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共生现象不仅存在于生物界,而且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生存的社会体系和经济体系中。在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之间、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金融需求主体和金融机构之间以及不同金融机构之间都存在共生现象,各种共生现象的存在说明在推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共生规律。根据这一原则,文章提出了当前推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广大农村金融机构积极行动,探索运用信贷杠杆推动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助推器"。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报道一些农村金融机构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中的经验做法,展示农村金融在城乡统筹发展伟大历史进程中的风采。  相似文献   

3.
从理论角度解读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链产业共生关系的经济实质以及林业产业共生系统的构成与运行,结合共生度与共生系数模型实证分析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链产业共生关系。结果表明:2004—2017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链产业共生关系处于不稳定的非对称互利共生状态,但整体呈现由非对称逐步向对称互利共生进化态势,而且林业上游产业对下游产业发展的影响更大,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对产业结构升级是有一定效果的。因此,提出努力优化共生单元,积极改善共生环境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人类共生是社会共生的本质。其性质与生物共生大致相同,在社会共生的范围内,可以划分出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等模块。由于人类具有社会性以及主观能动性,因此社会共生的类型远比生物共生更加多元化,针对社会共生系统的组成,可以从共生的基本性质、共生资源的类型、共生收益分配、共生主体的意愿、共生关系的强弱程度等标准进行分类。共生在社会上是一种普遍现象,也是人类在社会上赖以生存的一种形式,因此可以将社会共生现象从客观角度进行分析,将其当作一种普世价值观,可以基于此作为研究社会现象的一种角度。因此本文从社会共生视域出发,以河北省发展现状出发,研究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5.
前言 从2004年到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八年关注"三农"问题,"三农"无疑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中之重"。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农村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尤为重要。农信社小额信贷作为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关键的能量,农信社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也由此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6.
2011年,将迎来新中国农村信用社60周年华诞。为庆祝新中国农村信用社成立60周年,宣传新中国农村信用社60年的光辉历程和改革发展成果,宣传农村金融在我国金融体系和农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宣传农村金融机构支持"三农"、支持小企业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展示广大农村金融机构员工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活跃农村金融机构员工文化生活,扩大农村金融机构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分析光伏农业产生的原因及构成、在此基础上研究光伏农业共生要素、共生效率标准和共生系统。共生要素包括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其中,共生单元为光伏发电和农业生产,共生模式可以是互惠、偏利或偏害,前两种共生模式可以为社会增加福利,偏害模式下如果能达到一定的效率标准ea+ep>1,也能增加社会福利。共生环境包括农业所提供的自然环境,还包括光伏农业所处的经济社会环境。光伏农业共生系统由光伏发电和农业生产两个共生要素通过一定的共生模式形成,它的三个能量产生与传递的环节为:光伏发电、农业生产和光伏电力应用于农业生产。长期来看,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和制度设计更多地实现光伏发电和农业生产的互惠共生。  相似文献   

8.
开展新时代城乡生态融合共生研究,是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的必然要求,绿色发展观提供了新的理论分析视域。从语义学和政策背景分析,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与城乡融合发展是逻辑递进的。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城乡融合共生的两个车轮。传统城乡分析视域具有一定局限性,以绿色发展观来对照,我国城乡生态融合共生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应以生态作为城乡融合共生点,推动城乡自然空间的多维度融合,构建和完善城乡一体的生态经济产业链,进一步优化城乡融合共生环境,构建城乡融合共生体制机制,发展城乡科技生产力,提升城乡融合共生动力。  相似文献   

9.
2011年,将迎来新中国农村信用社60周年华诞。为庆祝新中国农村信用社成立60周年,宣传新中国农村信用往60年的光辉历程和改革发展成果,宣传农村金融在我国金融体系和农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宣传农村金融机构支持"三农"、支持小企业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展示广大农村金融机构员工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0.
张海燕 《南方农村》2009,25(5):68-70
由于"三农"和金融本身的特征,我国"三农"领域存在明显的金融供给不足,按照规制经济学理论应该在市场失灵领域提供规制。本文试图从我国农村金融同时存在着规制的越位和缺位来分析和讨论我国农村金融的供给不足。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6-2017年黑龙江国有林区40个林业局的面板数据进行线性回归求得共生度与共生系数的方法,判断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间共生关系,结果表明:①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第一、二、三产业之间呈现非对称互惠共生关系,整体看林业第一产业正向影响林业第二、三产业发展较大;②停伐政策后,林业第一、三产业间向对称互惠共生关系进化发展,第一、二产业间却出现些许共生退化现象,第二、三产业间共生关系较稳定。从优化共生单元、改善共生环境角度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共生理论分析框架,建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共生体系及其动态生成过程。本文通过对农村产业融合共生单元、共生界面、共生模式以及共生环境的探究,分析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和嬗变过程,进而探寻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推进策略,分析结果表明激活能量生成机制、打通能量传导渠道、完善能量分配模式以及营造有利外部环境等是推动农村产业融合持续稳步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共生理论的角度阐释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演化规律,为探讨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我国小企业尤其是农村地区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与小企业"融资难"相对应的,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难贷款"。出现这一现实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金融机构在信贷支持小企业的模式和策略上与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存在着错位。实践证明,农村金融机构原有的信贷模式和策略已经无法适应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最终解决。要彻底破解小企业融资难的传统难题,农村金融机构必须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规划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明确指出,要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重要途径。然而,从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看,融资难问题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破解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缺失问题,成为我国现代农业能否加快发展的关键。这一问题也引起了全国政协委员王玉佩的关注。带着一份"关于优化农村金融环境,解决农民贷款准问题"的提案,全国政协委员王玉佩继续着对发展构建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的呼吁。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介绍共生理论,说明银行与企业之间是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了解共生理论有助于改善银行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同时作为经济单元的银行和企业将会不可避免地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所以介绍银企之间的共生关系有相当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的建设、农业的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都离不开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体系。但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始终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农村金融体系。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对中国农村金融体系进行根本的改革和重建。农村金融的本来含义什么是农村金融?这个似乎没有疑义的问题,正是影响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根本问题。中国农村金融发展迟缓,"三农"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国目前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4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现实情况.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提出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众多问题,并对共生环境及共生环境中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也进行了简要论述,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和分析了基于链共生组织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并以四川万安石斛产业科技园为例,对基于链共生组织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实放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要求"改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发挥为农民服务主力军作用",这不仅标志着我国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体系的时机已经成熟,而且进一步明晰了农信社的市场定位与深化体制改革的方向。但如何在实践中因地制宜地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的这一战略决策,则是农信社转型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村落三生空间重构是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生体,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在三生空间农户共生界面特征及其存在的关键问题辨析的基础上,通过村落三生空间重构的共生路径设计,为统筹城乡发展、"以人为本"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方法]研究采用实地调研和农户访谈的方法获取第一手资料,并结合共生界面的属性特征建立指标体系,采用共生界面系数公式量化分析共生界面特征,总结提炼三生空间重构的共生路径。[结果]共生界面分配特性:生产空间不同类型农户间共生界面分配系数差异较大,共生关系相对不稳定;生活空间不同类型农户间共生界面分配系数差异明显,共生关系相对稳定;生态空间不同类型农户的共生界面分配系数接近,共生关系极不稳定。共生界面阻尼特性:生产空间共生界面(如劳动力、资金、技术管理等)投入、使用成本最高;生活空间共生界面(如公共空间、社区服务设施等)修复、管理成本高;生态空间共生界面(如绿化树、花坛、卫生与景观维护设施等)投入、管护、更新阻力大,成本高。[结论]三生空间重构共生路径呈现差异化特征,生产空间重构应积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加强基建配套及其管护力度,创新人地共生机制;生活空间重构应规范引导农户适度集中,完善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设施配套,改善农村社区人居环境质量;生态空间重构应统筹三生空间整体性,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提升生态景观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20.
农村金融服务不足问题再次成为"两会"议论的热点。去年银监会在全国掀起了一场消除金融服务空白乡镇的"运动",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有所扩大。但就其服务的可行性、便利性和安全性来说,农村金融服务与城区的金融服务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在笔者看来,落实2010年5月7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民间投资36条"),加快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步伐,是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