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在中华大地特定的生存环境和民众特定的心理条件下,形成了憨厚、淳朴、自然、通俗的特点,它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它的寓意最能贴切大众,是与消费者最为接近的艺术表达形式。所以,传统民间艺术一直是包装的重要格调,是高信息、高科技时代不可或缺的包装内涵和风格。因此,让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与现代包装设计两者更好的水乳交融才能使中国的包装设计作品更好地走向国际,让中华民族灿烂的民间艺术走向国际,同时也让世界更好地来认识中国的现代包装设计。  相似文献   

2.
糖画艺术在喜庆用品包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喜庆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蕴含着巨大商机。从当前喜庆文化用品包装的现状出发,阐明提升喜庆用品价值内涵的现实意义。糖画艺术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代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以糖画艺术作为喜庆用品包装的题材,可以挖掘糖画的创作形式及艺术价值,提升喜庆用品包装中的文化内涵。通过糖画艺术与喜庆用品包装设计相结合的设计实例,为喜庆用品包装提供了新的设计理念,也为现代包装设计中体现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包装设计在当代是一种国际化的实用设计种类,优秀的包装设计作品一定是具有较高识别度并且具有文化内涵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学为中国的当代包装设计带来了无限可能,合理运用传统元素表现现代精神成为目前面临的最为重要的课题,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包装设计不只是民族的,在当下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它更加是世界的。因此,在做包装设计时就必须了解传统文化,了解大众需求,了解国际设计动态,使包装设计可以传达出除了包装本身传达的内容之外的更丰富的内涵,也为未来中国包装设计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间文化历史久远、形态丰富。近年来中国风设计思潮兴起,中国元素在现代设计中星星点点,但是我们对民间文化的价值缺乏认识,民间文化也未得到系统整理。在现代化进程中,民族文化举步维艰:民间艺人老去,民间艺术失传,民间文化形态在消逝的边缘。而厚重的民间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伟大精神。本文通过蓝印花布与道家文化的关系来反映民间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从思想精神的根源,物质地理环境因素,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5.
在包装设计中融人中国传统图形,是包装设计的一个流行趋势。在包装表达和诉求方面,我们应当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相结合,深入地体会传统图形的意境:在传统纹样、传统色彩、传统材料、传统风格和传统民间艺术的设计表达上,做进一步的开发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非常值得探讨钻研,其包装设计更是魅力十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信息载体,不仅美观实用,还蕴含了丰厚的文化内涵。直至目前,中国白酒的包装设计中依然延续了将文化元素融入其中的传统。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白酒生产包装中的设计应用分析,了解其文化内涵,深入分析白酒包装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宣扬传承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楚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将楚文化元素与荆楚特产包装设计有机的结合,以寻求具有楚文化特色的特长包装设计,让人们重新唤起对楚文化的关注,发扬楚文化得天独厚的价值是本文主旨所在。通过对楚文化元素在荆楚特产包装设计中应用与推广的探究,目的在于让楚文化传统精髓的精神内核在荆楚特产包装设计中反映,契合消费者内心深处的深层次心理需求。将楚文化元素与商品包装进行融和,让产品得到人们的认同感,不管是从实用性、审美方面,还是从文化价值方面来讲,都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8.
楚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将楚文化元素与荆楚特产包装设计有机的结合,以寻求具有楚文化特色的特长包装设计,让人们重新唤起对楚文化的关注,发扬楚文化得天独厚的价值是本文主旨所在. 通过对楚文化元素在荆楚特产包装设计中应用与推广的探究,目的在于让楚文化传统精髓的精神内核在荆楚特产包装设计中反映,契合消费者内心深处的深层次心理需求.将楚文化元素与商品包装进行融和,让产品得到人们的认同感,不管是从实用性、审美方面,还是从文化价值方面来讲,都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9.
探析中国传统元素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变得越来越重要。从当今精神文明社会的进步上来看,运用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包装设计是一种趋势。包装设计作为一种独立的设计形式,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体现,是一种创造性的设计过程。更好的拓展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空间,探索出符合本民族的审美习惯和属于自己的风格,才能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产品设计完美融合,并且将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民间剪纸艺术是广大劳动群众智慧的结晶,其反应了人民群众在长期生活中所形成的独特的审美情趣,在当代包装设计中,借鉴民间剪纸艺术元素可以在极大程度上丰富包装设计的类型,展现包装设计的民族性,吸引社会大众眼光,最终达到提高产品销量目的。通过对包装设计创意发展方向的分析,具体介绍了民间剪纸艺术在民族化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达到提高包装设计产品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悠久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在结婚婚庆方面也是相当重视。喜糖从古至今都寓意着美好的祝愿,喜结连理,同喜同乐,甜甜蜜蜜,而其包装一方面让古老悠久的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得以长远流传,一方面传统文化的注入也为婚礼增添喜庆。改革开放后,新中国的经济呈现出一片繁荣,人们在婚礼礼品上也是越来越讲究,喜糖包装也是受到更多商家和设计者的青睐。在当代市场经济,商业化的社会下,无论是西方文化的引入还是时尚元素的加入,喜糖包装都不能摒弃传统元素,本文主要从图形,文字,色彩三方面阐述了传统元素在喜糖包装上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民间玩具作为民间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民间艺术所共有的普遍特征,又具有自己特定的文化内涵。而作为要打造玩具的中国文化和特色的中国现代玩具企业,了解和认识民间玩具是一门必修课。民间玩具的创作主体是农村中广泛散步的民间艺人,可以说,只要有农村的地方,就会有民间玩具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民间玩具作为民间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民间艺术所共有的普遍特征,又具有自己特定的文化内涵。而作为要打造玩具的中国文化和特色的中国现代玩具企业,了解和认识民间玩具是一门必修课。民间玩具的创作主体是农村中广泛散步的民间艺人,可以说,只要有农村的地方,就会有民间玩具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河南泥塑在中国民间传统艺术文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展现了河南文化的丰富多彩,在文化传承和应用方面具有独特价值。文章从河南泥塑的典型形象代表出发,较为系统地对河南泥塑的特征进行阐述,就文化传承视域下的传统民间泥塑美学对当下审美发展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在实际应用方面的作用与影响,论述河南泥塑这一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阳新布贴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传统手工技艺,分布于鄂东南的许多地方,其艺术风格极具民间乡土风情。阳新布贴深厚的世俗文化,质朴稚拙的图案造型,具有浓郁民俗气息的传统题材加之热闹的色彩设计和丰富的品类体系都可为现代服饰设计提供丰厚的寄养,使之能够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6.
传统“时装专题设计”课程在课程结构和内容方面缺乏独创性和时效性,通过探讨中原民间艺术文化在“时装专题设计”课程中的教学问题,在专业设计课程中致力达到挖掘、整理、传承、活化应用中原民间艺术符号与元素,总结中原民间艺术在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结合现代创意服装设计的特点,使中原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入到现代创意服装设计类别当中,在原有的课程大纲中设立项目结合环节,让服装设计的单项类别与中原传统文化课题项目发生交叉,力图使学生能够结合中原区市场实际需要设计出更符合时代需求的服饰品。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祖国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宝藏,特别是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源远流长。勤劳而充满智慧的古人对生活和美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于是民间剪纸工艺就在这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应运而生。本文主要论述了剪纸艺术的历史渊源,所具有的民间文化性,具体阐明了剪纸艺术的应用、造型观念及其作品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时尚是人们永恒的追求,高级定制更是时尚中的奢侈品。对主打高级定制男装的中国设计师刘成清来说,中国传统文化给了他设计的灵感。身为一名设计师,他要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看到、喜爱并且选择中国特色的高级定制。  相似文献   

19.
在商品竞争日益白热化的现代,包装设计作为一种吸引消费者的手段,渐渐显现其重要的地位。如何在众多包装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从自身民族文化中挖掘潜力。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包装设计相融合,必将产生璀璨的火花。从中国的印章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出,它的一个显著性质就是虚实相生。纵观其发展,一开始就与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生活休戚相关。对于印章文化和包装设计的融摄的研究,可以为包装设计提供一条新道路。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实现产品在包装设计的创新,通过将民间剪纸艺术元素融入到现代包装设计当中,就能实现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完美结合,从而焕发出新的魅力。本文就从民间传统的剪纸艺术的艺术特征入手,来探讨剪纸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当中的运用,以期实现民间剪纸艺术能在现代设计当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