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案件受理前或诉讼过程中,对利害关系人或者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依据利害关系人或当事人的申请或依据法院的裁定,所采取的一种强制性措施。财产保全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重要制度之一,正确理解这一制度,对维护我国民事判决的实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从财产保全的概念、种类、范围、程序、解除五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以加强对这一制度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2.
刘清华 《现代商业》2014,(8):258-259
诉讼保全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生效判决的顺利进行,以及保障债权人的债权得以实现,因此诉讼保全的对象可以是多元化,包括债务人的金钱、房产、车辆等有形资产,而且也包括商标、专利等无形资产,本文则通过以案例阐述了司法实践中针对商标这一无形资产的诉讼保全以及保全后的商标在执行阶段的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3.
诉讼财产保全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信用意识缺乏的情况下,对防止诉争当事人恶意转移、藏匿、毁损或挥霍在其占有下的争议财产或有关财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现在的财产保全程序在其制度的设计上还不尽合理,有很多亟需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4.
刘小庆 《商场现代化》2012,(30):171-172
发端于罗马法的诉讼行为保全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后在国外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得到了逐步的确立和完善。逐渐演化为英美法系的中间禁令和大陆法的假扣押、假处分制度。新民诉的颁布弥补了我国诉讼行为保全的法律漏洞,对行为人的合法权益的保护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梳理行为保全的发展史和我国立法的最新规定,总结出诉讼行为保全由主体要件、对象要件、程度要件和程序要件四个要件所组成,并将其与相关的财产保全和先于执行进行比较,以期对于司法实务提供较为明确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是一种新型的责任保险,其承保风险也较一般责任保险有所不同,在心理风险、道德风险、逆选择风险、法律风险等方面表现出特殊性。保险公司应以立法机关完善法律法规为前提,以监管部门引导诉讼财产保全保险体系建设为方向,采取发展业务渠道、建设核保团队、积极参与另诉维权等具体措施,实现对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的承保风险的有效管控。  相似文献   

6.
董伟  雷蕾 《北方经贸》2001,(12):83-84
债权人代位权制度是合同保全制度的重要内容,该制度的确立有利于完善中国的债权制度,有利于解决在中国长期存在的“三角债”问题,就债权人代位权制度问题,着重从代位权行使方式及范围,代位权诉讼、代位权标的,代位权与优先权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艳 《北方经贸》2000,(4):51-52
在传统民法上,债权人的代位权与撤销权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债的保全制度.1999年10月1日生效的<合同法>为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再次对此作了规定.所以本文就合同履行中的保全制度作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8.
合同保全制度是为防止因债务人财产的不当减少致使债权人利益受到危害而设置的保全债务人财产的法律制度。合同保全制度的引入弥补了保障措施的不足,由于保全效力为合同的固有效力,不用当事人约定。合同一经签订即产生约束效力,免去担保方式约定,还可有效防备债务人抛弃债权或恶意处分财产,为合同责任制度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保全了承担合同责任基础的财产。合同保全作为实现合同的第一防线,符合人们的利益趋向。  相似文献   

9.
<正> 民法上的债包括契约之债、侵权之债和其他原因形成的债。商法是民法的一部分,也是民法的特别法;商法意义上的债主要指因利益目的支配下的商事行为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典型的契约之债。由于不存在充分安全、高度诚信的交易条件或者交易环境,或者存在由于债务人的原因而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可能性,必须在制度安排中设计对债权进行充分保障的制度。这些制度包括民事实体法上的债的担保、债的保全、损害救济等以及民事程序  相似文献   

10.
吴建华 《商》2014,(52):234-234
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而财产保全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事诉讼制度,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和提高法院审判执行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保全案件数量的增加,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就克什克腾旗人民法院近三年来财产保全工作基本情况进行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尽管近年来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标的民事公益诉讼层出不穷,但法院大都以不具备原告资格而不予受理.本文在对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缺失和理论缺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以公民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为主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2.
车清瑾  王源 《商》2013,(21):219-220
公益诉讼一直是法学理论研究的热门领域,随着《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正式出台,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率先实现制度化与法律化。直接利害关系人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和非直接利害关系人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对于起诉主体资格要求及诉讼行使方式各有不同特点,同时也需要对民事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条件及诉讼权利行使加以必要限制,以求得公共利益的最好实现。  相似文献   

13.
刘海洋 《致富时代》2011,(12):179-179
构建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修改过程中颇具争议的现实性话题,在当今社会之中,诉讼爆炸现象的凸显,公民权利意识的日益增强,使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已被提上议事日程。但由于其自身制度结构相对薄弱,为保护公共权利,维护公法的权威性,避免由于“恶意诉讼”而造成国家司法审判资源的不合理浪费,应当以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现实必要性作为切入点,以完整的思路来构建科学合理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4.
公益诉讼是一种完善社会治理、促进社会进步的诉讼.司法实践中,公民个人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时有发生,由于现有民事制度设计的缺陷以及公益诉讼与传统民事诉讼理念的冲突,现实生活中大量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不被受理,公益诉讼缺乏理论上的有力支持,造成公民个人不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给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渗入了众多不和谐的音符.对公民个人提起公益诉讼,应将目光聚集在群体的、长远的公众利益之上,让公民个人成为维护公益诉讼的中坚力量,赋予公民个人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利,以弥补传统民事诉讼法关于公民个人提起公益诉讼的制度缺陷,实现公平和公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美国海事扣押令(Rule B Attachment)制度与中国的海事请求保全制度在性质、目的、程序、要件等制度设计方面进行了比较,总结出两种制度各自的特点,对不同之处简要分析其原因,以期在完善中国海事请求保全制度方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对公益诉讼的可诉性、正当性以及可行性进行了讨论与分析,并指出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已经成为社会公众的迫切要求,且法学界对建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一致认同。文章分析了在构建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这个问题上学术界存在的争议,主要对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民事公益诉讼的范围以及相关制度构建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品牌》2015,(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损害国家集体、社会公共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2012年8月31日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55条增设了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回应了社会对于民事公益诉讼的要求,但是修改以后并未具体说明那些机关、团体具有民事公益诉讼原告的资格,本文对民事公益诉讼主体资格的内涵与特征进行研究,并总结国外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规定,对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确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向光荣  俞帆 《商业科技》2009,(2):337-337
资本保全观的发展与企业权益理论的发展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和内在的一致性,未来资本保全观的发展趋势是企业总体资本的保全。同时,资本保全观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得到新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资本保全观的发展与企业权益理论的发展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和内在的一致性,未来资本保全观的发展趋势是企业总体资本的保全。同时,资本保全观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得到新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谢颖 《商》2014,(26):197-197
2012年我国在修改民事诉讼法时确立了小额诉讼制度。但是,当前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小额诉讼程序的规定较为简单,只是规定了案件范围及采用一审终审制,其他并未涉及,而且小额诉讼制度的实施也需要许多配套制度和衔接措施,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为构建和完善我国小额诉讼程序提供立法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