展方向与区域布局思路,并据此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对策,以探讨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农业补贴是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因此,从我国农业补贴的政策现状出发,分析了流通环节和生产环节的补贴成效,并从增加农业支持力度、改善粮食补贴对象与结构、推进粮食价格市场化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小农经济条件下的农业企业化经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广大农村仍然属于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同时我国农村又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大幅度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建设现代农业,必须立足国情,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发展农业企业化经营,实施农业生产方式和组织制度创新,提高农业竞争力.本文阐述了农业企业化经营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曹炫珠 《经济师》2006,(10):10-10,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改革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市场化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看,农村市场化发展程度还很不足。认清我国农村市场化发展障碍,提出有效对策推进其发展,实现农村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农民市民化,进而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中非自愿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曾海鹰 《生产力研究》2006,23(2):105-108
文章通过分析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和处境,比较失地农民失地前后的效用,总结了他们在城市中就业的困境和不利条件,提出在我国农业急需发展的情况下,部分失地农民可利用他们在农业方面的比较优势,在农业市场化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解决就业问题,同时促进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实现全面的工业化。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债券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历了商品价格、国有企业等方面改革之后,进行了金融改革,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多年来,关于利率改革的争论不断,但利率改革并未停止前进的步伐,实际上早在1995年就已经开始试点了。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将它作为一项重要政策提出,表明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开始启动了。现就利率市场化改革及其对债券市场产生的影响发表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补贴政策体系虽经过多次改革和调整,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既不利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增收,也不符合开放经济条件下农业补贴政策的国际规范。文章剖析了目前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必须根据我国国情,以市场化、国际化为要求,以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来重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