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论文在分析城市中心区路内停车的地位与作用的基础上,研究城市中心区路内停车的道路条件、交通条件等制约因素,从系统性、协调性、可操作性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路内停车设施规划应遵循的原则,从而对城市中心区路内停车设施规划提出针对性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城市的规划、城市建设、排水管网及排涝泵站维护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城市的内涝灾害形成的原因。城市的规划及排水管网建设跟不上,蓄水排涝设施不足以及市民环保意识差等问题是造成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减轻内涝的措施:科学规划,严格按规划实施,采取低影响开发措施,加强河道维护和排涝泵站的维护、建立蓄水池、加大宣传、明确管理部门的分工。  相似文献   

3.
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是以促进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为目的的金融创新产品和资本运营模式,它对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财政收支结构、提高资金利用和资源配置效率起到积极的作用。文章基于杭州湾新区实际,实证分析BT+产业投资基金模式对拓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疏导民间资本、强化工程监管等方面所发挥的功用,并对该模式的发展方向和相关治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生态城市建设角度出发,构建了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的生态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SS统计软件,采取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分别分析了2005—2016年青岛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水平。结果表明:青岛市生态城市建设总体发展趋势较好,但仍存在许多问题,经济方面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环境方面应改变能源结构,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力度;社会方面应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投资运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城市资本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道义  陈仲伯 《经济地理》2003,23(5):645-650
通过对城市经营问题的分析,探索了对城市资源进行资本化经营的一种新的城市管理方式。目的是经营好城市资源,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和多元化建设管理城市的新体制。文中论述了规划效益化、土地配置市场化、设施建设社会化、设施管理企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城市管理规范化等城市资本化经营的主要策略,并就城市资本化经营中应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小城市的建设目前存在规划粗放、设施落后、资金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主要问题,为了建设生态化城市,针对上述问题,应积极探究解决的措施,以实现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市建设中的公共安全规划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各种公共安全事故发生的频度和程度迅速增加,使得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城市公共安全面临空前的挑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时进行公共安全规划势在必行.文章从事故防御和事故应急诸方面讨论了城市规划建设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分析了公共安全规划理论对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要求,提出基础设施建设中进行公共安全规划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江南论坛》2013,(6):2
无锡照明管理处为无锡市政和园林局下属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行使行业管理、设计审查、工程监管、竣工验收、运行监控、养护管理、行政执法等十二项政府监管职能。该处负责监管的城市照明设施亮灯率和设施完好率均超出国家、省指标。全市形成了以中心商务区、蠡湖地区为代表的重  相似文献   

9.
新的一年要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完成义乌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并出台服务业扶持政策。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零售企业到我市投资创业。加大本地零售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引导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大型商贸零售网点的建设,启动中心城区10万平方米规模的大型商场项目。提升餐饮业水平,规划建设餐饮特色广场。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和出行量快速增长.小汽车数量急剧增加.这给城市道路交通带来了巨大压力.为此,在进行城市交通规划时,应提供一种有效的交通模式,在满足居民合理出行需求的前提下,减少城市中心区路网的小汽车交通量,缓解城市中心区交通拥挤.本文通过对停车换乘设施的概念、停车换乘设施规划原则目标及停车换乘设施规划层次内容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畜禽养殖业产生的污染日益突出,防治畜禽养殖污染的法律法规虽然出台,但相对污染的严重性却远远滞后,本文结合甘肃省畜禽养殖污染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四点具体的污染防治的环境管理措施:(1)合理规划,杜绝区域污染;(2)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的环境管理,落实"三同时";(3)散养型的粪便资源化规模式研究和推广;(4)加强环境管理的培训。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产业结构的高端化形势,海南岛所处的改革前沿、政治战略地位和地缘优势催生了国际旅游岛国家战略,旅游业快速发展超过人们的预期。海南沿海及周边岛屿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核心地区,环境相对封闭,生态系统较为脆弱。不尽合理的旅游用地规划、低效的旅游地生态效应调控技术手段和缺位的生态监管机制旅游地生态系统管理政策措施,已造成海南旅游用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文章认为必须建立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产业用地的生态效应评估和生态监管机制。(1)加强国际旅游岛建设生态效应的研究,预测国际旅游岛建设生态效应发展趋势。(2)设立旅游用地生态准入制度,建立旅游用地生态效应评估机制。(3)设计生态系统管理优化范式,制订旅游产业生态效应调控政策。(4)制订旅游用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生态安全预警模型。以有效调控旅游用地生态效应,为旅游用地生态监管、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奠定科学基础与决策依据,改善海南省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生态安全等级,提升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3.
周桐 《经济研究导刊》2014,(14):248-250
造纸废水污染危害严重,是我国当前重点控制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分析了一个中型造纸企业投资建设废水处理设施所取得的一定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从保护环境角度强调管理手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各界学者开始探索造成企业环境污染的因素,试图通过技术改进减少污染。尤其自1991年“波特假说”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的问题。以“波特假说”为理论背景,基于中国污染密集型制造业面板数据建立回归模型,以研发人员数量为控制变量,深入分析环境规制强度对我国污染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环境规制强度对污染密集型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激励作用;在增加控制变量后,环境规制强度对于提高污染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更加显著。可见,“波特假说”适用于我国污染密集型制造业。最后,根据我国污染密集型制造业现状,提出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和产业研发投入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深入,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在“263”专项行动等一系列措施的加持下,环境改善与监管、污染治理、制度法规跟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既为江苏省海洋经济在规模扩展、结构优化、产业发展跟进与空间布局优化、资金投入与科技创新、海洋生态保护等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生态环境条件,又为江苏立足现有海洋产业发展条件,通过海洋生态产业化实现其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环境基础。  相似文献   

16.
皖江承接产业转移带承接转移的企业可能会对皖江城市带带来环境污染、产业竞争力不强等诸多问题。以自主创新促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可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对东部转移产业的吸引力,并使产品适应市场的变化。皖江承接产业转移带目前具有良好的创新文化和环境、具有丰富的自主创新的资源和自主创新的基础。可从规划创新、加强产业集群的建设和自主创新环境的建设三方面入手,以自主创新促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为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7.
批发业作为主导产业对义乌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是历史与文化、制度与管理、经济发展和规划建设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作用机制表现为连锁反应过程。即:制度作用推动主导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带动义乌城市规模的扩张和空间结构的优化;批发业联动其他产业发展,城市功能显著提升、各种资源和要素集聚能力增强;集聚作用驱动城市空间规模进一步扩大、空间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导致扩散作用增强;批发业的空间集聚与扩散加速了义乌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促进义乌市影响的空间范围扩大,成为浙中区域的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18.
秦丽杰  孙敏  邱红 《经济地理》2004,24(3):318-320
生态城市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主流趋势,而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则是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实施排污权交易将促进生态城市环境目标的顺利实现,使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并充分调动企业环保行为的自觉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利于新兴支柱产业的兴起,使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States are using regulatory‐,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based policies to encourage the adoption of pollution prevention (P2) and reduce pollution. Using a sample of facilities of S&P 500 firms which report to the Toxic Releases Inventory from 1991 to 2001, this study employs dynamic panel data models to exa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state legislations and policies in increasing P2 and reducing toxic releases. I find that toxic waste legislations are effective in reducing toxic releases and in promoting P2, but the effect of policy instruments differ. Facilities in states with reporting requirement and mandatory planning adopt more P2 even in states that do not emphasize toxic waste reduction. The effectiveness of reporting is stronger among facilities with goo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while the potency of mandatory planning is greater among facilities with past P2 experience. In contrast, numerical goals reduce toxic pollution levels only among those which have been subjected to high levels of enforcement action. These suggest that reporting requirement and mandatory planning may be promoting the P2 practices which can improve public image and which benefit from enhanced technical know‐how, but they are not causing meaningful pollution reductions, implying that the existing policies must be complemented by other approaches to achieve higher reductions in toxic pollution levels. (JEL Q55, O38, H23)  相似文献   

20.
中央把京津冀协同发展定位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要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北京城市病的产生原因很多,可归结为三大原因:经济发展及其所引致的人口过快增长是核心原因;城市规划不科学、不合理,单中心格局未能突破是重要原因;体制机制掣肘是最根本原因。因此,北京大城市病的治理需要疏解非核心功能、调控产业、优化城市空间、加快轨道交通体系建设和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