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企业、高校、政府和技术中介机构等创新主体相互配合与作用的区域协同创新机制是区域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其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体现。除依赖政府推力外,西部等欠发达地区要实现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还需要通过区域创新提升自身的能力来产生“吸引力”。区域创新能力不强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和承接产业转移效率低下的重要内在因素。利用承接产业转移带来的外来创新能量,再加强区域内和区域间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产学研合作与联系,推动地区创新能力的发展,西部等欠发达地区可以将这两种力量合二为一,从而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清远市位于广东省中北部,是广东的山区城市,从2003年以来,清远市经济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广东各地级市经济发展的新星。2004年到2006年的三年中,清远市的GDP增长速度保持在20%以上,特别是在2006年,清远市在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等六项指标增幅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幅全省第二。  相似文献   

3.
马静芳  熊曦 《当代经济》2007,(23):108-109
本文系统分析了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意义和可行性,提出了欠发达区域承接产业转移三大途径.并结合北部湾区域承接产业转移战略选择与定位,从北部湾的优势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重点提出北部湾应该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以打造科技园区为载体、营造良好的承接产业转移环境来促进北部湾区域又快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不断发展,通过产业转移,促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正成为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思路,同样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加快承接区域外部产业的转移以及推动区域内部产业的再转移的步伐不仅是促进福建区域经济继续发展,而且是促进福建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手段.笔者就这一问题,首先分析了福建承接外部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并且提出了产业转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经贸实践》2008,(3):30-31
有这样一组数据说明了嘉兴工业的发展速度: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3338.59亿元,财政总收入209.4亿元,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13.36亿元,五年问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长20.2%。  相似文献   

8.
随着珠三角以城市为主体的区域经济的发展,泛珠三角经济圈战略应运而生。泛珠三角经济圈战略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区域经济战略,它的实施必须遵循区域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初期应选择那些与珠三角经济区经济位势差相对较小,更有利于其经济力辐射和扩散的邻近省区作为合作对象,建立规范有序的区域共同市场,扩大产业经济合作。因此,加强粤湘产业经济合作在泛珠三角经济圈战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两地都应此做出真诚的努力,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企业、高校、政府和技术中介机构等创新主体相互配合与作用的区域协同创新机制是区域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其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体现.除依赖政府推力外,西部等欠发达地区要实现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还需要通过区域创新提升自身的能力来产生“吸引力”.区域创新能力不强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和承接产业转移效率低下的重要内在因素.利用承接产业转移带来的外来创新能量,再加强区域内和区域间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产学研合作与联系,推动地区创新能力的发展,西部等欠发达地区可以将这两种力量合二为一,从而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产业区域转移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静 《经济问题》2012,(7):51-53,61
经济理论分析表明,低工资未必是吸引产业转移的充分条件,资源价格、交易成本和劳动力素质都是影响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实证分析证实,我国产业区域转移的速度较为缓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产业区域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产业转移、能力结构与东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直接投资为主要形式的产业转移无论对于转出地还是转入地,都具有功能放大的效应,但效应的范围及程度取决于转入地特定发展阶段所具有的吸收能力及其结构,并进而决定着产业转移的规模和范围.因此,基于能力结构的产业转移不仅是东西部大规模产业转移的前提,更是产业转移效应发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选择.文章通过分析东西部特定发展阶段下产业转移与能力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基于能力结构的产业转移路径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不断增长,但是由于我国领土幅员辽阔的地区差异,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越拉越大,而产业转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方法,是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国内产业转移的趋势和特征,探讨了转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推动国内产业转移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门槛模型实证分析经济三重开放影响区域经济差距的非线性传导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经济三重开放能够通过产业梯度转移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但不同维度对区域经济差距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其中,国际开放水平对区域经济差距的直接影响效应大于间接效应、省际开放水平表现出直接负向作用、省内开放水平的作用不显著。国际与省际开放水平在产业梯度转移程度较低的地区对区域经济差距扩大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在转移程度较高地区对区域经济差距缩小产生明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鱼震海 《经济研究导刊》2011,(16):114-115,144
产业转移是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途径。在分析国内产业转移的趋势和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目前国内产业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推动国内产业转移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西部地区2000-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产业转移能否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研究表明,产业转移能否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取决于产业转移质量和接收地的产业承接能力.由于西部地区承接的国际产业主要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区域产业主要是资源密集型产业,进而导致区域产业转移显著地扩大了区域经济差距,国际产业转移则表现出相反的作用.当考虑人力资本的门槛效应后,随着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的提升,产业承接能力增强,产业转移有助于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但相对于区域产业转移,人力资本积累更能强化国际产业转移的区域经济差距缩小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开始出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而与此同时,在东部地区又出现了严重的“民工荒”现象,表明我国区域间的生产要素流动呈现出新的趋势,劳动力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在区域间发生动态转化.本文从劳动力流动和产业区际转移的角度着重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在新一轮产业转移和我国区域格局发生变化的趋势下,解决“民工荒”问题就要协调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一是东部地区应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二是中西部地区应发挥资源优势,改善投资环境;三是合理引导产业区际转移,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工业重心东移与“十二五”期间的区域产业转移和承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区域的工业经济都出现了高速发展。然而,由于区域间各种主客观条件的不同,决定了工业重心(表现为工业增加值所占比例)在区域间的不断移动和调整。这种重心的移动和调整既反映了我国  相似文献   

18.
加强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大趋势。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区域经济竞相发展的势头仍然很猛。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京津冀地区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深入研究京津冀的交流与合作,对于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互  相似文献   

19.
《江南论坛》2012,(9):2-F0002
沙家浜镇位于常熟市东南隅,具有1500多年历史,面积65平方公里,人口4万余,下辖1个办事处、13个行政村(社区)。2012年,全镇预计实现GDP82.2亿元、财政总收入入库税金8.55亿元、一般预算收入3.77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75亿元、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65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5亿元,其中工业投入20亿元;  相似文献   

20.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4.5亿元,同比增长20.5%;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5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实现2.5亿元,同比增长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38.8亿元,同比增长20.2%,其中工业投资完成31.8亿元,同比增长23.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72亿元,同比增长8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