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国债收益率不仅是市场利率的基准,也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虽然当前中国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已初步形成,但仍存在诸多不足,需要不断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本文分析了我国的国债收益率曲线的现状,提出健全国债收益率曲线的现实意义以及重启国债期货对健全国债收益率曲线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2006年上半年,银行间债券市场收益率益线明显上行.国债金融债利差不断放大。总体来说,以3月份为分界线.利率呈现明显的波折走势,特别是进入5月份后,一系列紧缩性货币政策连续出台,导致市场预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主导利率的走向。 相似文献
4.
5.
2012年上半年,金融市场继续平稳运行。股票市场指数企稳,股票融资大幅减少;债券市场发行规模有所增加,国债收益率曲线总体下移;银行间市场交易活跃,市场利率明显回落;人民币汇率进一步接近均衡;保险业总资产稳步增长。股票市场指数企稳,股票融资大幅减少市场规模继续扩大,流通市值稳步回升。截至2012年上半年末,沪、深两市共有上市公司2444家,比上年末增加102家;上市总股本3.11万亿股,比上年同 相似文献
6.
7.
2007年,我国宏观经济保持高位运行,央行紧缩性货币政策与银行扩张性的信贷投放并存,导致银行间债市发展展示出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新特点。整体上看,银行间债券发行及交易规模快速成长,银行间市场资金融通及价格形成功能更为显著;一级市场发行利率与二级市场交易利率受加息及加息预期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市场结构分割明显,调控工具结构配合不协调,期限结构不合理,市场参与主体结构单一,成为国债收益率曲线成熟生成的结构性瓶颈障碍。需要构建协调互动的国债统一市场结构体系,形成调控工具结构相互配合的政策协调体系,优化国债发行期限结构系列,推进市场参与主体结构多元化,形成国债收益率曲线健全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快速发展,交易主体不断增加,交易品种日益丰富,在交易规模持续扩大和市场流动性大幅提高的基础上,银行间债券市场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方向是以场外债券市场为主,为此银行间债券市场应从金融机构间交易的同业市场、以回购交易为主的货币市场、以国债为主的政府信用市场基础上顺应职能的转变进行再定位。 相似文献
16.
2005年,我国金融市场保持健康平稳运行,其主要特点为:股票市场总体运行平稳,交易清淡,股票价格指数总体呈走低态势,企业海外融资较多,证券投资基金发展较快;债券市场规模明显扩大,融资活跃,市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债券品种进一步丰富;银行间市场成交活跃,市场利率水平总体较低,国债收益率曲线下移;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运行平稳,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保险业继续快速发展,资产结构进一步多元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时隔18年,国债期货于9月6日重新推出。国债期货推出是利率市场化的必备前提,也是发展债券投资市场、国际人民币投资品种中的基本品种。国债收益率曲线反映市场对金融与一国经济的基本信心,成为利率市场化的基础。中国没有市场化的债券市场,导致利率市场化成为无源之水,此时央行放开贷款利率是一场赌博,必须尽快堵上漏洞。我国此前的利率最早由央行制订,后改由央行制订基准利率,各银行在上下限之内自由浮动,称为有浮动的基准利率。没有市场化的债券收益率,利率市场化就是无锚之舟,随风乱飘。随着央行放开贷款利率,利率的彻底市场化已经到了冲刺阶段,国债期货应运重生。 相似文献
18.
19.
2010年9月份的债券市场出现了一波小幅调整,长期利率重心整体走高约10BP,虽然幅度有限,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市场前期乐观的情绪,诸多因素造成了利率的调整,有些是合理的,有些则不乏炒作成分在其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