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率出现了持续下降的趋势,1990-2002年我国居民消费率平均值为46.9%,比20世纪80年代的平均水平低近5个百分点,2001年为46,6%,2002年进一步降为45.1%,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值。在探讨我国居民消费率下降的原因时,有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低于GDP增长速度是我国居民消费率下降的重要原因。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2.
孟加拉国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孟加拉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自由经济增长战略,并在90年代初期加大实施这一战略的力度,全面修订工业政策,推动工业投资自由化进程。经历届政府努力,经济与社会均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GDP从80年代年均增长3.84%上升到90年代的4.88%,2003财年GDP增长为5.3%;人均GDP由1990财年的278美元提高到2003财年的389美元;通货膨胀率由1999财年年初8.91%降至2002财年的2.4%。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现状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孟加拉采取了鼓励民间资本发展和积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与措施,如:大幅…  相似文献   

3.
2001年的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可能是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在2001年,经过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的持续快速增长之后,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将大幅度下跌,经济增长率有可能由2000年的4.4%降至1%左右,即9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一些经济学家则预期2001年的美国将出现经济衰退。  相似文献   

4.
蔡晋荣 《经济论坛》2004,(11):151-151
伴随泡沫经济的崩溃,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持续走低,日本的通货紧缩持续时间较长,从1993年到2002年一般价格均呈下降趋势,表现为GDP缩减指数、批发价格指数、消费物价指数的下降,同时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紧缩及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使得实际货币流通量紧缩。20世纪80年代日本广义货币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4l%,而90年代则为2.66%,可见,日本的通缩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5.
近一二年,世界经济陷入疲软,增长乏力。2002年,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通胀率显著低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平均水平,通货紧缩压力增大。西方某些人士认为,在生产全球化的今天,尤其是在目前工业化国家需求不断疲软的情况下,亚洲生产商已经占据了价格影响方面的主导  相似文献   

6.
全球直接投资转向服务业:相关的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04年9月22日,联合国贸发会议发表了《2004年度世界投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出当前外国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趋势是转向服务业,并以此作为该报告的封面标题。据统计,2001-2002年间,服务业占到整体FDI流入总量的2/3,约为5000亿美元,而在1989—1991年间仅占54%;服务业在世界外国直接投资存量中的比重由70年代初期的四分之一、90年代的不到一半发展到2002年的60%,估计约4万亿美元,表明了服务业已经取代制造业,成为FDI结构中的主流。而在同一时期,初级部门在FDI存量中的比重由9%下降到6%,制造业的降幅更大,由42%降至34%。从《报告》…  相似文献   

7.
服务业竞争力现状与影响因素:一个国际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服务业竞争力的现状及国际比较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服务业出口增速加快,1990~2002年间,我国服务出口达到年均递增17.4%的高速度,远高于20世纪80年代的11.1%,是同期美国增速的2.8倍,英国的2.4倍,法国的7.9倍,日本的4.6倍,韩国的1.8倍,为世界平均增速的2.9倍;服务出口大大高于同期GDP的速度增长,是世界上服务出口增速最快的国家(参见表1)。表1世界部分国家服务出口增长速度%时间中国世界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1980~1989年11.18.013.34.64.67.28.214.31990~2002年17.46.06.27.12.25.63.89.5说明:中国的数值为1982~1990年的…  相似文献   

8.
一、世界经济2002年的回顾 (一)世界经济进入停滞局面 世界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年平均增长3.5%,2000年(20世纪的最后一年)有了3.8%的增长,以此为分界线,2001年仅增长1.2%,其后2002年也仅增长2%,连续两年低增长。特别是世界贸易,2000年比1999年增长了12.6%,约达63500亿美元,2001年却比2000年减少了  相似文献   

9.
中国通货膨胀持续性估计及其货币政策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对我国1990年~2006年通货膨胀率的结构变化特征与持续性进行了实证估计.结果表明,1994年第4季度是我国通货膨胀率均值的结构突变点;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通货膨胀率持续性显著下降.最后,笔者从最优货币政策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除了全面快速地提高全球经济的发展外,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也逐渐凸显出来。在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90%的工人实际工资上升了大约15%,而其余10%的工人工资下降了大约25%[1]。  相似文献   

11.
90年代将是一个稳步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随着在人口出生高峰时期降生的一代步人中年阶段,劳动力的膨胀将进一步减缓,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将下降,人民的高消费将转为高储蓄,人们实际收入的增长速度将稍低于80年代,实际利率会稍有下降,生产率将加速发展,经济衰退可望比70年代和80年代有所好转,美国的贸易及预算赤字将继续减少。现今仅以消费为衡量尺度的高速发展将有所减缓,生活水平的改善速度趋向低于二次大战以来的任何年代。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逐渐下降,对美国实业界来说,竞争将更加激烈。  相似文献   

12.
法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特点与经验借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法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基本特点法国农产品加工业①在20世纪70年代同先进国家相比较仍处于落后的不发展状态。1970年,法国农产品加工业在整个工业产值中所占有的份额为12%,低于英国、德国(西部地区)、芬兰、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等欧洲国家的水平。之后,法国农产品加工业得以迅速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末,法国农产品加工业按增加值计算的工业部门份额已超过英、德、美、芬等国家的比重水平,达到14%~15%,1992年后,更是提高到16%~17%以上,一跃成为世界农产品加工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20世纪80年代后,法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及其在整个经…  相似文献   

13.
一、2002年经济的回顾与分析 当前的世界经济主要还是三大经济体(美国、欧盟、日本)在发挥主导作用。但中国目前在世界经济中也占有相当的份额,2001年已有1.17万亿美元的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近4%(全球GDP总量是31万亿美元)。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经济一直位居世界第七,2000年和2001年跃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工人实际工资的变动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早期,美国主要媒体先后发表文章详细叙述了美国工人实际收入下降和生活标准受侵蚀的状况。而美国企业界与正统经济学界试图否认这种现象,提出福利抵消说、通货膨胀率夸大说以及人员范围说,为美国工人实际收入下降的状况进行辩护。本文在对关于工人实际收入衡量指标,如周可支配收入指标、小时可支配收入指标以及实际小时补偿指标进行讨论后,提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生产性雇员实际小时工资的变动趋势。最后分析了工人实际工资下降的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以来,恐怖活动在世界范围内泛滥成灾,到80年代末,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已高达800多次,涉及五大洲80多个国家。为此,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成立了反恐怖的特种部队,以特种作战手段对付日益高技术化的恐怖活动,下面所介绍的就是世界上比较名的几支反恐怖特种部队。  相似文献   

16.
1981年,法国国内研发经费为180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97%。20世纪80年代增幅较大,1990年达到280亿欧元,占GDP的2.42%。此后,该比率有规律地下降。2000年和2002年分别为310亿欧元和325亿欧元,仅占GDP的2.19%和2.2%,只相当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近10%的增长率。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媒炭在一级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年平均75%下降到2001年的67%。与此相反,石油所占的比率则从17.1%提高到30.1%。  相似文献   

18.
绩效审计与中国审计国际接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世界绩效审计时局 (一)当今的世界审计处于以绩效审计为中心的现代审计阶段。 绩效审计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发展于20世纪70~80年代,完成传统财务审计向绩效审计为中心的转变是20世纪90年代的事情。 在这个发展阶段,财务审计仍大量存在,绩效审计则越来越多。我们以几组量化数字来说明  相似文献   

19.
闽台信息产业对接:前景、方向与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台湾信息产业现状 台湾信息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90年代获得持续、快速发展,从1986到2006年,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20%以上,与其他传统产业如纺织、石化等形成鲜明反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贡献是国际收入不平等程度从1978年到2000年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动力,在20世纪80和90年代的部分年份中国因素的贡献率超过100%。通过控制人口因素的方法分析揭示,中国经济增长是中国因素变化的主要原因,人口增长是次要原因,但却是重要原因。20世纪80和90年代人口增长对中国因素变化的贡献率在31.8%和43.5%之间波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56.5%和68.2%之间波动。所以,虽然中国因素推动国际收入不平等下降的主要源泉是经济增长,但人口增长的作用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