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融仲裁:解决金融纠纷的有效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金融市场正在逐步开放,相应地国内外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之间、以及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的金融纠纷明显增加。由于仲裁可以争议各方以尽可能低的费用,公正、高效地解决金融纠纷,更多的被人们接受。选择仲裁方式解决金融纠纷金融纠纷作为一种特定行业的经济纠  相似文献   

2.
相比约束性网上仲裁而言,非约束性网上仲裁不具司法强制执行力,也不阻断当事人采取诉讼或其他纠纷 解决方式的权利,其倚赖非终局性、灵活便捷、执行方式多样化的特点,在解决跨境电商消费纠纷中优势凸显。目前 我国尚无非约束性网上仲裁的实践,为完善跨境电商消费纠纷解决机制,未来可以考虑引入非约束性网上仲裁机制。 在构建该新型仲裁机制时,应限定其适用范围,设置仲裁机构为其运作平台,并放松网上仲裁协议的效力要求,规定 灵活、便捷的“切换”程序,在仲裁规则上适当“偏倚”消费者,且认可依靠跨境电商平台、行业协会、商家自身及 其商业伙伴等的仲裁裁决自律执行和其他社会执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王金兰 《经济论坛》2004,(10):111-113
仲裁作为解决商事纠纷的方法之一。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所认可。商事仲裁要解决的问题是私人间的纠纷,争议双方将其商事纷争协议交第三人来裁决是司法自治的精神体现。该第三人——仲裁机构因为当事人的仲裁协议的授权而获取了裁决的权力,这种协议可以表现为独立成文的仲裁协议的形式,也可以表现为一项合同中的条款的形式。所谓的仲裁协议  相似文献   

4.
仲裁是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有效途径。温州市作为农村土地承包仲裁试点单位,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本文从温州市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制度的主要措施入手,分析新形势下的温州市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制度仍然存在的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缺乏完善的司法接轨制度、缺乏完善的公开监督机制等等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仲裁作为解决当事人之间纠纷的一种民间性质的准司法形式,由于其特有的优势,已被广泛应用到我国国内及涉外的民商事纠纷解决中。政府采购合同作为一种特殊的商事合同,也同样适合运用仲裁解决合同纠纷。文章从政府采购过程中的两类法律关系及其争议入手,论述了政府采购合同纠纷的可仲裁性和优越性,然后简要介绍了运用仲裁解决采购合同纠纷的程序,并就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以完善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商事领域由于诉讼方式在解决商事纠纷时候带来诸多困难,许多纠纷当事方转而寻求其他替代方式,这些方式被称为“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A lternative D ispute Resolution)”简称ADR。现今比较实用的ADR包括仲裁、协商、调解、小型审理、早期中立评估、简易陪审团审判和调解与仲裁等。  相似文献   

7.
美国期货交易纠纷的仲裁制度上海石油交易所李辉,陈振平期货行业是一个高经济纠纷的行业,如何妥善解决期货交易中产生的经济纠纷,是期货币场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解决期货交易纠纷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协商、调解、仲裁、法律诉讼。此外,在美国还有一种解决纠...  相似文献   

8.
自从1995年9月1日仲裁法实施以来,仲裁作为解决合同纠纷的一种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最近通过的新合同法在7个条文中规定了仲裁制度的有关内容。仲裁实行协议仲裁、或裁或审和一裁终局制度,即当事人选择仲裁解决纠纷的前提条件必须双方签订一个仲裁...  相似文献   

9.
<正> 一般施工合同条款(如FIDIC),对合同争端或合同纠纷提供和规定了解决方法,即友好协商和仲裁解决。所谓友好协商,就是当纠纷出现时,合同双方面对面坐下来,就纠纷事件协商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这是业主和承包商所希望的,但在索赔数额巨大或纠纷涉及的合同责任不甚明确的情况下,纠纷双方往往不能冷静、理智而又实际地进行商谈,友好协商的办法很难奏效,而采取仲裁解决方式,则意味着冗长而  相似文献   

10.
随着当今国际商事交往的发展,仲裁作为一种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成为当事人的重要选择。有效订立的仲裁协议是提交仲裁的前提,而仲裁条款作为仲裁协议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多数商事合同采取的方式。当主合同无效或者失效时,仲裁条款是否具有独立性是文章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食品安全纠纷解决中存在的行政调解和裁决具有局限性、民事诉讼制度设计具有自身缺陷和消费者维权面临技术障碍等方面的问题,探寻了自力和解与调解、行政裁决与调解、第三方仲裁和诉讼等食品安全纠纷的解决方式,研究了食品安全具有的技术性较强、危害滞后性等特点,认为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制度、发挥行政机关与仲裁机构的专业优势、平衡纠纷主体地位和强化社会团体功能是可行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6,(5)
医疗行业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医患矛盾、纠纷的常态化,在医患纠纷与矛盾中,一方面院方出于保护医护人员的目的,使医护人员始终处于回避状态,导致医患纠纷与矛盾的主角缺失。另一方面在新媒体语境下,医护人员缺乏媒介素养及对医患关系、医患矛盾、医患纠纷的认识不同,随意使用手中的媒体自行解决纠纷,导致危机逐渐升级。在医患矛盾与纠纷的中,医护人员自我管理一直处于缺失状态。因此医护人员要学会借助新媒体来处理医患纠纷,使医患纠纷的破坏性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3.
高峰 《经济研究导刊》2009,(11):218-219
医患纠纷具有特殊性,医生与患者之间应有一定的和谐信赖关系,但医学领域至今仍有很多疑难病症没有攻克,这给医疗纠纷解决增加了难度。一旦有医患纠纷发生,在诉讼中应注意相关法律问题。一是当事人要明确诉讼的医患纠纷是不是医疗事故侵权责任纠纷;二是当事人要明确患方与医疗结构之间的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三是医疗侵权责任纠纷的构成;四是医疗侵权责任纠纷适用举证责任倒置,五是鉴定结论对认定案件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经济合同当事人在执行合同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争议。如对某些合同条款的理解有分岐;出现违约时,双方对违约责任的确定或处理意见不一等等。为了合理地解决这些纠纷,促使经济合同顺利执行,本法规定可以采取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四种解决办法。协商是在自愿的基础上由双方当事人自行解决纠纷的办法。诉讼要按《民事诉讼法》(试行草案)的规定办理。大量的经济合同纠纷则采取调解和仲裁办法处理。这一讲,我们就来研究调解和仲裁问题。一、经济合同纠纷的申诉  相似文献   

15.
仲裁(Arbitration)又称公断。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仲裁是指“争议双方同意的第三者对争执事项作出决定”。仲裁有悠久的历史,据说远在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城邦国之间即采用仲裁的方法解决它们之间的争议。我国的仲裁制度,是改革开放之后恢复和建立起来的,继恢复对外贸易仲裁、海事仲裁之后,又先后开展了诸如经济合同、技术合同、房地产争议、消费纠纷、版权纠纷仲裁等等。虽然这些仲裁机构的设立,在计划经济时代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仲裁实践的发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其不足之处。笔者以下…  相似文献   

16.
证券争议:两种法律解决途径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兴加转轨的中国证券市场中,披露虚假信息、内幕交易、非法关联交易、操纵市场等欺诈行为猖獗,由此产生了大量的证券争议.证券争议法律解决途径主要有证券侵权民事赔偿诉讼以及证券纠纷仲裁制度.笔者认为,中国目前有关证券侵权赔偿的司法救济途径存在较多问题,应当在司法解决途径之外,考虑借鉴美国的证券仲裁制度,在中国大力推广非诉的争议解决方式--仲裁.  相似文献   

17.
随着金融纠纷案件的爆炸式增长,传统金融纠纷解决方式的诉讼机制开始有难以承受之感。而金融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则以其独立性、高效性、易获得性、公平合理性开始蓬勃发展,并在各国(地区)的不断实践中趋于成熟。反观我国的金融消费者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调解、和解、仲裁等均未发挥其应有功能。鉴于此,有必要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出发,借鉴域外金融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经验,在公正与效率原则的指导下,探索中国特色的金融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8.
胡兰 《时代经贸》2013,(4):174-175
仲裁作为一种私法救济的手段,在解决纠纷中被广泛采用。特别是在国际商事仲裁中,因其灵活性、保密性、终局性等特点而被当事人选择适用。然而,当今的国际商事仲裁制度在实践申暴露出了其固有的弱点。本文将主要针对国际商事仲裁实践中存在的的诸多问题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相关问题制度重构。  相似文献   

19.
国际税收强制性仲裁已经成为晚近美国税收协定发展的新动向.美国税收协定中的强制性仲裁条款基本结构相同,但在仲裁程序适用范围上有所差异.该程序具有补充性和相对独立性,为税收协定争议的解决提供了新途径,有利于纳税人维护自身权益,也有利于促使主管当局通过相互协商程序解决纠纷.我国在吸取美国有益经验建立本国强制性仲裁制度的过程中,要首先明确该制度与国家税收主权并不相悖,在关注和研究强制性仲裁实际适用效果的同时,应积极谨慎的设置相关条款.  相似文献   

20.
蔡禾 《开放时代》2010,(9):37-45
广东南海本田工人的罢工标志着农民工的利益诉求正从“底线型”利益向“增长型”利益转变。“底线型”利益受法规保护并有清晰的利益标准,“增长型”利益没有正式的法规保护和清晰的利益标准。“底线型”利益纠纷,个体可以通过仲裁和诉讼来解决,而“增长型”利益纠纷没有仲裁和诉讼的通道,只能依靠集体力量得到解决。虽然集体谈判日益成为解决“增长型”利益纠纷的机制,但是“谈判”只是实现“增长型”利益诉求的必要条件,并不当然地是充分条件,除非有“集体行动”的介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劳资关系秩序,必须理清罢工的法律地位问题、罢工的权利边界问题、工会的组织效能问题。面对“底线型”利益纠纷,政府扮演的是监督者和执法者的角色,面对“增长型”利益纠纷,政府扮演的是协调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