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将民族文化这笔宝贵的财富运用于现代平面设计之中,使民族文化与平面设计结合起来展现我国的民族特色,是现代平面设计师研究和运用的重要课题。在平面设计中整合中国民族文化,能更好地展示民族个性和传统文化内涵。中国的平面设计工作者们面对在民族文化熏陶下成长的受众时要更好的实现民族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传达。中国民族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拓展了艺术创作的自由空间,平面设计中要体现民族文化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平面设计在我们往常的生活中随处都能见到,因此平面设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作为一种特殊符号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将信息融入到艺术作品中,让我们容易记住并难以忘怀,赋予了作品十分深刻的含意,这使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从中也会有一些人生的领悟。目前,平面设计历经考验,并不断趋于成熟,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审美特征。平面设计的审美特征基本都是在它构成要素的前提上产生的,包括图形、文字、色彩的恰当使用,从而使平面设计作品更加吸引人的眼球。此篇文章将深入浅析由平面设计构成要素所形成的审美特征,来进行平面设计理论的全面探讨,使更多的人能感受到平面设计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社会,个性和创新是发展中的关键,我国现代平面设计要想在世界中取得瞩目的成就,必须融合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底蕴,有着闪光的民族特色。将中国的传统视觉元素,包括图案图形、文字书法、色彩、绘画等运用到现代的平面设计中,将传统和现代相融合,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个性风格的设计理念和风格,同时也能更好的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国特色”和“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4.
6月5日,中原工学院2009届服装设计方向毕业生作品展演举行。展演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展示了休闲类、创意类、礼服类服装,作品包括女装、男装、童装三个类别。整体作品体现了80后新生代设计师用自己的理解诠释时尚、时代特性以及人群特点。设计师们用含蓄、简约来迎合全球金融危机下人们的消费心理,强调艺术与市场的结合,体现出舒适、自然、返璞归真的诉求。整场演出没有过于夸张的色彩,黑白灰色的搭配错落有致,复古风格的装饰被用于礼服,很多作品  相似文献   

5.
论服装产品的绿色设计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们对服装的要求由传统的实用性、美观性、耐用性,趋向于更受重视的环保性、安全性、健康性,在穿着上更趋向表现舒适、简约、自然的风格。而将绿色设计运用到服装中将主导新潮流。将绿色设计进行到底是当代设计师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极少主义源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基于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流派,其造型语言简练,色彩运.用单纯,在很多方面做出了大胆的突破,表现形式比较极端化,是一种以简约为特征的艺术。极少主义崇尚“简约就是美”的观点,强调去掉事物的非本质元素,设计元素依据减化——再减化的原则进行处理,视觉形象非常突出,能够利用有限的元素表现耐人寻味的信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传达目的。通常,人们对极少主义的认识多来自于纯艺术作品和建筑、室内装璜等方面,但事实上,极少主义以其简约明了的风格迅速渗透并影响了包装设计、产品设计、时装设计等其它领域。 简单、纯粹、含蓄而不失优雅的包装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极少主义风格的包装设计悄然风行。这里.包装的形体、图案等设计元素大大简化,一切无用的表面装饰被抛弃,设计师关注包装材料本身及其质感、讲究印刷质量和设计细部,强调包装设计的整体性,这种简约自然的风格让人们耳目一新。[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弥尔顿·格拉塞是美国战后重要的平面设计大师,他的作品将个性化的艺术与理性的视觉传达设计元素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对当时流行的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的一种有效地补充。他的创意手法可以归结为如下五个方面:异质同构的手法、超现实主义的手法、波普艺术手法、借用新艺术运动风格、图形共生等。  相似文献   

8.
迄今已有146年历史的意大利羊毛品牌REDA日前在北京发布了其2012年最新春夏面料产品,并将简约、优雅、真实、清新的风格贯穿于所有作品之中。  相似文献   

9.
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平面设计在形式上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复杂的风格对于信息的传播和交流产生了阻碍。极简主义风格由于其简单、容易理解、感染力强等特点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逐渐成为主流的设计理念。本文从极简主义风格出发,探讨了其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原则、效用和特点,希望对极简主义风格的平面设计的进一步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室内设计风格的多样化趋势下,简约风格的室内设计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如何才能既保持原有整洁、大方的简约特色,还能够突出其特别之处;如何使其风格明朗化不出现单一、重复的尴尬局面。本选题从陈设设计的角度出发对简约风格的室内设计搭配进行阐释,这对室内设计风格的探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其首席设计师曾凤飞的主持下,爱登堡的设计风格日渐成熟和个性,此次秋冬发布会的风格延续了爱登堡简约、成熟的风格。黄色系为主打色,明度对比,材质对比在作品中做了很好的表现,浅土黄,深浅不一的格纹,毛领的应用,仍是今年的主打。  相似文献   

12.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趋提高,人们在居家设计方面也越来越注重自己的风格,运用各种缤纷的事物来装饰自己的港湾。不同的家具可以体现不同的装饰风格,而其中家居色彩就是家居个性的表情。色彩能表达自我、展现个性,善于发现色彩,利用色彩的不同属性、不同搭配效果来体现层次感、表现不同的生活情调。本文通过论述色彩在居室设计中的作用,从而使人们更好地体现出自己的审美情趣,打造属于自己的温馨、舒适的港湾。  相似文献   

13.
清澈简约色彩细致而清新的中性色调,与活泼而明朗的清凉色彩互相辉映,带出轻便自然的风格。白色则是主要的基本颜色。一个简单而快乐的宇宙,用清澈的色彩,明确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中国纺织》2009,(3):141-141
在2月10日闭幕的2009伦敦国际女装展上,12名阿根廷新锐服装设计师的集体亮相十分引人关注。他们此次推出的作品风格大胆,材料多样化,体现出南美粗犷而不失柔情的时尚风格。经济危机使人们的心情压抑黯淡,前卫活泼的服装可以振奋精神,吸引眼球。当地媒体评论说,比起欧洲设计师作品的贵族气息,阿根廷设计师显然从潘帕斯草原迷人的风光中吸取灵感,在服装上大胆使用轻纱、羊毛等多种元素,  相似文献   

15.
回顾近几年的国际家具展会,许多知名品牌家具企业及设计师的展位都将聚光灯的焦点投射在具有艺术化设计的家具作品上。虽然这些家具设计前卫,仅以"作品"而非批量"商品"呈现,但每次展会观众的关注度都会在这些艺术化设计的家具作品上;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家具的艺术化设计已不单单停留在那些所谓的前卫"作品"当中,在批量化的商业家具中也逐渐有艺术化设计的成分体现。可见,大众对家具的艺术化设计已开始具有认可度,家具的艺术化设计也成为设计师推陈出新的热点。纵观设计史,设计的艺术化始终以各种方式体现在各个年代的作品中,而家具由于其与大众的接触面广泛、制作工艺相对简单等优势,成为各种设计风格与设计潮流的实验场。  相似文献   

16.
艺术与平面设计是紧密联系的,无法分割的,它们并非孤立,静止的。艺术的抽象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平面设计的发展,扩大了平面设计的发展空间,而平面设计的不断发展也影响了艺术的形式,平面设计只有与艺术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自己的发展,平面设计也只有通过艺术才能更好地提升平面设计的现代化发展。本文主要讨论艺术与平面设计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了这两者之间相互关系,两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7.
平面设计具有艺术性和专业性,透过多种方式创造,并结合符号、图片和文字,借此做出用来传达想法或信息的视觉表现。文字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能够记录语言并且传播文化,文字作为日常生活中人们彼此交流的重要渠道,也是平面设计工作中最直接传达信息的渠道,是增强平面作品的表现力、提高整体版面审美价值的重要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平面设计日趋注重字体的作用。因此,平面设计中字体设计的运用技巧十分重要,本文对平面设计中的字体运用技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当代的平面设计作品表现中,许多设计师都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追随国际主义,而忽视了自身的文化特色,面对今天中国平面设计行业的困境,我们应该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图案中的审美观念,摆脱盲目崇拜国外平面设计的思想,在不断吸取外来优秀设计理念的同时,创作出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平面设计作品,从而使当代设计水平进一步提高。本文简要论述传统图案的基本特点,尝试在当代平面设计与传统图案的融合上提出一些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19.
简约是2010年纺织品设计的主要流行趋势之一,无论是从色彩还是设计角度,这种追求简约的趋势不是一种稍纵即逝的时尚现象,而是人们在长期的紧张、压抑、追求过度创新的工作、生活状态中,  相似文献   

20.
2013年3月18日,现年71岁的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荣获美国普利兹克奖,是获此殊荣的第六位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1965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曾获得日本建筑学院奖和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金狮奖。作品风格与他本人性格有着和谐的相似性:人文、简约、自然。"我永远不会固化自己的建筑风格,也决不会满意于自己的作品。"普利兹克奖的光芒让伊东丰雄这位建筑大师引起了人们空前的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