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经济与浙江的和谐乡村社会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市场经济与“三农”问题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密切联系?浙江“三农”发展为此提供了最好的答案,浙江农民紧跟市场发展经济,已经有一半农民离开土地,一半土地离开了单纯粮食生产,使得浙江农民的就业观,生产观,环境观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结果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就业之路越走越宽,教育倍受重视,生态环境日益变好,浙江农村已经形成了一种和谐乡村社会模式,2001年10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在国内率先以地方法规形式颁布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使农民生活得到基本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从我国农村教育现状入手,指出我国农村正面临"收入贫困"和"知识贫困"的"双贫困";然后,进一步探讨浙江"三农"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得出解决浙江"三农"问题必须发展农村高等教育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地方简讯     
《农村工作通讯》2004,(11):36-37
浙江在调控中优惠“三农”浙江省上半年清理了钢铁、电解铝、水泥等九大门类产业,停建、暂停、取消154个项目,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9万个,撤销九成开发区。而与之同时,上半年浙江全省农村公用事业和科教文卫基础设施的投资达到310亿元。据统计,浙江省上半年的农业投资同比增幅高达70.4%,农业贷款增长了34.7%,全省财政用于“三农”的预算安排67.85亿元,增长了12.8%。在财政资金“四两拨千  相似文献   

4.
浙江经济总体快速发展、金融服务总体满足程度较高,但还存在很多的不平衡现象,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仍然落后,部分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针对这一现状,2009年,浙江银监局以组织开展“浙江银行业金融支农推进年”活动为抓手,推动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服务“三农”力度,形成了“监管主导、政府支持、银行推进、‘三农’受惠”的良好格局,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浙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突飞猛进,“三农”发展不断加快,农民日益富足起来。但农村的面貌跟不上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也跟不上农民提高生活品质的强烈要求。200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大决策,揭开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大幕。十年来,历任党委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浙江乡村发生了美丽的蝶变。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新农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2006年,浙江各级财政在“三农”投入达373.5亿元,同比增长19.9%13.2上。其中,累计完成环境整治村8236个,示范村852个,转移就业技能培训70.2万人,下山脱贫1.72万户;浙江86%的农民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15665家工商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10205个城市文明单位与9830个行政村结对。据初步预计,浙江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7335元.继续领先全国。  相似文献   

7.
贴心为“三农”服务是农合行的标志性定位 农信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改制成农合行以后,仍然继续担负着服务“三农”、活跃农村金融市场这一重要使命。在浙江省农信社改革历程中,统一选择转制农合行成为改革的方向。截至2009年2月笔者到浙江调研时,温州市已有5家农合行,  相似文献   

8.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特征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概念和目标,是在新的经济建设进程和历史背景下,中央采取综合手段,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战略决策,也是“十一五”规划建议最突出的一个亮点。与以往中央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目标和方法相比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9.
楼瑾 《农村经济》2005,(7):68-69
在支持“三农”的经济发展中,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三农”的作用,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结合我国现状,在分析现实农村金融存在的六个单一(薄弱)性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农村金融组织多元化,推行营销差别化、产品差别化、信贷投身差别化、区域差别化,利率差别化、综合性差别化等七项差别化(多元化)建议,以促进金融更好地支持“三农”。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正处于非常困难的爬坡阶段,特别是上半年出现的"非典"疫情,使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雪上加霜.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在浙江开这个改革与发展座谈会,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农村工作通讯》2009,(7):50-50
1949年—2009年,是共和国建国史上极不平凡的第一个60年,中国“三农”事业从贫弱起步,取得了长足发展。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本刊特别推出“60年礼赞”栏目,并向全社会征文。  相似文献   

12.
李勇 《农业经济》2023,(1):93-95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加大预算投入,完善税收支持政策,优化财政补贴政策,强化财政专项债券作用,用好政府投资基金,强力支撑了“三农”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中,稳住农业基本盘,要从我国农业基础尚不稳固的现实国情出发,围绕完善财政政策设计、聚焦精准性和有效性、强化财政与金融联动几方面持续加力。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收入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雪绸 《农村经济》2005,(10):62-65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对我国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普遍短缺,已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鉴于此,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现状和原因的同时,提出了增加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瑞雪辞旧,寒梅报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值此举国上下关注“三农”之际,我们满怀豪情迎来了二○○六新年元旦。  相似文献   

15.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党和国家赋予了粮食行业新的历史使命,今年初,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高了粮食工作的地位,指出了粮食购销企业融入“三农”、服务“三农”的工作方向,日前,温家宝总理签署了第407号国务院令,《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从此,粮食购销企业的日常活动有了自己的法规,更为其服务“三农”提供了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6.
进入金秋季节,山西许多地方的农民走过村头闹市时发现,写有“山西省科普惠农信息栏”字样的科普橱窗,一夜之间走进了他们的生活。这是山西省科协实施的科普惠农行动计划结出的丰硕成果。眼下,这场推进“三农”发展、惠及全省3000万农民的科普行动正在三晋大地蓬勃开展。  相似文献   

17.
关于辽宁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三农”工作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实现农民增收是破解“三农”问题的主线,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带动了农村就业结构和农民收入结构的调整优化。辽宁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实现农民增收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明显,但与江苏、浙江、四川、重庆等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加以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江苏农村经济》2007,(1):61-61
财政部科研所孙铜认为:当前统一城乡税制尚不具有迫切性,原因有三: 我国的农民仍需要休养生息。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稳步提高农民的收入是近期我国各项“三农”政策的核心。尽管目前国家已经取消了农业税,但农民因此而增加的收入仍十分有限,因此,下一步农村税费改革的基点仍是继续减负。  相似文献   

19.
山南地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2005年地委,行署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推进特色产业开发,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党领导“三农”工作的能力,力争“三农”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20.
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中国农村进入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过去20多年中,我国农村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突破:突破了人民公社制度,突破了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模式,突破了单一的集体经济的所有制结构,突破了“以粮为纲”的单一农村经济结构。这些根本性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带来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历史性巨变。中国农村的改革始终是按邓小平同志的构想展开的。小平同志善于农业的论述十分丰富,认真研读和邻会他的有关论述,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农业经济思想具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内涵和科学的方法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突破和发展。正如中共十五届三中会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善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指出的:农村改革的成功是邓小平理论的伟大胜利。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农村改革成功最根本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