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培养电子商务人才方面,更加重视岗位适应能力与职业能力;因此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以职业人的标准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标准,越来越受到职业教育界的重视。本文分析了我国现阶段不同层次的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培养模式,筛选了国内外几种典型案例和相对成熟的电子商务专业培养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并提出了基于职业人标准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2.
电子商务的前景在中国广被看好,但是电子商务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对口就业效果上并不是很理想。与此相比,美国作为电子商务开展较早的国家,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成熟,所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同。因此,本文将从培养层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模式五个方面对美中两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试图从中得到借鉴,为我国今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已成为制约电子商务专业发展和毕业生就业的根本问题,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市场需求和改革趋势而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电子商务专业具有实务性、复合性的特征,这为开展订单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本文分析了电子商务专业订单培养的必要性,并就电子商务专业订单培养实践的程序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为开展电子商务专业订单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CDIO是将工程项目引入教学环境中,并依靠关键利益相关者建立教学大纲,设计集成化的课程体系并制定教学计划是全面落实大纲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和核心工作。本文通过对比一本、二本、三本以及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总结其优劣和侧重点,进一步地,将CDIO教学理念融入到电子商务专业中,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新型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特色课程体系,为解决电子商务行业快速更新的知识结构与传统教育模式之间的矛盾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李娜 《电子商务》2017,(11):88-89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传统商业营销模式在如今已经发展为电子商务模式.并且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中,使传统商业营销模式进行创新转型.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电子商务的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各个院校也提高了专业人才的培养标准,使电子商务专业的综合发展面临挑战.所以,在对电商专业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当以电子商务的发展需求为中心,基于创新创业平台来培养学生,使其全面掌握电子和商务的相关综合知识.现阶段,网络营销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方式,网络营销的实践性非常强,而网络营销能力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因此,各院校必须不断创新电子商务的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出满足经济和社会需求的电子商务型人才.本文就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网络营销能力及其培养途径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6.
通过介绍我国高等教育阶段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科发展状况,分析了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与培养目的之间存在差距的现状及具体问题,并从培养目标、培养理念、培养方法、教学管理模式等四个方面阐述了适合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为深化电子商务的普及及应用,各省实施了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如何以更好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优秀的电子商务人才是各个高校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调查分析,结合电子商务发展特点及人才需求,建议了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包括专业基本定位、课程设置定位、实验实训条件的定位;写出了校企合作的方式;并给出了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希望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依托行业明确定位,加强实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突出优势和特色,打造服务地区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符合职业教育人才成长规律和社会培养需求的基础上,对"专业+创业"融合式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将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职业资格标准、职业技能竞赛融合对接,将创新创业融入到"岗位、职业、技能竞赛"中,构建电子商务专业"岗证课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课程体系、实训平台搭建、模式的运行与管理,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德技并修,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9.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与个人职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电子商务发展形式出发,分析了我国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和培养现状,提出了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并为从事电子商务专业的个人如何在电子商务专业上发展提出几个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前阶段,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对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渐提高。针对这一情况,高职院校也应与时俱进,全面建设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在电子商务专业发展过程中,合理引入产教融合模式,可以有效改善当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现状,为社会培养实战型专业人才。基于此,文章将产教融合作为主要研究背景,重点阐述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建设的具体路径,希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校企合作模式是我国高等职业院在培养新时代技能型人才一种不错的方式。借助这种模式可以实现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文章具体探讨的内容围绕电子商务专业展开,分析了电子商务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双师型教师团队的构建作为具体工作开展的切入点,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上海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文对11个设置了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明确了上海高校电子商务教育的专业定位、培养方式;总结了目前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和参赛状况。针对分析结果,本文提出,电子商务专业教育需要更关注社会的需求,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从战略角度把握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改善上海市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为上海市电子商务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政校企合作模式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莉 《电子商务》2012,(12):66-67
本文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探讨政校企合作模式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文章介绍政校企合作的背景、专业合作开展的活动、合作的成效等,最后对政校企合作模式下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王霞  刘岚 《电子商务》2015,(1):72-73
混合式学习是将传统课堂教学与E-Leaning进行优势互补,以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今天,电子商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遇到瓶颈,混合式学习模式为促进教学效果的优化,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效地思路和方法,是一种可行有效的学习模式。结合电子商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需求及特点,给出了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院电子商务专业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做了相当多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将从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设置及其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探讨我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就业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以及综合能力为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就业岗位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高等教育中,受实践能力薄弱的影响,电子商务专业发展受到一定制约。要想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就必须对技能型与应用型学生进行全面培养。基于此,文章将实验教学环境作为主要研究背景,重点阐述电子商务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的创建路径,突出学生能力的整体性作用,注重实验实训,对创新型电子商务人才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7.
目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与职业需求技能相差甚远,因此为更好地使培养的学生适应电子商务发展,进行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在近几年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教学中,笔者经过不断的分析与总结,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有了一定的认识。本文主要从存在的主要问题、课程改革的内容、教学方法的实施等方面探讨了高职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时期,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电子商务人才将全面短缺,这给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带来了机遇,但在人才的使用层面上,向着精、专结合的复合型发展的趋势也给培养的模式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加强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效能迫在眉睫!本文结合我院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改革的成果,从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实践体系以及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初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高校中,电子尊务专业为新兴学科。自开设以来,电商专业一直存在教学与当前企业实际需求脱节,师资结构不合理,老师实践经验匮乏等问题。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校与企业双赢的模式之一。当前很多高校都在采用的一种方式,希望通过这种模式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加符合企业的要求。文中对电子商务行业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问题,并对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水平始终满足不了行业需求,电子商务行业的飞速发展要求培养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这是地方高校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地方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引入CDIO-OBE工程教育模式来构建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利用CDIO和OBE两个部分相辅相成以期共同完善当前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