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以非法言词证据排除程序为视角,通过考察英国的"预先审核程序"、美国的"排除证据的听证程序"等非法证据排除程序,分析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及《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提出在我国要设立独立的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从程序启动、法庭初步审查、控方证明取证行为合法性、法庭处理程序、对被告人的救济机制等方面对非法言词证据排除程序进行具体设置,旨在为司法实务部门提供切实可行的非法证据排除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2.
赵赓 《经济研究导刊》2011,(32):160-161
两个证据规则对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证据运用做了规定,其中对非法证据被排除适用之后的补救措施没有做具体的规定,但是从查明案件事实的角度出发,的确有必要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采取何种补救措施,需要针对具体证据的非法性的特征来确定,总的原则是需要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能够涤除非法取证行为造成的对证据能力的污染,不形成新的非法证据。  相似文献   

3.
政策信息     
审理反倾销和反补贴案件司法解释将出台最高人民法院将公布《关于审理反倾销案件的若干规定》和《关于审理反补贴案件的若干规定》。预计在今年上半年,《关于审理知识产权案件的若干规定》也将推出。专家认为,这些司法解释的颁布,必将有力推动中国涉及WTO行政案件司法审  相似文献   

4.
建立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顺应时代趋势、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合法权益以及避免冤假错案,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中国通过一系列的修订与完善,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在具体适用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完善。因此,通过借鉴美德国家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在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和完善对刑事被害人救济等方面更好地运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5.
崔立峰 《经济师》2008,(4):73-74
文章分四部分,首先分析了非法证据的定义,非法证据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享有调查取证权的侦查人员违反有关法律规定,以违法的方式取得证据材料;其次分析了我国的立法现状;再次探讨了国外有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相关理论;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彭娅婷  张宁 《当代经济》2007,(14):44-45
收集证据可以说是整个刑事诉讼活动的基础和核心工作,是判断、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当代世界各主要国家均不同程度的确认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因为各国在客观上均认为刑事诉讼的目的不仅在于惩罚犯罪,也在于保护人权.但我国目前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还存在明显的缺陷与不足,这要求我们适当的借鉴外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有益做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7.
彭娅婷  张宁 《当代经济》2007,(7X):44-45
收集证据可以说是整个刑事诉讼活动的基础和核心工作,是判断、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当代世界各主要国家均不同程度的确认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因为各国在客观上均认为刑事诉讼的目的不仅在于惩罚犯罪,也在于保护人权。但我国目前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还存在明显的缺陷与不足,这要求我们适当的借鉴外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有益做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刑事诉讼法学研究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新进展、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3月14日表决通过关于修政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55号主席令予以公布、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刑事诉讼法根据该决定做出了相应修改,并重新公布.这是时隔15年后刑诉法迎来的第二次大修改。法学界在持续关注新刑事诉讼法问题的同时,就律师辩护、证人出庭、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取保候审等问题进行了重点讨论,提出了一些旨在推动中国刑事立法的新思路。非法证据排除制度不仅是一个国家司法文明的象征,也是体现人权的一种表现泰文针对新刑诉法关于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争款着手,分析条款的讲步性和不足,从而讲一击务新知和展望我国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一项有利于保障被告人人权的法律规则,目前在许多国家的法治建设中都已经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近些年因非法取证而导致冤假错案的情况时有发生,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已经十分紧迫。文章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为理论基础,从我国使用非法证据排除的现状出发,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构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具体设想,旨在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10.
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的证券民事赔偿制度一直进展缓慢。2003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下称《规定》),这是继2002年1月15日下发《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后,对该类案件的受理程序和适用法律的问题作出的全面具体的司法解释,市场期待已久。  相似文献   

11.
2012年修正后的 《刑事诉讼法》 正式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是,从司法解释上升为立法规范并不能自动解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效性问题.为了保证排除规则的实效性,我们建议通过技术化改造,增强排除规则适用的确定性:将直接面向事实的事后制裁规则转变为一种面向程序的事前预防规则.  相似文献   

12.
孟萌 《时代经贸》2009,(11):205-205,201
对定作人指示过失责任我国民事法律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我国民事侵权理论研究相对来说亦比较薄弱。直到2003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院在《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条,才明确作了规定。  相似文献   

13.
动向     
《商周刊》2012,(10):11-11
反垄断司法解释出台 5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这是最高人民法院在反垄断审判领域出台的第一部司法解释。  相似文献   

14.
司法实践中,民行检察和解办案模式呈现出规范化的态势,并在"检调对接"机制的探索及社会矛盾化解中显示了其内在的适应性和创新性。2009年4月,嘉兴市检察院出台《关于民商事申请抗诉案件和解(调解)机制的若干规定(试行)》,提出在民商事抗诉工作中引进和解(调解)机制;2009年11月,浙江省人民检察院率先在全国省级检察院中出台《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关于民事、行政申诉案件调处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对全省的民事、行政申诉案件的调处工作做出规范。自2007年以来,嘉兴市民事、  相似文献   

15.
一、概述 2000年9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最高院关于审理走私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第六条规定,走私货物、物品所偷逃的应缴税额。应当以走私行为案发时所适用的税则、税率、汇率和海关审定的完税价格计算,并以海关出具的证明为准。这一规定将海关审价和计税工作推到了刑事斗争的前沿。2002年7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海关总署印发《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进一步规定,在办理走私普通货物、物品刑事案件中,对走私行为人涉嫌偷逃应缴税额的核定,应当由走私案件管辖地的海关出具《涉嫌走私的货物、物品偷逃税款海关核定证明书》,海关出具的《核定证明书》经走私犯罪侦查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审查确认,  相似文献   

16.
直面上市公司破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祥 《资本市场》2002,(11):18-20
<正>▲截至2002年8月31日,沪深两市1204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半年度报告,在今年上半年暂停上市的12家公司中,ST银山、ST九州、ST海洋、ST宏业、ST鞍一工等五家公司上半年出现了亏损。根据有关规定,这些ST公司都将面临被终止上市的悲惨命运。▲9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正式生效实施,该《规定》扩大了破产案件受理范  相似文献   

17.
正《解释》,即"两高"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经成为基层执法的热词。《解释》实施一年来,刑法规定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环境污染犯罪势头。据最高人民法院统计,截至去年12月,全国法院共审结以污染环境罪、非法处置进口固体废物罪、环境监管失职罪判罚刑事案件100件,生效判决涉及97人,比2012年同期分别增长194%和76%。其中,审结以污染环境罪判罚的刑事案件87件,生效判决人数97人,分别增长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现行证券民事责任制度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拴林 《经济论坛》2005,(14):118-119
2003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在经历了两年的市场考验后,其在显示了明智的前瞻性的同时也不免暴露出了一些缺陷,笔者尝试从实体和程序两方面就此等缺陷略抒管见,并提出一些修正意见。  相似文献   

19.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3年1月9日公布了《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是继2002年1月15日发布《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后,最高法院公布的审理证券民事赔偿案件适用法律的第一个系统性司法解释。《规定》有以下几个新突破。第一,明确了可能的被告。与《证券法》相比,《规定》对作为虚假陈述行为人的被告范围的界定更加明确,将证券市场中的以下可能造假者基本一网打尽:发起人、控股股东等实际控制人;发行人或者上市公司;证券…  相似文献   

20.
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在司法实践中关于医疗损害纠纷均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证明规则来确定医疗机构和患者的举证责任.2010年《侵权责任法》颁布实施,并在第七章关于医疗损害责任的规定中对医患纠纷的举证责任规则做了重大改变.本文试图从举证责任的这一改变着手,具体分析医疗损害诉讼中各要件的举证责任的分配,从而明确医患双方在医疗损害纠纷中各自的证明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