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爱     
父亲生于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当他不满10岁时,爷爷就因病辞世了。那时候,奶奶丧失视力,小姑还在吃奶,父亲一个人在村子外的茅草棚里守着爷爷,直到他咽气。作为家里的长子,从此父亲不得不担负起养家的重任。  相似文献   

2.
正山东黄县是我的祖籍,老家土城子是渤海边的一个小村庄,距离龙口港只有八里路。我爷爷顶门立户的时候,家道已经中落,不得不背井离乡闯关东,给东家当账房先生,如此看来,老人家也是识文断字的。在我父亲三岁的时候,奶奶从别人的口中得知,爷爷被土匪打死了,死于何时何地也不甚清楚。十年后,父亲小小年纪也被迫离家,独自飘洋过海闯关东谋生。父亲16岁回到龙口,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日本人的据点。父亲在鬼子的眼皮底下执意参加了八路军,那时候奶奶已经身患重病,父亲不仅没有尽孝,还让奶奶整天提心吊胆。  相似文献   

3.
我的父亲“石会计”每当我参加浦阳镇政府或石马办事处的会计会议时,人们总以“石会计”称呼我。听到此称呼,心里总是不平静,仿佛他们是在称呼我的父亲“石会计”──石兴感。父亲十三岁那年,爷爷就过早地离开人世。在旧社会,穷苦人家根本没钱上学读书,奶奶只得向亲...  相似文献   

4.
爷爷、父亲和我都属龙,更巧的是,我们祖孙三辈都是会计人。 爷爷是新中国成立前的老党员,上过私塾,写得一手好毛笔字。那个年代村中识字的人不多,爷爷自然成为村里的"账房先生"。爷爷的账本是线装竖排的,就好像一本本古书,  相似文献   

5.
父爱不言老     
我十岁时,气喘吁吁的父亲刚犁完地回家,我看着满头白发的爷爷,问父亲:"有一天你会不会也像爷爷这样老?"父亲像个孩子似的,伸了伸胳膊对我说:"儿子,  相似文献   

6.
五叔     
五叔属牛,一辈子的故事都与牛有关. 解放前,我爷爷给地主家喂牛.五叔从小和爷爷一起在牛棚里摸爬滚打,掌握了喂牛的技巧,七八岁就当爷爷喂牛的帮手.爷爷铡草时,他小跑着给爷爷拿草;爷爷喂牛时,他帮爷爷一根根从碎草中捡拾牛不爱吃的硬梗.  相似文献   

7.
父亲     
我的父亲生于1954年,他出生的那个年代正是一个贫困挨饿的年代。父亲从小跟着爷爷、奶奶过着贫苦的生活,那个时候家里非常穷,常常受到别人的白眼和欺辱。可父亲从不跟别人争吵,默默的忍气吞声。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有很多人都外出经商,父亲也抓住这次机遇走进了商海。那时父亲的生意做得很顺,慢慢地家里富了起来,父亲在村里也成了个人物,别人也对父亲另眼相看了。生活好  相似文献   

8.
<正>每次观看《说事儿》,黑土捡起掉在大氅上的饭粒往嘴里塞的场景,都让我想起了"抠门"的爷爷。爷爷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爷爷的爷爷还是老实巴交的庄稼汉。爷爷对那几亩祖传的坡地怀着深沉的热爱和敬畏,春天埋下花生,夏天撒下芝麻,秋天种下麦子,就连冬天也要种些蒜苗、菠菜和胡萝卜,一刻都舍不得让地闲着。寒来暑往,岁月的刻刀在他苍老的面颊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像纵横交错的沟垄,盛满他念叨一辈子的花生、大豆、玉米。爷爷爱给我们讲"跃进年"带父亲  相似文献   

9.
在我的肩上承载着爷爷、父亲和我的信合情与“信合梦”,这个梦想成了催促我不断前行的动力,让祖孙三辈人的信合情更加浓厚 2003年12月,那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穿过蜿蜒崎岖的山路,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我终于来到了建始县红岩信用社。在这间破旧不堪的小平房里,我将带着爷爷和父亲的重托,开始为农信贡献我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桃红     
桃红生得一脸桃花色,十三岁死了爹,十八岁没有娘,初中还没毕业,就回家与爷爷过日子。日子是穿在身上不合体的旧衣服,是跟着爷爷下地劳作的疲惫,是阳光打在脸上沉淀下来的黑色。当某一天村干部把从城里来的爱心包裹送到她家,粉红的连衣裙,飘着香味的乳罩,让这位爱美的女孩黯然落泪。等爷爷睡熟,  相似文献   

11.
<正>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缘分。千里姻缘一线牵,说的是婚姻的缘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说的是朋友之间的缘分;我这篇拙文记述的是爷爷、父亲和我三代人的爱粮节粮缘。第一次当"大厨"我的爱粮节粮情缘,源于爷爷给我上的爱粮节粮"第一课"。7岁那年除夕,爷爷说:"鹏鹏,今年的年饭你来煮。""好哩!"我欢快地盛了满满一碗米倒进锅里,谁知手没端稳,一把米掉到了地上。"把米捡起来!"爷爷怒气冲冲地指着掉在地上的米命令我道。"不就是一小把米吗?"我撅着嘴满脸不  相似文献   

12.
正爷爷教我骑自行车,在我十多岁的时候。很早就听妈妈说,爷爷是骑自行车的一把好手。我在小的时候,也坐过爷爷骑的车,但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记忆中,爷爷慢慢地坐上自行车,慢慢地,一只脚先踏在一只踏板上,慢慢地,另一只脚又踏上第二只踏板。车头先是向一边倾斜,伴随着隐隐的摩擦声,又向另一边扭去。车头在扭转的过程中甚至还有极短暂的一两下停歇——一切看似都是那么缓慢,甚至僵硬。爷爷回头,"看,就这样。"说着,爷爷  相似文献   

13.
我心目中的会计父亲曹照权求学在外,有时候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父亲。父亲是一名农民,更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会计。我的爷爷是一名中层干部,但父亲却没有因此跳出"农门"。尽管小学毕业后父亲迫于生计在城里谋事多年,然而他最终还是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农村。父亲写得一手...  相似文献   

14.
吴树 《农家之友》2014,(8):40-42
<正>1父亲去世三年后,屠叔来到了我家。同父亲相比,屠叔平凡得实在是乏善可陈。可是,50岁的母亲需要一个老伴儿,而一个50岁的老人对另一半的要求也务实本真很多——只要人好就行。而屠叔具备这个最基本的条件,屠叔是远近闻名的好人,具体地说,屠叔是一个老实人。和我母亲第一次见面那天,屠叔很难堪。  相似文献   

15.
圆梦     
孩提时代,爷爷是生产小队会计,父亲是乡镇干部,受此影响,兼具会计与干部身份的"农经人"的雏形,便很早就在我的脑海里打上了烙印.曾几何时,梦想着长大后当一名财务管理干部,这也许就是当农经人最初的"萌动".  相似文献   

16.
《艺术与投资》:您的创作历程是怎样的?您为什么会对文字有兴趣?郑路:我出生在一个跟文字有缘分的家庭,我祖父是一个杂文家,写得一手怀素体的好字。我从小就跟他学习书法。我的父亲、叔叔都是搞文字的。我父亲写诗歌写报告文学,我十岁左右的时候,就帮助我的父亲去抄他大量的文章,那个时候没有电脑,必须要以  相似文献   

17.
一棵树     
正爷爷生前多次叮嘱我,在他百年之后,只要把他安葬在乡下老家的土地里,他就含笑九康了。身体赢弱的爷爷终究没能熬到"百年"。在他八十三岁的时候,因脑肺病综合症突然发作引起呼吸衰竭而离开了人世。我们把爷爷的骨灰安葬在家乡的土地中,了却了老人的遗愿。安葬爷爷的这块土地,远离公路,原先种着生长旺盛的庄稼,后来因为避耕还林,现在已经绿树成荫,找不到一点儿庄稼的踪影,  相似文献   

18.
父亲的奖状     
无论多少次乔迁新居,挂在我们家最显眼之处的都是奖状——父亲的奖状。父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没有远大的理想和追求,他所拥有的、也是最能引以为荣的是那27张奖状。那些奖状,大小不一,有的泛黄,有的缺少了边角,有的已字迹模糊,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记载着父亲走过的蹉跎岁月,承载着父亲的信念与忠诚。父亲是1940年出生的,他有五个兄妹,兄弟中他排行老二。16岁那年,因家里穷,为了家庭的生存,读完高小,成绩也算优秀的他不得不结束了读书生涯。辍学后的下半年,父亲就到了一个矿厂做临时工,开始了他一辈子为活计所做的挣扎他的任务就…  相似文献   

19.
会计父亲     
<正>一转眼,敬爱的父亲已离开我们5年多了。这些年来,总想为父亲写点什么,但苦于学浅笔拙,迟迟没有实现。清明节祭祖,女儿忽然说道,爷爷是个老会计,爸爸也是会计出身,有传统的啊。我顿时觉得,写写父亲当会计的事情更有意义了。  相似文献   

20.
幽默笑话     
<正>泡脚爷爷和9岁的孙子打赌,孙子输了给爷爷倒水泡脚。爷爷让孙子加点盐杀毒,孙子就加了点盐进去。过了一会儿,孙子又加了些冰糖、醋、枸杞子到盆里。爷爷:"你和中医学的?"孙子:"不是,我和奶奶学的。"爷爷:"你奶奶什么时候这样泡脚了?"孙子:"我看奶奶常常这样炖猪蹄。"剩女的恐惧同事出了个谜语——"剩女的恐惧",打一成语,在我们所有人绞尽脑汁的时候,一女同事叹了口气说道:死而无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