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对服务业吸引FDI的内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计量模型对中国服务业吸引FDI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促进我国服务业吸引FDI的有利因素是地区人力资本水平、地区法制水平、服务业发展水平、劳动力市场化程度,阻碍服务业吸引FDI的不利因素是政府对地方经济干预程度过深。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浙江现代服务业发展状态的评估,选取了工业化程度,居民消费水平,城市化水平,市场化程度,人均GDP等五个经济变量,运用EVIEWS软件采集1996-2008年数据对影响现代服务业持续发展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市场化是影响服务业增长的关键因素,居民消费水平、市场化程度、人均GDP与服务业增长呈现正相关,而工业化程度、城市化水平与服务业增长呈现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孙千驰 《科技和产业》2023,23(12):71-77
依据新发展理念建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衡量2012—2020年中国省域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索影响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因素。结果发现: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区域差异方面,中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稳定上升,但存在结构失衡,服务业绿色较为落后,协调和共享贡献较高;并且地区发展差异显著,东部地区持续领先,中西部地区迅速追赶;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方面,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是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东部地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城市化水平,中部地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工业化水平,西部地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消费需求水平。最后提出推动中国及各地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和充分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主要选择了专业化分工、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工业化程度、商务经营环境、工业企业集聚程度、经济开放度等作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并选取我国30个省区1997年到2009年间的面板数据,从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在我国不同地区有着明显的差别,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要求和产业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政策和措施,为本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利的发展环境和平台。  相似文献   

5.
陈杰  徐伟 《科学决策》2010,(10):53-58
江苏省服务业的发展严重滞后经济发展水平,且区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江苏省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外资利用水平与人口规模对江苏省服务业的发展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工业化水平与服务业发展水平呈负相关;而从苏南、苏中、苏北分区域的角度来看,不同区域间影响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则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加快江苏省服务业发展的进程中,应实施差异化的服务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李芙蓉 《特区经济》2014,(11):133-134
城镇化和工业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本文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实证分析湖南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的互动发展和关联效应,得到了以下结论:湖南城镇化与工业发展的相关性较低,城镇化水平相对落后于工业化发展进程;在湖南省工业化的进程中,就业结构变化对城镇化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强于产出结构的带动和促进作用;第二产业和非农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就业比重的快速上升对湖南省城镇化的带动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7.
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和服务业。本文通过分析发现,陕西省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城市化前期的主要拉动力量是工业化,而城市化中后期主要依靠服务业发展;但与陕西省城市化相关性更大的是服务业的就业人口比重。因此,提高城市化进程需要大力发展服务业,以增加服务业就业人口。  相似文献   

8.
尽管创新与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与产业发展的主要内涵,但创新对服务业发展的作用仍较少被关注。综合已有的文献研究表明,我国现阶段"服务业发展之谜"特征显著,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已经成为制约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文章以江苏省服务业发展为例,分析了江苏省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趋势以及服务业创新发展的现状,并对江苏省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江苏省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与服务业比重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城市化水平、人力资本等指标对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有着正向的影响,但服务业集聚的作用仍未得到充分发挥,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缺乏有效的联动发展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服务业创新发展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2002~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计算了各地区出口贸易的垂直专业比重,并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垂直专业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出口贸易的垂直专业化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尤为突出。工业基础、人力资本、对外开放度、服务业水平对垂直专业化水平的影响显著为正,工资水平和自然资源变量系数均显著为负,这些因素也是造成中国出口贸易垂直专业化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东、中、西部发展很不均衡,影响各地区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也不相同。本文采用时间跨度为1998-2008年的年度数据,横截面单元为中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建立分析框架和经济模型,对影响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服务业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区域,影响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的,应采取有区别的政策促进不同地区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改革以来,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整体比重还是结构都经历了一些显著的变化。本文的研究表明,从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两个指标来看,中国的服务业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但比重、内部结构和所有制结构演变尚不够合理,它们与需求、供给和制度三项因素有关,在制度分析中,我们着重分析了地方政府政治竞争对服务业总体比重的影响及对服务业结构的偏效应。  相似文献   

12.
张甜  王珏 《开发研究》2021,(1):46-52
继续做好西部大开发、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和资源、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期西部地区发展的关键.基于HK模型,运用西部地区2000—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制造业和服务业间资源错配指标,借助多元回归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法,研究西部地区制造业和服务业间资源错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7年,制造业和服务业间资源错配整体呈下降趋势,但是资源错配指标仍相对较高,其中劳动力错配情况相对优于资本错配.市场化水平、网络普及程度、教育程度可优化西部地区资本和劳动力的资源配置效率;财政支出、工业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有利于西部地区制造业和服务业间资本优化配置,技术创新水平提高则缓解劳动力资源错配.(2)西南和西北地区在缓解资源错配时需要因地施策,不同于优化西部地区资源配置,网络普及率、技术创新、工业化水平以及教育程度在西北地区会加剧资源错配,工业化水平、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度在西南地区会恶化资本和劳动力的配置效率.(3)西部地区可主要从市场化水平、工业化水平、网络普及率、教育水平、财政支出方面等灰色关联度更高的影响因素入手,采取相应政策,降低西部地区行业间劳动力和资本的资源错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美国1951~2004年的统计数据,对美国服务业比重和代表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变价人均GDP进行了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并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实证结果表明,美国服务业比重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其中,服务业比重是经济发展水平的Granger原因,而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服务业比重的Granger原因。论文对上述实证结果展开了进一步的讨论,并分析了其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夏晴 《北方经济》2007,(4):30-3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及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的比重普遍超过了60%,并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中国经济发展已开始向工业化后期过渡,服务业正成为新的主导产业和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产业。  相似文献   

15.
秦诗立 《浙江经济》2017,(24):52-52
日前参加浙江一个智库论坛,听见一位知名教授断言:浙江发展已从工业化后期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并列举了人均GDP、工业占GDP比重、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等数据和变化加以论证,意指浙江发展已需服务业优先。诚然,如该教授所言,从近年来主要指标来看,浙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特别是从工业占GDP比重、R&D投入占GDP比重、服务业对GDP增长贡献度、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比重、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服务业发展的趋势——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总体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伟  陈杰 《科学决策》2010,(2):10-15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是否呈现出比重持续上升的一般规律?根据统计分析显示,我国服务业比重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总体上呈"三次式"的阶段性特征;在引入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水平以及消费率等省际特征后,模型分析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我国服务业发展"三次式"阶段性特征的显著存在;城市化水平、消费率对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外开放水平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则并不显著,甚至会对服务业比重的提升起到制约效应。  相似文献   

17.
天津是以工业为主的城市,特别是近几年滨海新区的快速发展以及大项目好项目带动战略的引导,使得一大批高端高质高新制造企业快速聚集;在三次产业的比重中,第二产业始终占重要地位。尽管多年来天津非常重视第三产业.特别是重视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服务业增加值不断提高.但第三产业的比重却没有明显的提高,2011年,天津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5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5%,但天津仍处在工业化发展阶段。距离后工业化发展水平还有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18.
利用统计软件,通过主成分分析获得昌九工业走廊26个县域的工业化指数,作为衡量地区工业化水平的标准。并通过空间分析软件研究2016年各县域工业化指数的空间关联性。研究结果表示,各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在空间单元呈现正相关的特性,同时展示出了地理空间的集聚效应。结合工业化指数及其空间特征,研究地区经济发展的机理,给予产业调整建议:昌九工业走廊应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化程度较低且第一产业比重大的地区应适当发展特色加工业和特色旅游业,而工业化水平领先的地区应进行工业改造与技术升级,发展低能耗少污染高产值的新型产业。  相似文献   

19.
新疆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与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城镇化的重要推力;同时,城镇化的加快发展也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重点研究了产业结构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新疆产业结构与全国和东部地区相比,层次明显偏低,甚至低于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新疆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城镇化发展进程不匹配,城镇化相对滞后于工业化;新疆的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与城镇化水平均呈正相关,尤其第三产业对城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强劲,但新疆越来越"重"的工业结构极大地降低了第二产业的就业效应,新疆城镇化进程缺乏现代服务产业的支撑。因此,实施以就业为中心的工业化路线,促进新疆地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壮大,继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新疆进一步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李茜  郑琴琴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9):64-67
传统的成本优势观点一直在我国地区工业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服务经济的到来,各地区在积极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过程中,是否也同样适用成本优势原理?本文针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特殊性。借助地区服务能力因素(服务设施和人员供给能力)和成本因素(服务设施和人员成本),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区域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文章采用广告服务业的面板数据,对我国1999-2008年10年间30个地区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服务能力因素对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区域发展很重要,而传统的成本因素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中重要性并不显著。最后,文章根据实证结果对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区域发展提供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