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衰退产业中企业创新的方向与路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产业创新是企业对付产业衰退的基本战略。文章首先分析了衰退产业中企业创新的目标层次;然后探讨了衰退产业中企业创新的方向,提出衰退产业的信息化到新、绿色化创新和生命技术创新是其基本方向;最后阐述了衰退产业中企业创新的路径,具体分析了产业竞争规则创新、产业延伸和创造全新产业等路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 2006~2016 年长江经济带11 省市高新技术产业面板数据, 运用 DEA 和 Malmquist 指数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测算了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 并探究了其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 从静态来看, 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呈现上升趋势, 但上中下游区域创新效率失衡现象严重; 从动态来看, 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水平总体上有所改善, 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依赖综合技术效率的提高, 但规模效率不稳定的状态仍然存在; 最后本文研究发现企业自主创新和政府支持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高的最主要因素。 因此, 为进一步提升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 须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 并发挥政府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引导、 激励、 服务和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小城市的化工产业在地方产业布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发展地位,因而评估其技术创新水平将有利于实现当地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文章以日照市为例,利用熵权法从经济支撑力、技术基础、转化能力和创新环境四个方面评估了2012—2021年其化工产业技术创新的综合指标,并依据数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科技创新提升对策。建议中小型城市要促进化工产业技术创新,需要提升数字化与工业互联网发展能力,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促进团队创新意识;扩展研发融资渠道,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加强化工产业内部治理,改善制度质量促进创新产生;促进绿色化工产品应用范围,加强精细化工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广东产业创新路径选择及其实证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鄢平 《工业技术经济》2010,29(3):124-129
以广东高技术产业统计数据为基础,本文分析了广东产业创新中的技术进步因素贡献和技术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贡献,得到两个结论:(1)广东产业创新中的技术创新水平仍较低,科技进步对产出的贡献还不及劳动贡献,广东产业创新仍具有劳动密集的产业特征;(2)虽然在模型中研发资金和研发人才对技术创新有显著影响,但其贡献较少,广东产业创新路径选择是一种引进外资、借鸡下蛋式,主要依靠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及其外溢作用。  相似文献   

5.
“龙头企业”、“产业七寸”与产业链培育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产业链一般可分为产业“龙头”、产业“七寸”和产业“配套”三个环节,与此对应,形成了各具特色与功能定位的“龙头企业”、“核心企业”与“关联企业”及其在产业链培育中的“需求拉动”、“创新驱动”和“传导”三类机制。就产业链的培育与创新而言,与产业“七寸”和“龙头”环节相对应的核心企业和龙头企业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一国或区域的产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完全取决于其是否掌控着产业的“七寸”和“龙头”环节。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是通过产业技术的三类创新和品牌创新,培育、打造“核心企业”与“龙头企业”,提高对产业“七寸”与“龙头”环节的控制力;产业链的创新与升级是三类技术创新方式有机整合的结果,实现产业链创新与升级的关键是围绕产业“七寸”与“龙头”环节,抓原始性技术创新与集成创新。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效率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我国高技术产业分地区数据,应用三阶段DEA方法,对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测评.主要的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效率水平较低,且规模效率不高是制约其整体提升的主要原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者素质是提高效率水平的有利因素,而地理位置和政府干预对研发创新效率提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按照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将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模式分为4种类型,各省区可根据自身的效率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南安市石材产业集群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节约型产业集群的基本理论,确立了其建设节约型石材产业集群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目标;在此基础上,针对其物力资源的节约和人力资源的节约,分别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和开发生态人力资源的基本策略以及相应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仍面临着“高端产业,低端技术”的发展困境,如何突破产业关键技术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是突破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及前瞻性技术的核心环节,中国正在兴起的产业技术研究院、航空高技术产业园等跨组织知识集成平台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平台。本文依托跨组织知识集成平台探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机制,构建了创新主体间的灰靶双边匹配模型,并采用平衡计分法建立了以创新能力为重要衡量标准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通过案例进行了分析,证明了其有效性和实用性,可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对任何国家或地区来说,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集群不仅是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效载体,也是获取其产业竞争力乃至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区域.本文在分析硅谷和中关村创新集群的基础上,对二者异同进行了比较,并对如何提高中关村暨我国创新集群的竞争力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0.
装备制造业作为国家的战略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装备制造企业的服务化能够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服务创新和技术进步是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化过程的两个重要支撑维度,而供应商、竞争者和客户从外部推动着服务化进程;装备制造企业的价值链在服务化进程中会发生演化,不仅存在辅助活动和基本活动,还存在能够为装备制造企业增值的价值整合活动.  相似文献   

11.
浙江产业集群创新网络跨区域重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产业集群近年来呈现出跨区域扩张的趋势,与此相适应,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也面临着跨区域重构,进而实现创新资源的跨区域整合.基于产业集群的企业竞争,已不仅是集群产品(服务)层面的竞争,而是进入到了依托“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全新产业链的竞争.本文首先剖析了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内涵及其特点,接着阐述了浙江产业集群跨区域创新网络的构建的动因以及途径,最后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以提升浙江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创新过程日益复杂,协同创新成为主流的创新范式。而我国建筑工业化正处于创新驱动发展不足的初级阶段,如何通过产业链整合实现建筑工业化的协同创新,进而提高创新绩效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从产业链整合着手,探讨建筑工业化的技术链整合、产品链整合、创新协同性、创新绩效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首先根据理论分析提出假设,然后运用26家代表性企业的278份问卷作为样本数据进行验证。实证分析表明:产业链整合对创新协同性、创新绩效均有正向显著作用;技术链整合在产品链与创新协同性之间、创新协同性在产业链整合与创新绩效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政策在产品链整合与创新协同性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而在技术链整合与创新协同性之间的调节作用却不显著。研究结论对于建筑工业化政策制定、产业链完善、企业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展望了需要进一步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创新扩散、创新群集机理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创新扩散是指创新在某一部门内的扩散,创新群集则是指一定时期内多产业部门同时出现的创新的集合。创新扩散通过创新自身和采用者环境的相互作用可以促使技术不断趋于成熟,使整个经济系统总量产生净增加;多部门中的创新群集以部门内部的创新扩散为基础,使产业优化升级产生质的飞跃。因此,推进创新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灵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具备创新扩散和群集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06年年会暨自主创新与创新政策研讨会的主要学术观点进行了综述,涉及创新理论、技术创新、企业组织与创新、产业组织与创新、区域经济发展与创新、创新政策研究、创新案例研究等前沿内容.反映了当前产业经济学研究中关于自主创新与创新政策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吴中伦 《工业技术经济》2016,35(10):102-108
本文采用DEA-SBM方法对我国工业企业产品创新效率进行了测评。研究表明,由于纯技术效率水平低下,目前我国各省市工业企业产品创新效率普遍较低。总体而言,东部地区工业企业产品创新呈现规模收益递减趋势,产品创新投入相对过剩;西部地区呈现规模收益递增趋势。技术效率和规模效应的区域差异并不明显,纯技术效率在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显著。研究结论为我国区域工业企业产品创新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了由3个模块、9个要素、20个指标构成的中小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评价方法,对河北省中小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确定了现阶段中小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即大部分中小工业企业应以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模式为主,但也绝不能忽视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碳税政策对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和创新绩效问题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碳税政策对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研发创新模式选择以及研发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而分析了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收敛性。通过研究发现,碳税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激励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自主性,也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实现。提出我国在碳税政策设计和实践中应坚持建立激励与约束相容的碳税政策、促进碳税征收与碳排放交易协同、匹配碳税征收行政管理体系建设以及利用碳税发起设置低碳产业基金等政策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8.
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是国家为促进产业技术发展,建构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而实施的国家层面的指导性文件和纲领。国家产业技术政策与技术创新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建构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是实现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的重要保障。其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建设则是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技术创新体系和落实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的重要战略性举措。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我国30个省市1998~2013年的数据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对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环境规制程度和技术创新水平的双门槛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升级是以技术创新为前提的,若无法有效的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而单纯依靠强化环境规制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是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20.
技术创新的资源与激励的不匹配性及其治理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中国不同所有权工业在技术创新的资源配置和创新激励的配置上具有明显的不匹配性,这对技术创新绩效差异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提出了技术创新双重约束模式,认为中国工业技术创新的企业治理约束和资源配置约束是决定技术创新绩效的根本力量,据此解释了技术创新不匹配性的产生机理。因此,建立技术创新资源要素配置与激励匹配的制度体制是提高企业和产业的技术创新绩效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