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2013年2月16日,随着国家发改委原主任张平签发的第21号发改委令的颁布,“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落后产品轻工部分的淘汰类中被删除。一个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产品被禁14年后又将重返市场,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行业将面临何种局面,14年的别样历程蕴含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内幕”,《中国包装工业》杂志作为包装行业的权威媒体抢在第一时间做出了专业性的报道,《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解禁》特刊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
2013年2月16日,随着国家发改委原主任张平签发的第21号发改委令的颁布,"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落后产品轻工部分的淘汰类中被删除.一个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产品被禁14年后又将重返市场,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行业将面临何种局面,1 4年的别样历程蕴含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内幕",《中国包装工业》杂志作为包装行业的权威媒体抢在第一时间做出了专业性的报道,《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解禁》特刊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3.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曹俭表示,在被禁14年之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能够重新获得合法市场地位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产品本身性价比高,具有特殊耐油、抗水和保温隔热性能,原料消耗少和垃圾产生量低,具有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优势,是一种安全、绿色、环保的包装材料。二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本身并不是造成白色污染的元凶,加强回收管理和再利用才是消除白色污染的根本。同时,我国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再利用技术也在不断提高。——2013年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第21号令,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目进行了局部调整,在淘汰类产品目录中删除  相似文献   

4.
更正启事     
本刊2012年第3期P52页第一段中"专委会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是绿色包装产品,也是有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产生"白色污染"的元凶,针对应该淘汰的落后产品这一焦点、热点问题倾注了8年的时间",更正为"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是绿色包装产品还是有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产生"白色污染"元凶  相似文献   

5.
2013年3月,中国包装工业杂志社策划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解禁》特刊正式出版,随着公众对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解禁事件的关注,此刊一时间成为各大媒体报道的参考文献,成为专业报道领域的最强音。《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解禁》特刊被相关协会组织和专家作为专业资料送达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国家食品安全办公室,引起国家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2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员在其官方网站以第21号令发布了《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在淘汰类目录中删除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这意味着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生产、销售、使用于5月1日起合法化.  相似文献   

7.
2013年2月16日,由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签发的第21号发改委令,于2月26日在发改委网站上发布,次日8:55发布于中央人民政府网站。该令形成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目录中涉及"修改"的项目共36个。其中"淘汰类"落后产品涉及7个;共有2个产品将在目录中被删除:一个是淘汰类"一、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十二)轻工"第5项"直接接触饮料和食品的聚氯乙烯(PVC)包装制品";另一个则是位列最后的淘汰类"二、落后产品""(九)轻工"第6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开始在铁路车站和旅客列车、长江及太湖等内河水域航运的客船和旅游船上禁止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2000年底前在全国范围内达到淘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目标。2005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列入淘汰类产品。  相似文献   

9.
自原国家经贸委于1999年2月1日起实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的第6号令,2001年4月23日发出《关于立即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通知》文件,同年5月29日再次发出《关于餐饮企业停止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通知》文件,2001年12月28日,四部委又联名签发了《关于加强对淘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执法监督工作的通知》文件。原国家经贸委的“一令三文”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尽早推出历史舞台,让环保餐具尽快占领市场的整顿工作中显示出的决心与力度都是空前的。第6号令发布6年以来,各省市地方政府也都先后发布了命令,但做法不一。市场现状如何?“白色污染”究竟得到控制没有?等等问题已成为专家、学者、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各地方政府、企业、外资企业也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包装工业》2013,(Z1):12-16
利国利民的大事此次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调整是按照科学合理、符合当今中国国情制定、修改的一件重要的、利好的大事。首先,从产品角度来看,一次性塑料发泡餐具相对其他一次性餐具价格低廉。其次,经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一次性塑料发泡餐具卫生,无毒无害,质量轻、刚性好,保温隔热、耐油抗水、携带方便。第三,从环保角度来看,其质量轻,原材料消耗少,生产工艺简单,与其他一次性餐具相比更节能、环保。第四,前些年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虽被明  相似文献   

11.
一次性聚苯乙烯发泡塑料餐具(以下简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由于在90年代末期造成大量的“白色污染”,我国开始在铁路车站和旅客列车、长江及太湖等内河水域航运的客船和旅游船上禁止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后国家有关部门明确提出了2000年年底前在全国范围内淘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目标。由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与其他替代产品相比价格低廉,有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2.
正尊重科学,遵照循环经济与绿色包装理念,以点带面推动绿色包装产业发展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包装专委会(以下简称专委会)自2005年起与兄弟协会一起,本着尊重科学,遵照循环经济与绿色包装理念,共同关注我国一次性快餐具的现状与发展。专委会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是绿色包装产品,也是有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产生"白色污染"的元凶,针对应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包装工业》2013,(Z1):21-24
一次性聚苯乙烯发泡塑料餐具的国际应用现状据专家介绍,当前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除中国大陆外,世界各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等都在生产使用。其中,只有日本和韩国有立法回收产品;日本在使用上没有任何限制;韩国对一般即弃餐具制定了限制,但对包装用于如杯、碗面及出口产品不在限制之内。非立法回收协议,即指行业与政府(当局)协议自动回收的国家和地区有菲律宾、澳大利亚及中  相似文献   

14.
邱竟 《化工管理》2013,(11):42-44
<正>随着国家发改委把一次性PS发泡塑料餐具从淘汰类产品目录中删除,从5月1日起,被禁14年之久的一次性PS发泡餐具终于获得了"自由"。然而,虽然PS发泡快餐盒可以名正言顺地"登堂入室"了,但与14年前相比,我国调整经济结构和注重低碳环保的市场环境给PS发泡餐具在生产加工、技术工艺、安全使用等方面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有专家直言,PS发泡餐具及其装备制造行业在过去的10多年中,错失了创新发展的宝贵时机,当前我国行业的发展水平落后世界发  相似文献   

15.
2013年5月1日,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正式解禁。就解禁后的工作开展和群众诉求,引起了业界专家的关注。经过国内外的实践证明,PS发泡餐具是快餐业最适合的食品包装之一。但PS发泡餐具及其装备制造行业在过去的10多年中,错失了创新发展的宝贵时机。专家指出,当前我国PS发泡餐具及其装备制造行业的水平落后世界发达国家至少20年。  相似文献   

16.
<正>"事实证明,目前没有任何一种产品可以替代一次性发泡餐具,这种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它的市场占有率。"深圳市包装行业协会原副秘书长兼塑料委员会主任王春秋的话掷地有声。  相似文献   

17.
正日前,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在京召开"食品包装打假·维权·扶优工作会议",发布了该组织对一次性塑料餐具、发泡餐具调查结果及解读国家最新政策、法规,对打假、维权、扶优经验进行交流。会议对一次性发泡餐具解禁一年来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一年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走访了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区近百家发泡餐具生产企业,发现解禁后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仍存在随意使用外购回收废料生产、车间环境脏乱差、标准混乱、以现有标准检测用废料生产的产品都合格、废弃餐盒无人回收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次性发泡快餐盒无毒无害与各种现有"环保餐盒"在性价比上无疑是最优异的产品,其价格最低,性能最好. 一次性聚苯乙烯发泡塑料餐盒(PSP)是80年代引入中国的,它安全、轻巧便利、支撑力强.不易变形、防油.防水,保温性好,价格低廉.但由于管理不善和人们随意丢弃的不良习惯,随之出现的"白色污染"也日益加剧.在原国家经贸委发布的6号令倡导下,又出现了大量一次性聚苯乙烯发泡塑料餐盒的替代品--"环保餐盒"、"降解餐盒".  相似文献   

19.
回顾2013年,食晶包装领域的几桩典型的大事件:5月1日,一次性塑料发泡餐盒淘汰多年又解禁;农夫山泉包装标识标准之争,  相似文献   

20.
<正>10年来,一次性发泡餐盒仍占据国内市场主导地位,除聚丙烯餐盒外,其余各种"环保餐盒"均已退出市场。根据2005年的调查资料,一次性餐具(含餐盒、面碗、杯、盘)年销售量达到280亿只以上;全国2005年快餐盒用量为120亿只,其中各种环保餐盒年销量为34亿只,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为86亿只,较6号令发布的初期年总销售量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