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协同治理是政府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问题上的互动,是在社会公共管理与服务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共同治理的过程。政府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管和规范化建设,才能有效弥补社会组织的志愿失灵,提高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作为新兴的组织形式,社区社会组织是以实现共同治理为目标的社区建设重要主体,也是社会服务职能发挥作用的体现者,在社区治理过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从社区社会组织的功能入手,分析社区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增强社区居民参与意愿、提升社区社会组织公信力、建立专业化人才培养机制、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和建立有效监督机...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形态经历了集体供给到个体供给再到财政供给的转变,这一转变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社会伦理-国家治理"逻辑。社会伦理在一定程度形塑了统治者合法性来源,为了维护并强化这种权威,执政者通过以政绩考核机制为中心的制度建设约束地方政府行为,回应基层民众需求。乡村治理模式在国家、地方政府和基层社会的多方互动中形成,并直接决定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形态。从这一逻辑机理出发,新时代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在于通过新型民众参与模式调动民众等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相似文献   

4.
社会问题治理的公共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社会问题的多发期和高发期,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不和谐因素增多,协调社会关系的难度明显加大。对此,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把握现阶段社会问题的性质、特征和发展规律,通过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公共政策,努力防范和缓解某些社会问题,把社会问题给构建和谐社会带来的消极、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5.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城市基层社会组织作为重要的社会力量在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的同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出回应人民需要、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功能。以F市5家社会组织为研究对象,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深入了解和分析在社会治理体制创新背景下社会组织的党建行动和过程,总结党建引领在价值、制度、人才和社会动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具体面向。同时,探索基层社会组织党建遇到的现实障碍,进而讨论了促进落实城市基层社会组织党建引领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将合作博弈引入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中,分析地方政府、企业及第三部门各自的目标函数和博弈资源,构建地方政府网络治理主体合作博弈模型。研究表明:各治理主体通过合作可以实现资源互补与共享,获得合作收益,各主体基于各自目标函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冲动引致了博弈,并在博弈的过程中表现出利益二元化的特征,在权衡自身利益、合作收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后不断调整策略;为确保良好的治理效果,提出从监督、信任、利益分配、信息披露与共享四个方面规范治理主体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个突出主题。然而,当前中国的基本公共服务仍然不均等,主要表现为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差距。文章分析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和现状,并采用多中心治理的视角,提出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包括服务供给主体和渠道多元化、重视供给主体之间的协同治理和良性互动和加强政府间横向合作和援助,以实现互惠互利和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改革日渐深入推进的背景之下,社会对民主化和市场化的需求范围日益扩大。在此过程中,社会对于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的要求也随之日益迫切,出自乡村的社会组织对当下的乡村治理事务时刻保持着积极和踊跃的姿态。但大多数社会组织在参与治理的过程中,并未能及时地将自身的治理理念从农村传统的供给关系和资源调配模式中抽出,导致其在治理实践中面临着诸多难题。文章从社会组织的角度放眼乡村治理的现状,探讨新型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具体实践,以探寻一条新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9.
基于山东省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中社会组织的实证调查,探讨了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中的协同作用,重点分析了社会组织在山东省社会治理创新中的发展平台。山东省社会组织发展实践表明,在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中,要发展社会组织必须健全完善社会组织登记制度、提升社会组织自身服务能力、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建设、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只有这样通过社会组织服务平台的进一步完善,才能有效促进和鼓励社会组织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解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义入手,阐释其作为社会管理创新路径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剖析当前社会管理中取得的成绩与不足,从具体创新途径入手说明两者的双向互动与共进。  相似文献   

11.
复合治理是新区域主义框架下基于区域治理主线破解现实区域经济问题的流行思路,调强通过政府职能转移和公民社会组织的事权获得和执行来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基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职能转移的分析表明:由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协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复合治理结构可以提升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的数量和社会主体的福利,公开招投标是复合治理框架下政府职能转移最有效的方式;复合治理结构的建构,需要建立科学、公平的谈判机制和福利分配机制,政府要加强对公民社会组织的监督和考核,公民社会组织要加大信仰建设力度,还应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12.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强调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的作用。城市治理是个综合性的问题,社会组织参与城市治理还存在许多的困难和阻碍。本文研究发现,武汉城市治理存在着诸如多元主体协同水平低、官员治理能力有限、社会组织发展不完善等问题。在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背景下,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武汉城市治理中的作用、完善城市治理结构和社会组织法制建设、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对于促进社会组织参与城市治理、承担更多的治理责任,从而达到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体三者相互协调的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学界对"回应性"的研究大体经历了政府回应理论和回应性政府理论两个重要阶段。但在新的历史时期,回应性政府理论渐失解释效力,回应型治理理论便应运而生。作为回应型治理的组织基础,重构后的政府责任体系至少应包含政府伦理责任、政府法律责任和政府绩效责任。而以公共服务内涵的重新界分为基础,选择不同的公共服务授权主体与授权方式将成为回应型治理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旨在于探析福利意识形态与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变迁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西方社会福利意识形态演变中国家角色转变的分析发现,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变迁实际上受到社会福利意识形态的价值引导,其变迁趋势表现为公共服务职能重心不断“下移”,这既是政府对民众社会福利需要的有效回应,也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目的所在。为此,我国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设也应该考虑当前的社会福利意识形态,以为切实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15.
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诉求呈现多元化特征,社会治理难度也进一步加大。因此,正确把握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于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坚持统筹协调的工作方法,通过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同步、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与改革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理论上说,事业单位是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其资产不以经营为目的,收费以弥补成本为限。但在监管不力的情况下,事业单位的非经营性资产实际上已越来越多地转化成经营性资产,背离了社会公益目标。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共性问题;二是事业单位转制过程中引发的管理问题;三是作为公益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所存在的问题。为此,我们应坚持分类改革,合理地引导各地方分步实行改革,建立统一归口管理的机构、逐步引入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7.
公信力是社会组织治理主体的合法性保障。以往研究主要从微观组织层面对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进行探讨,忽视了对我国政社关系结构与宏观文化的关注。为此,本文借助世界价值观调查(WVS)2015年的中国数据,考察了政社关系对社会组织公信力的影响机制及文化认知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政府通过购买公共服务构建合作型政社关系,公共服务需求的回应性影响公众对社会组织的认知。公共服务需求回应性越强,社会组织公信力越高。其中,权威层级取向的文化认知不具有调节作用,集体利益取向的文化认知起负向调节作用。社会组织的公共服务供给不仅要关注特殊群体现实需求,更要强调公共服务供给的基础性与公共性,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加强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建设。这些发现拓展了社会组织公信力研究的理论视角,对进一步提升社会组织公信力,发挥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公共冲突治理中存在辅助型第三方、化解型第三方和保障型第三方三类干预角色,三类角色各自对角色担任者有着特定的要求。对这三类干预角色的担任,政府和社会组织都有着各自的适应性。政府在公共冲突治理中主要担任了制动者、化解者等保障型第三方和化解型第三方角色;社会组织主要担任了信息员、评估者、专家和顾问等辅助型第三方以及关系促进者、调解者、仲裁者、方案建议者等化解型第三方角色。总体而言,政府和社会组织对各自角色的担任是适宜的,但仍有调整的空间:政府需要强化对冲突化解的持续推动者、冲突后续过程的监管者等角色的担任,并需要与社会组织分享冲突化解者的角色;社会组织需要更加积极去承担辅助者角色。为达到良好的干预效果,政府和社会组织需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对应该承担的角色不逃避,对不应该承担的角色不越位,最终实现角色互补,共同构筑公共冲突治理的主体体系。  相似文献   

19.
公益性社会组织公信力是公益性社会组织获得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公众信任的能力,体现组织与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公众的互动关系,是公益性社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我国公益性社会组织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在于法律和政策管理错位,公益性社会组织欠缺合法性和自主性,内部治理和发展能力不足,缺乏公开性和透明度,外部监督和评估机制不完善,活动偏离公益使命。为此,急需改善公益性社会组织管理的法律和政策环境,强化其信息披露和内部治理,健全社会监督和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20.
创新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政府管理与服务机制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关键,主要可以从四方面着手进行。其一要建立符合资源节约要求的政府绩效考评制度,即及时改革唯GDP的政绩考核观、综合协调城市群政府的整体考核制度、调整对政府官员的考核方式;其二要建立符合资源节约要求的政府开发管理机制,主要通过制定并实施资源节约的地方性法规、定位并挖掘资源的生态价值、建立并统一资源规划管理机制、强化生产者资源节约的社会责任机制来实现;其三要完善符合资源节约要求的激励约束机制,包括创新资源节约的产业准入机制、投融资体制及具体的约束机制;其四要建立符合资源节约要求的政府公共服务机制,为正确开展节约资源工作提供公共服务政策、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完善公共服务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