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   1、农民恋土情结太重,不愿流转。当前土地流转中一个惹人注目的现象是真正自愿放弃承包权的农户几乎没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泥 ?根本原因还在于土地具有社会保障和就业功能,农民把它作为命根子来看待,认为有了土地生活就有了退路,即使到时候外出打工赚不到钱还可以回来种田,心里踏实;也有少数农民对土地私有化抱有幻想,认为承包期延长 30年以后,土地基本上是自己的了,如果现在不争取承包地,将来可能会后悔。正因为存在这样那样的想法,所以相当一部分农民都把土地看得很重很重,宁让土地荒芜也不愿流转,特别是不愿…  相似文献   

2.
3.
中介组织在土地流转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土地流转过程中孕育而生的不同类型及特点的中介组织对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中介组织在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缺陷与不足,我们必须为中介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中介组织自身建设和完善,提高中介组织经营和服务档次。  相似文献   

4.
日前,中央审议通过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政策,把握方向,明确思路,本刊特刊发一组专家的文章,他们从规范土地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构建新型经营体系及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独到的论述,希望能对各地读者推进相关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确定以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双重目标的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研究方法:Translog生产函数。研究结果:(1)研究区粮食作物不存在规模报酬递增;(2)研究区土地细碎化程度和土地流转现状情况对玉米和大豆的生产不利,土地转入规模不合理及转入成本过高是土地流转产生不利影响的重要原因;(3)当玉米、水稻和大豆的达到本文确定的适度经营规模,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二者并行不悖。研究结论:构建完善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降低土地转入成本,是促进研究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江苏、浙江、上海三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的调查,本文认为,农民对于土地流转是充满经济理性的,同时,这些地区的土地流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要促进土地流转,就应当加大土地流转的宣传力度、规范和服务土地流转市场,培育规模经营主体,创新土地流转机制.  相似文献   

7.
为调查阳城县耕地撂荒情况,深入全县18个乡(镇)和有代表性的行政村,采取全面统计、入户调查、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等方式,对耕地撂荒情况进行了调研,本文分析查找了撂荒原因及制约复耕因素,探寻解决耕地撂荒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或生产经营者,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既坚持了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地位,又克服了传统农业土地细碎化、经营效益低的不足,是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的有效形式。家庭农场以其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产出率和农产品商品率,提高农业机械化和集约化水平,倍受社会的普遍关注,发展家庭农场是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引导农业走向市场化、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适度经营规模是理想与现实结合的产物,是多方妥协、多方权衡的结果。粮食作物适度经营规模的确定应考虑务农收入和土地生产效率两个方面,适度规模一般在100-400亩之间。我国每个农户持有的耕地过少且承包经营权不稳定,加之农户严重分化,致使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的交易成本极高;同时,土地只能原址利用造成的垄断以及农户间的相互熟识与攀比,使出租方索要的地租向最高标准看齐,致使租地者的边际地租曲线随规模扩大而迅速提高,规模经营带来的好处大多被地租上涨所抵消。这两个成本困境使得直接从农户手里租地实现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非常困难。政府必须采取差别化政策,对种粮家庭农场给予支持,同时借助中介机构降低土地流转的成本。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流转的绩效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农户在承包期内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流转办法,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这是对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明确和重申,进一步规范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问题,对农村稳定,富裕农民,实现小康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和指标,也是应对农业劳动力结构变化的必然选择。江苏发展的特点是起步早、形式多、效果日益显现。几十年来的实践经验也说明:"既要积极,又要稳妥"。一、起步阶段两种认识、两种选择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中央农研室和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在我省经济发达的苏南农村,进行粮  相似文献   

12.
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是破解中国粮食生产资本约束、成本约束和生态约束的重要手段。本文在粮农收益最大化(效率)和城乡居民收入均等化(公平)的双重目标导向下,综合研究了农地经营权贷款定价、农地流转费用定价和农地适度规模经营问题。研究表明:在目前生产条件下,当农地经营权的贷款周期约为25年时,金融机构(银行)与粮农同时实现收益最大化;资本投入对中国粮食生产影响的弹性系数为0.176,土地权利资本化可以有效增加粮食生产的资本投入,破解粮食生产的资本约束;农地适度规模随着粮食生产条件变化而不断变化。2010—2016年的中国农地适度规模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单个农民的最佳种植规模在2016年达到153.544亩,同期的每亩耕地流转费用为137.15元/亩,土地权利资本化比率为49.50%,亩均耕地的资本投入为577.04元/亩,实现一个职业粮农的适度规模经营可以有效释放31.057个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13.
论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承包关系长期化导致家庭人均土地占有量的不均衡,同时农村中分家习俗造成了土地的琐碎化,而家庭人均土地占有量的减少将进一步加速土地的琐碎化,进而使农民种粮增收的空间进一步缩减。农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一定程度上实现种粮收益的增加。由于目前大部分农民并不愿放弃土地承包权,于是那些可以保留农民土地承包权的土地流转方式将有利于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流转通过土地经营的规模效应、劳动力转移效应和学习效应对农民收入产生影响.然而,当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方式分散、土地流转价格机制失效和农村金融体系滞后等因素制约着农村土地流转的三个效应的发挥。因此,要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和优化农业补贴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5.
河南新型城镇化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推进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河南省近年来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根据《2014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止2014年底,河南省2014年全年新增转移就业的农村人口到达82万人,历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已经达到2 742万人。截止2014年末,城镇化人口占总人口发比例为45.2%,比2013提高了1.4个百分点。然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全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河南的城镇化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在土地流转加速和新型农业经营模式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根据河南省省情,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发展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并且对于河南扮演我国重要粮食产区的角色,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土地资源利用率偏低、土地流转渠道不畅以及城乡二元体制的制约,河南省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较为缓慢。如何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有效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水平,是目前发展河南农业和开展农村工作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农地确权被视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然而这一目标定位是否准确值得探讨。文章基于2014—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通过识别出转入交易费用这一中介传导机制,并经过科学的数据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从整体上来看,农地确权不利于经营规模的扩大,在使用工具变量方法后,发现农地确权对经营规模的负面影响被低估了。(2)转入交易费用越大,经营规模扩大越难。(3)农地确权的实施,反而增加了规模经营主体转入农地的交易费用,并且通过转入交易费用机制对经营规模扩大起负向作用。因此,农地确权促进流转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值得商榷,必须重视当前农地流转中交易费用过高的事实。  相似文献   

17.
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农业投资是实现现代农业的关键因素,而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规模又影响着农民对农业的投资。通过对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规模、期限及稳定性的理论分析,得出农村土地流转不会有大规模的集中,农民对农业不会有大规模的投资,现代农业较难实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部分农户土地相对集中于产业大户,这些大户具备了家庭农场式经营条件,家庭农场已成了当前农村不可忽视的农业经营主体之一。土地家庭农场式经营适应当前农业发展的要求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土地家庭农场式经营可以有效地吸纳周边农户无力经营、经营不善或者粗放经营的不连片集中的部分或全部经营土地。由于土地家庭农场式经营的经营户一般都是本地农户,熟悉本地生产环境和土地地力  相似文献   

19.
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能源矿物和有色金属矿物则是发展现代工业的基础,对于陕西省来说这四种资源各有特点,或都说与全国相比都处于一种“非中准”状态;水最为紧缺的资源,土和土地是最有开发潜力的资源,能源矿物是最大宗的商品资源,有色金属是有待摸清家底和科学开发的资源。本文对陕西省这四大优势资源的经济地位和利用对策作了科学的分析论证,以期能对全 可持续发展有所借鉴。本刊分上,下篇刊印。上篇为水和土地资  相似文献   

20.
<正>1999年,20岁刚出头的齐岗从农校毕业,不顾村里人的嘲笑,偷偷借钱在自家地里搭建了一个蔬菜大棚,因为当年小赚一笔,第二年家里人不再反对,支持他扩大规模,但因拥有流出土地意愿者较少,经亲戚朋友多方活动,直到2011年年底,共增加土地300亩。2012年,28岁的刘大卫决定结束4年的北漂生活回乡干点正事,不同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他,并非农学科班出身,但在包工头父亲的财政资助下,当年一次性流转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