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干部“走读”现象严重不知从何时开始,社会上流行起“走读官”。什么叫“走读官”?“走读官”是对乡镇领导干部的一个别称,他们一般家居县城,工作却在基层,回家由公车接送。当前,随着乡镇干部的不断变动和城乡干部交流的增多,乡镇干部城市化现象越来越突出,干部“走读”的问题愈演愈烈。报载,某省909个乡镇中,党委书记、副书记异地居住的占总数的53.4%,1620多名乡镇长、副乡镇长,在城里居住的达到28.7%。而在某些地方,就某一局部而言,这种状况尤为严重。据对河南省某县调查,该县18个乡镇36名党委书记、…  相似文献   

2.
据报载,吉林省909个乡镇中,党委书记、副书记异地居住的占总数的53.4%,1620多名乡镇长、副乡镇长,在城里居住的达到28.7%。人们把这种“人在农村,家在县城”的干部戏称为“走读官”。类似“走读官”的现象,在其他省市的乡镇干部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占有一定的比例,且有不断增长的势头。人民群众对此极为不满,说  相似文献   

3.
“走读干部”人在曹营心在汉目前,乡镇一级的行政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大多是县级有关部门青年干部提拔任职的,他们白天在乡镇上班,晚上回县城居住,形成了一大批“走读”干部。据苏北某县组织、人事部门调查资料显示,全县乡镇副科级以上干部282入,住房在县城、妻子或丈夫在县城工作的有152入,占总人数的53.9%。这152个乡镇级干部中有70%的人是早出晚归,其余的是逢双休日回县城度假。农村“走读干部”的增多,首先严重影响基层工作的正常开展,特别是一些连续性很强的工作常被中断,不得不留到第二天或下一周再去处理,降低了工作效…  相似文献   

4.
现今,乡镇领导干部“公车走读”现象相当普遍。一些乡镇领导任职乡镇,家居城区.每天公车接送,群众称之为“公车走读”。  相似文献   

5.
乡镇干部要密切同群众的关系周保龙乡镇干部处在政府的最基层,同群众的联系最直接,乡镇干部同群众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威信。要密切乡镇干部同群众的关系,作为乡镇工作者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树立公仆意识。人民群众是主人,干部要踏踏实实地做人民...  相似文献   

6.
“一到下班,屁股冒烟。”这是农民群众对一些乡镇干部的形象描绘,据调查,现在的乡镇干部变得“城市化”了,大多数住在城里,一到周末人去楼空,很难找到干部,农民们抱怨:“干部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一位退休老干部说:“现在的一些乡镇干部根本没有扎根农村的想法,缺乏与农民在同吃、同住、同劳动中建立起来的那种鱼水感情,做思想工作行为粗暴多,  相似文献   

7.
10月16日晚7点半,天已经完全黑了,陇县曹家湾镇机关会议室里却灯火通明、人头攒动,一场“例行”的学习会准时开始了. 这是《当代陕西》记者在陇县采访时看到的一幕. 曹家湾镇党委书记王晔告诉记者,按照年初制定的《曹家湾镇机关学习制度》,每周三晚为机关学习时间,每次学习不得少于2小时. 干部“走读”疏远了干群情 “今年以来,我们以‘改进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为主题,推行‘夜学’ ‘夜议’ ‘夜谈’ ‘夜访’的‘四夜’工作法,着力破解乡镇干部‘走读’的问题.”陇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姚建平说.  相似文献   

8.
杨永燕 《发展》2006,(12):18-18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在政权建设中起着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乡镇是扶贫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组织实施,是技术服务的主要提供,是社会秩序、社会公正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保障,是公共产品的提供和维护,乡镇工作直接面对群众。具有直接性、群众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乡镇干部是农村事业和政策的具体实践,是党和政府形象的具体体现,乡镇干部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党的事业的发展。因此,加强乡镇干部道德修养。不仅是干部自身素质提升的需要,也是在新形势下农村基层政权建没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新农村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性需要。  相似文献   

9.
“过去提拔干部是主要领导说了算,现在提拔准不提拔谁群众说了算,群众心里亮堂,干部心里服气,拉关系、跑官要官小灵了,我们乡镇干部也有了奔头。”扶风县一位乡镇干部对《当代陕西》记者说。  相似文献   

10.
《宁波通讯》2014,(19):78-79
<正>奉化市在大力推进乡镇(街道)干部"住夜、联村、进组、帮户"工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中,探索积累了许多做好群众工作行之有效的经验方法,涌现出了一批基层工作的先进典型。奉化市委组织部和奉化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办公室对这些经验方法进行总结提炼,汇编成《联村工作十六法》,拍摄电教片,作为乡镇干部教育培训的必学教材。《联村工作十六法》中,每一个事例都带着泥土的质朴和清新。无论是以勤连心的情怀、刚柔并济的分寸,还是由外及里的迂回、细雨润物的温情,或是寻根探源的深入、扬长避短的智慧……无不饱含着广大联村干部的辛勤汗水和勇气智慧。本期我们转载《宁波组  相似文献   

11.
时下,在农村乡镇干部中,有一种“城镇化”的倾向。其具体表现有:在工作方式上衙门作风严重。有些乡镇干部有什么事要布置,习惯于打电话或派通讯员将村干部叫到乡镇大院,或者发一个文件号召一下就万事大吉;要了解基层情况,要么将下面干部叫上来汇报,要么要下面报一...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乡镇一级干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乡镇干部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是建设新农村的组织、指挥。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乡镇干部必须更新观念,切实转变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一到下班,屁股冒烟."这是农民群众对一些乡镇干部的形象描绘.据调查,现在的乡镇干部变得"城市化"了,大多数住在城里,一到周末人去楼空,很难找到干部.农民们抱怨:"干部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相似文献   

14.
“蒜泥黄瓜、青菜豆腐、西红柿炒鸡蛋……一盘盘家常菜,一碗浆水面,最值钱的菜不超过10元钱。”6月28日中午,柞水县下梁镇“廉政灶”接待32人,共计消费331元。商洛市乡镇大兴“廉政灶”,既刹住了吃喝风,又改善了乡镇干部职工生活,形成清廉政风。商洛是我省推行乡镇廉政灶建设最早、最好的地区之一,省纪委今年在全省推广他们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乡镇在机构改革的过程中,为了“消肿”,采取乡镇干部挂村的方式,一方面可以解决乡镇机关富余人员的出路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这些乡镇干部工作经验丰富、有一定政策水平的优势,有利于搞好农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确实,一部分乡镇干部在挂村工作的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成绩,得到了老百姓的好评和拥护。[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税费改革是以“减负”为基本导向的,取消农业税以后,这一改革的初衷基本上达到了,但为了确保其改革成果,防止农民负担出现反弹,必然要实施乡镇体制改革为其配套改革,这一改革主要是撤并乡镇,精简机构,分流人员,并配以合村并组,在有些省份甚至取消了村民小组。在改革设计和社会舆论中,乡镇干部被描绘得一无是处,好象所有的问题都是由乡镇干部造成的,他们只是收税员、压榨百姓的贪官,似乎把乡镇撤了就万事大吉了。实际上,基层干部“工资是条子,县里没位子,城里没房子”,而乡镇体制改革又进一步使他们“政治上没前途,生活上没奔头,工作上没干头…  相似文献   

17.
子筠 《中国西部》2012,(3):10-19
【追问一】“走读”校长为什么不再走了? 教育干部是教育的“龙头”。校长是一所学校的舵手。“个别教育干部不深入一线研究教育,校长不思校、不住校、遥控指挥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屡见不鲜。教育拿什么回馈党和政府的期待?教育拿什么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教育如何塑造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8.
张海东 《中国经贸》2011,(6):179-179
如何引导农村客运发展,使农村客运班车“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保安全”,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新的出行需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用工荒”寒潮频繁来袭,员工维权意识越来越强,中小企业如何留得住员工,又如何减少劳资纠纷?这是中小企业主不得不面对的严峻挑战。专家指出,团体保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邓有华 《老区建设》2014,(13):45-47
随着国家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步伐的加快,伴随而来的是大量移民的产生,如何搬迁安置好移民群众,让他们 “搬得走、留得住、能发展、环境得到保护、逐步能致富”,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