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艺术设计学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设计、出版和文博等单位从事艺术设计学教学、研究、编辑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艺术设计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通过艺术设计理论思维能力、造型艺术基础及设计原理与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了解艺术设计的历史、现状和进行理论研究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2.
提起传媒人才,熟悉高校圈和传媒圈的人,往往都会想到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传媒类的名校。当别人告诉你,纺织类专业院校也可以培养出专业的传媒类人才的时候,你会不会感到惊讶?
  其实不用惊讶,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就做到了这一点。在院长沈祥胜的带领下,传媒学院的教育教学团队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长时间的改革与实践。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教育教学实践之后,他们成功了。“大众化教育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项目获得了专家的肯定,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培养上也取得了一些成果,课题甚至还获得了2013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的殊荣。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从艺术设计的学科视角开展研究的,通过教学实践总结教学经验。把互动教学和情景教学结合起来,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基于艺术设计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探索构思,构想实施模式。该模式的研究可以促进艺术设计教育课程的展开,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通过艺术设计类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提高教学模式研究。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高潮的来临,经济的飞速发展。开展思路探索和创新理念的新教学模式,强化大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和素质教育培养,已经是2l世纪的人才培养重要课题。教育教学日益趋向开放局面,艺术设计相关师生关系、学习环境、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方面有巨大改变。本文从相关概念入手,分析了我国现阶段艺术设计教学管理模式的现状,从以上四方面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陈鸣 《山东纺织经济》2012,(12):107-108,114
高职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是传统老牌设计专业,也是在国家创意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下以及针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而创办的专业。将从高职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规划、课堂教学方法探索等专业课程改革内容开展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以后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艺术设计专业也是如此,我国各高校都相继开设了艺术设计类专业,但是综合设计素质比较差,创作理念简单,对于传统绘画艺术的精髓继承太少等诸多问题得不到解决。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导入传统中国绘画的教育,将对艺术设计专业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培养集生产、服务、管理于一体的一线高技能人才。目前,高职纺织品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职业能力与市场和职业需求出现脱节现象。纺织品艺术设计专业是交叉学科,如何正确处理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并把这种关系融于课程设置中是本专业的关键。山东是纺织大省,纺织品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对于纺织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三本院校的培养方向是实用型人才。作为三本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包装设计课程不仅要强调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成品制作能力,因此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三本院校的培养模式,应当结合三本院校包装设计教学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分析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在课程设置和管理、构建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法。  相似文献   

9.
传统民间美术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如何将其有效地融入到环境艺术设计中,让环境艺术设计更具灵性是一项重要课题。文章在传统民间美术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的基础上,从形式应用、对传统民间美术元素的创新、地域元素设计的应用等方面探讨了传统民间美术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若干体会。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高等会计教育现状从高等会计教育来看,现行的“智能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发展已成为趋势。所谓智能教育模式是注重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智力和重视实践应用,培养学生能力的教育模式。应该说,我国50年代重知识传授,后来重能力培养,这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然而,这种“智能教育模式”还存在着“重专业轻人文、重核算轻管理、重实务轻理论、重技能轻法制、重技术轻道德”等“五重五轻”现象。这些现象在会计课程体系中表现为:课程知识结构狭窄,文科课程比重较低;对环境和活动要素的全面教学力度不足;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还仅仅…  相似文献   

11.
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促进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求知的乐趣,享受到智慧生长的愉悦,体验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发展出稳定的专业兴趣,随着现代艺术院校的扩大,艺术设计专业不断完善,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数量的增加,所以在校园中培养学生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包装设计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对于学生的立体设计思维培养意义重大,在整个专业群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概念包装设计是近些年才开设的一门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和包装设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和补充。文章主要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通过观念的转变、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对概念包装设计教学进行初步的探索。提出一些实践性的理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拓展学生的设计理念,探索出新的符合时代要求和符合学生个性发挥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3.
1 加速发展各类教育 ,扩大全体公民吸收知识的能力。设立国家教育西部专项基金 ,增加中央财政援助。在三五年内普及基础教育 ;加速普及中等教育 ,开办与农业和农村工业化发展相关的中等职业化教育 ;开放高等教育市场 ,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 ;发展电视教育、网络教育、虚拟大学等跨区域的开放式大学 ,利用卫星和因特网来传播课程使分散在不同地区的学习者可共享资源 ,并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和课程 ;对少数民族学生实施基础教育全额免费 ,中、高等教育减免费等特殊政策 ;支持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利用远程教育、专业培训 ,教师培训、…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服装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出发,结合现如今国内外的服装行业的发展趋势,论证了设置艺术设计专业方向教学改革的新型交叉学科——服装营销与传媒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讨了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内容和形式,对专业设置以及课程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步骤,走多样化的服装专业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15.
许磊 《山东纺织经济》2013,(12):100-101,106
"工学融合"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在染整技术专业高职教育中的应用实践,促进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创新,也是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中的一种。这种教育模式的发展,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及发展,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有利于增进产学研校企合作对印染企业的技术革新,竞争力提升的影响,提升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快地方企业发展转型,缓解就业问题,增强地方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文中介绍了"工学融合"教育模式的特点,对影响"工学融合"校企合作的主要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煤炭行业会计硕士人才培养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发现我国煤炭行业会计硕士人才培养存在断层现象,煤炭行业引进会计硕士困难等问题。结合现阶段我国MPAcc的培养模式,提出了面向煤炭行业的专业会计硕士培养模式,对选择何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课程教学与学位论文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框架分析。最后,对面向煤炭行业的专业会计硕士培养模式进行了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7.
论抛锚式教学模式在艺术教育中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抛锚式教学模式为艺术设计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可能。这种教学模式的尝试和提倡基于一种信念:艺术设计教育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需要充分关注对学生个性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精神。我们应着力塑造飞、更加多元开放的视野,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为社会输送新鲜的血液。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美术类人才的特点及其健康发展角度入手,就美术类高等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注重保护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塑造学生的创新性人格;二是在人才选拔和培养过程中,要重视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兼顾其它;三是要强化美术类高等人才实践能力的选拔与培养。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我国工程造价专业本科教育产生的历史沿草,通过调研选择了两所具有代表性的设有工程造价专业本科教育的学校培养计划为实例。分析了目前该专业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执业要求的差异,结合从事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总结,提出了对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某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19年进行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第二轮考察。结合考察,文章对"石油化工工艺学"课程目标、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及学生能力培养、教学体系及课程考核方式等进行了介绍,在课程体系构建中凸显"石化特色",结合工艺生产凝练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考核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