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福建省全面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在分析了福建省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做法和实际成效的基础上 ,提出了完善和规范该项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积极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相似文献   

3.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长春市全面执行,今年预计投入保障资金1221万,11万余名农村困难群众将纳入农村低保。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全面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调查研究了福建全省全面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本做法和实施效果之后,提出了四条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5.
董毅 《农家之友》2009,(28):9-10,15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有重要意义。在扩大内需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以及经济、政治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更显得重要和迫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还处在起步、探索阶段,应该对它的发展给予极大重视。  相似文献   

6.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生活保障制度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本文从低保制度的建设及运行现状出发,结合山东省低保制度的运行情况,指出了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完善低保制度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农村扶贫战略的推行,农村贫困人口不断减少,现有的农村贫困人口已经严重边缘化,传统的区域性开发式扶贫受到了挑战,迫切需要一种比区域性扶贫战略更加精确的瞄准机制来帮助他们脱贫,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农村低保制度)便是最适宜的制度选择。农村低保制度是对年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标准实行差额补助的制度,它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县在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低保覆盖面窄;确认低保人员标准单一,收入核算标准难实施;制度管理运行不规范;信息不对称阻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本文提出增加财政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加大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河北省不断增加对城乡低保群众的投入,保障标准逐年提高、保障范围逐年扩大、补差数额逐年增加.本文分析了河北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进一步完善和推进这一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当前河北省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采取分疆而治,分别管理的二元化方法。而河北省工业化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低保制度城镇和农村的实施差距越来越大,这已不能满足构建公平公正和谐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随着2020年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我国进入了2020后扶贫时代,低收入人群、易致贫返贫人群以及贫困边缘人群虽然脱离了绝对贫困,但这些脆弱性群体仍受到相对贫困困扰,很难在短期内实现致富,并很容易再次陷入贫困,还需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行兜底保障,因此研究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扶贫绩效,充分发挥其"兜底"功能,以应对返贫挑战,显得尤为重要。[方法]文章基于2016—2018年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统计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兜底扶贫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规模报酬进行了测度和分析,并绘制了农村低保兜底扶贫绩效水平的区域分布图。[结果](1)农村低保兜底扶贫绩效综合效率值良好,扶贫纯技术效率较高,扶贫规模有一定不合理性。(2)城镇化水平和人均GDP的提高会制约农村低保兜底扶贫绩效的提升,公共财政收入的增加有利于农村低保兜底扶贫绩效的提升。(3)不同地区的农村低保兜底扶贫绩效存在差异。(4)农村低保精准扶贫瞄准度有待提高。[结论]提出优化农村低保财政支出规模、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实施差异化政策、提高农村低保精准扶贫瞄准度等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行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达国家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措施和实践经验,对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方法]文章通过梳理分析国外发达国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发展历程、建设模式以及长效机制等内容,提炼总结国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中的先进经验和共性特征,并提出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议。[结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构建生态宜居乡村,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主要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与整治法律法规、资金筹措、群众参与和激励措施等方面建立了长效机制,具有完善性、长效性、多元化、主动性、协调性等特点。[结论]针对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区域发展不均衡、法律体系不健全、长效管护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应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创新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新模式,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可持续发展,加强科普宣传、完善法律体系建设、构建村民自治机制和多元投入机制,推动我国农村人居环境迈向提质升级。  相似文献   

13.
加快农用地膜污染防治立法推进乡村振兴生态宜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农用地膜是继化肥、农药后的第三大农业生产资料,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我国地膜使用量已达147万t,覆盖作物高达50余种,覆盖栽培面积达1 840万hm2,成为地膜覆盖面积最大的国家。同时,由于我国缺乏国家层面地膜污染防治的上位法,大量地膜残留在农田中,回收利用率不足2/3,亟需加快农用地膜污染防治立法,推进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方法]系统研究我国地膜污染防治的严峻形势、现有地膜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立法现状、国外立法经验借鉴、我国地膜污染防治立法面临的问题和可行性。[结果]为从根本上解决农用地膜污染突出问题,有必要制定一套管用、实用的地膜污染防治法律体系,依法妥善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弥补国家层面地膜污染防治立法上的空白,为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提供坚强的法律保障和支撑。[结论]建议加快制订国家层面农用地膜污染防治上位法,立法内容要全覆盖、全方位做出具体规定,法律要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农用地膜污染防治责任制度、加大农用地膜普法宣传力度,建立农用地膜污染防治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乡村治理有效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战略总要求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分析有利于完善农村现代化建设以及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法]文章以湖南省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法对乡村治理体系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区域乡村治理体系的主要因素。[结果]被调查农户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0~60岁,年收入主要集中在1万元以上。进而结合Logistic回归模型可知:社区生活组织、村规民约、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留守儿童之家、集中性治丧场所以及村务公开等6个变量对乡村治理体系的开展实施正向显著影响,而年龄对乡村治理体系的开展负向影响。[结论]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治理体系主要在于创新乡村治理体系,通过分析影响湖南省乡村治理体系的因素,为乡村有效治理提供参考意见,同时充分发挥乡村治理功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实现乡村"生活富裕",是以乡村居民为中心,让乡村居民过上稳定美好的日子。也是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最终目的。文章通过对模型的模拟分析,找出不同地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对精准施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该文依托2017年中国农村统计数据,选取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作为生活富裕的指示因子,在我国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空间分布的基础上,从经济条件、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选取8个影响因子。运用GWR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因子要素数据进行驱动力分析,运用ArcGIS对模型分析结果可视化,得到更加直观的影响效果图。[结果]研究模型结果拟合度较高,指示因子与各变量间存在相关性,符合客观规律,研究结果具有一定价值。[结论](1)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农业机械总动力,自然保护区个数,水利设施(水库数),农村住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呈正相关。改水改厕,各地区农村卫生室,农作物播种总面积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呈负相关。(2)各要素对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影响程度不同。且各影响要素对不同行政区驱动力的影响大小不同,东南地区驱动力大于西北地区。(3)对农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使农村达到人民富裕的目标要根据地域不同,制定不同有特色的战略决策。该研究创新点在于将各要素进行局部空间性加权分析,避免空间非均质导致变量产生的不稳定性,能更加科学地反应各地区因子影响的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对陕西省农村居住环境进行优化研究,对集约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实现关中地区人居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更好的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基于新型城镇化的陕西省关中地区农村居住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其优化策略进行分析。[结果]陕西关中地区农村居住环境总体得分为81.39,处于中等偏下水平,5个系统的得分顺序依次为基础设施>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经济环境>居住条件。[结论]农村绿化水平、投资和创业环境、集体供暖率、医疗设施满意度以及社会福利与保障是影响陕西关中地区农村居住环境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农村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及特色小镇建设,重点改善资源利用不合理、建筑设计美感缺乏,景观协调度不足,人文气息缺失等制约农村居住环境发展的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农村地区文化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和就业率全面提升陕西关中地区农村居住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江苏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方法与结果]通过对江苏统计年鉴(2006~2012)农村居民数据处理,首先采用对比分析法,从收入、支出和消费结构3个方面对江苏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苏北农村发展相对落后,消费结构有待升级。然后,结合苏北农村居民2008~2012年的经济数据,通过消费支出比率核算,得出食品的支出比率基本呈现逐年递减趋势,文教娱乐、家庭设备支出比例基本呈现逐年递增趋势,表明近年来苏北农村居民消费层次有了很大的提升。最后,采用ELES模型,对苏北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边际消费倾向分析表明,文教娱乐、食品、居住以及交通通讯是苏北农村居民主要消费重点。需求收入弹性分析表明,文教娱乐、家庭设备以及医疗保健为奢侈品,其他为生活必需品。[结论]为促进苏北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促进苏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从提高农民收入、提升生活品质、加大基础教育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并做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方面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农村居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其食物消费和膳食结构直接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四川省是我国西部农业大省,其农村居民的食物消费和膳食结构在中国西部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分析四川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支出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改善农村居民食物消费和推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层抽样,选取四川省3市3县(区)156个农户,开展食物消费支出及营养认知问卷调研,采用LASSO方法对调研结果进行回归,筛选出影响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支出的关键因素。[结果]在影响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中,家庭食物营养决策人的营养态度、家庭收入和决策人年龄与家庭食物消费支出都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决策人的营养态度相关系数最大,达到0.886,家庭收入和决策人年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43和0.011;而在家就餐人数与食物消费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020。[结论]影响四川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支出的关键性影响因素主要有决策人的营养态度、家庭收入、在家就餐人数和决策人年龄;其中,决策人的营养态度是四川省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主要因素,且存在正相关,即决策人营养认知水平高对农村居民膳食结构优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也表明营养知识宣传及消费引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瓶颈,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不平衡发展矛盾促使我国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持续发展。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剖析我国乡村地域系统可持续发展路径,以期为我国推进乡村发展、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缩小城乡差距提供借鉴。方法 文章通过阐述“乡村地域系统”的概念,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刻剖析我国乡村地域系统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基于此提出可持续发展路径或措施。结果 目前,我国乡村地域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空心化严重,人才、劳动力双重流失;农业生产力落后,乡村经济乏力;公共服务条件差,宜居性有待提高等。因此,振兴我国乡村地域系统要注重空间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及社会可持续性,要从强化“中心镇”功能,重组乡村经济结构;活化传统农业,培育经济新兴业态;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打造宜居环境入手。结论 当前,农业农村应构建和培育有较大发展优势和潜力的增长极、增长带和增长中心,以此为突破口振兴乡村地域系统。强化“中心镇”特色产业培育、公共设施建设、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充分发挥其集聚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改变农业农村资源要素的组合利用方式,将“互联网+”“旅游+”“生态+”深度渗透并融入农业农村发展的各个领域。加强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产业融合的咸阳市乡村旅游价值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咸阳市为研究区探究基于产业融合背景下乡村旅游的价值体系构成,以期为咸阳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方法]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等开展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游客参与乡村旅游情况,通过即时访谈法了解导游和当地商户对咸阳乡村旅游的认识,并归纳产业融合给乡村旅游带来的有利价值。[结果]产业融合给乡村旅游带来了多种有利价值:(1)功能价值,主要满足游客对乡村旅游内容需求的多样性,即56.0%的游客想参观民俗民居景点,37.0%的游客想参与生态休闲、瓜果采摘项目,5.0%的游客想体验农事活动;(2)资源价值,61.5%的乡村旅游资源属于一二级旅游资源,发展水平低,产业融合解决了乡村旅游资源落后问题;(3)情感价值,不同游玩同伴寻求的情感体验价值不同,产业融合使游客的情感体验更深刻和多元化;(4)品牌价值,目前仅有20.0%的省外居民参与了咸阳乡村旅游,产业融合推动省外游客涌入,提高了其品牌意识;(5)市场价值,乡村旅游不再分淡旺季,扩充了旅游业市场;(6)人才价值,目前旅游管理团队和从业人员中的高知识水平的专业人才仅占20.0%,基于产业融合背景,吸引了更多人才加入乡村旅游队伍,调整了咸阳市的人才结构,促进了人力资本的高效利用。[结论]基于产业融合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具有六大价值:功能整合价值、资源融合价值、情感交融价值、品牌宣扬价值、市场扩充价值和人才创新价值。在以后发展中,要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自身,扩展视野和发展思路,实现乡村旅游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