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英雄主义的高扬与坠落,可以为当代军旅文学的创作勾勒出一幅大致的文学发展路线图.从《保卫延安》到《红日》,从《西线轶事》到《高山下的花环》,从《红高粱》再到《英雄无语》,作家们以鲜明的时代特色彰显着自己的价值追求与审美取舍,完成了对英雄主义的认识与阐述,在不同的文化历史政治背景下传达出了不同的声音,清楚地映射了文化政治环境对作家创作的制约和影响.可以说,当下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对历史战争的重新解读与言说,无疑是对传统战争文学的拓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2.
新疆著名作家赵光鸣的新作《莎车》是一部西域新历史小说,小说聚焦西汉与西域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写出复杂的政治斗争,关注人性与权力的冲突,探讨女性与民族的关系,注重被压抑的情感,并进行历史反思。《莎车》的写作也传达出作者对历史的态度,可以从历史的缝隙和差异中尝试选找另一种可行的历史解释。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论的香港两代南来作家特指1949年前后从大陆南下的唐人、刘以鬯等老一代作家与70年代左右自大陆来港的陶然、东瑞、白洛等新一代作家。他们的创作构成了香港文学实绩的重要部分。相对于香港本土作家而言,南来作家有其共性;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两代南来作家又自有其内在差异。如果说唐人的香港叙事主要是一种以红色大陆为背景的政治批判,那么经历了文革的第二代南来作家的香港叙事则主要是一种文化批判。价值取向的差异,同时在更深层上制约了他们小说创作的叙事形态。  相似文献   

4.
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国际歌》被译介到中国以后,这首经典革命歌曲在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大的政治影响。本文考察了《国际歌》首句中les damnés一词的汉译演变,并从文化史的角度揭示出它的翻译实际上是与中国革命叙事的主体性范畴——“受苦人”之间实现文化对接的过程。从les damnés到受苦人,体现了中国革命现代性实践中自外与自内两条文化线路的一次历史交汇。  相似文献   

5.
成君忆 《新经济》2006,(9):92-93
从《水煮三国》、《孙悟空是个好员工》到《渔夫与管理学》,成君忆成为一个广受欢迎的畅销书作家,也成了一个颇受争议的管理学专家。不久前,中信出版社再度出版了他的另一部作品《像园丁那样管理》,通过幽默生动的故事,再次回归中国传统文化,挖掘其中的管理之道,阐释了管理学最根本的道理——就是对人的理解、尊重和爱护。那么他所推崇的“园丁式管理”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或许从他的这篇文章中可以找到一点答案。  相似文献   

6.
知名作家曹征路的中篇小说《那儿》,讲述了一个国有企业部分下岗工人的境遇。故事主线是某矿机厂工会主席“我小舅”,试图阻止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经过努力而失败后自杀身亡。从中我们不单是感悟到悲壮与凄凉的氛围,更多的是透视到文学虚构背后所反映出的国企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隐忧。  相似文献   

7.
宋逸炜 《开放时代》2023,(2):95-108+7-8
诞生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马赛曲》,不仅是法兰西民族国家的象征,而且是具有世界影响的革命歌曲。普法战争后,《马赛曲》最早由王韬以诗歌的形式介绍至中国,此后出现的各译本经历了由文言格律到白话诗的翻译过程。《马赛曲》间接推动了近代中国制订国歌的实践,启发了诸多爱国革命歌曲的创作。《马赛曲》蕴含的民族情感与斗争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反击日本侵略者的决心。以《马赛曲》《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为代表的革命歌曲,在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实践中发挥了重要效用。  相似文献   

8.
张辉  韩巍 《经济研究导刊》2010,(14):201-202
卡波提创作的非虚构小说(non-fictionnovel)《冷血》是奠定新新闻主义(new joumalism)文学流派基础的经典之作。《冷血》使卡波提成为美国最著名的作家。卡波提在《冷血》中运用了新闻性与文学性巧妙结合的新新闻主义创作手法。在这部作品中,卡波提把新闻报道和虚构小说的写作技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文学之所以丰富多彩,是由于它出现了众多的流派、作家群体和作家个性。杜埃是和整个华南作家群一道在拓荒中成长起来的,不充分肯定杜埃的文学活动和文学创作的成就,就很难说清楚华南作家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说到40年代华南作家群最出色的小说创作成就,短篇领域非杜埃的《在吕宋平原》莫属。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诗歌博大精深,从文化诗学的角度看,诗歌不仅是审美的,也是历史的.从古典诗歌中可以品味出丰富的茶文化,从茶文化中又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茶不仅是饮品,它更是一种文化载体和经济的反映.从晋代的《茶赋》,到精彩纷呈的唐诗宋词,再到后来的元明清诗歌佳作,无不让人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感受到时代经济的脉搏.  相似文献   

11.
文学翻译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两种语言符号之间转换的艺术;文学翻译是对原著的介绍和再创作,甚至是创作。本科阶段开设《文学翻译》课程,让学生在理解和表达的过程中,培养其扎实的语言能力、思辨能力、良好的跨文化能力以及国际传播能力。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梳理融入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路径,为《文学翻译》教学提供有效的框架。  相似文献   

12.
居阅时 《开放时代》2001,(3):121-124
学术界对文化研究的热衷己持续好长一段时间,但在纷繁的文化研究中,把战争与文化传统联系起来作广泛研究,借助文化视角审视战争在学术界却不多见。单纯研究战争的专著和文章不少,然而研究战争的似乎都是硬汉子军人,他们关注的是铁与血的战场和相关的战略战术,他们会捧读《孙子兵法》或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却往往不考虑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读《孙子兵法》同时很少想到孔子著述中去寻求关于战争的妙谛,当然也不太可能进一步深入探讨儒家战争观与现代战争的关系;读罢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同样不太可能去翻阅荷马史诗《伊利亚特…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从《诗经》与《楚辞》在创作精神、思想内容、语言形式以及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分析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别,从而总结其显现的不同美学风格,也着重分析了二者对后世文学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激流三部曲》与《寒夜》是巴金两大小说创作高峰期---"激流"时期和"寒夜时期"的代表作。在这两部作品中,巴金塑造了大量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其中觉新和汪文宣两个人物有极多相似之处,即由激烈反抗到迟疑犹豫、再到温情期待,具有深厚的文化"血缘"关系。本文从这两个人物入手做深入探讨,可以洞察巴金小说"家"文化的深刻内涵,更可深入理解巴金小说的文化意义和悲剧艺术。  相似文献   

15.
张锐 《经济研究导刊》2009,(17):200-201
日本唯美派作家谷崎润一郎在文学创作上追求传统的古典美、永远的女性美、病态的官能美,形成其独具特色的“女性崇拜”思想;中国文学著作《红楼梦》里也充分地体现了女性美,从这里可以看出人类对关的追求和热爱。  相似文献   

16.
李忠明 《江南论坛》2014,(11):59-61
正梅花是我国历史文化中最为重要的花卉,与国人的精神品格、审美情趣、文化理念密切相关,具有我们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经典符号意义,包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程杰近十多年致力于梅文化的专题研究,由文学而文化,不断纵深拓展,陆续发表《宋代咏梅文学研究》、《梅文化论丛》、《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等著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中华书局新近出版的《中国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全世界除少数国家之外,都纷纷走上了市场经济的道路,可以说,全世界已经出现了市场经济体制一体化的大趋势和总潮流。但是,由于世界各国发展的进程不同,各国的历史、社会、政治、文化与发展过程所处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不同,因而各国的市场经济模式就有很大的差异。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91年《转换到市场经济》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成功的市场经济的三种主要模式:美国的消费者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法国、日本的行政管理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德国和北欧一些国家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我们通过对这些不同模式市场经济的研究与比较…  相似文献   

18.
《经济问题探索》2006,(1):F0002-F0002
中国彝族大型风情歌舞《太阳女》,是由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艺术剧院在2005年全新创作、倾力打造的一部歌舞作品。它汇聚了彝族歌舞的精华,是中国彝族文化一次较为全面的展示中国彝族大型风情歌舞《太阳女》由序《太阳的儿女》、上篇《享受生活——歌伴人生路》、下篇《创造生活——巧手织彩虹》组成。序《太阳的儿女》以艺术的手法,展现了楚雄州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产物——古老的梅葛调、春秋战国时期的楚雄万家坝铜鼓、太阳崇拜……以气势恢弘、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再现了人类从洪荒时代到现代文明的发展轨迹,让人感受到了彝族深厚…  相似文献   

19.
丁玲无意走上创作之路,却成为中国现代特有的知名作家之一。她早年的小说《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阿毛姑娘》等作品的主人公都是女性,她们具有对传统男尊女卑的极端反叛的非常鲜明的特点。"莎菲"更是这一时期文学的典型代表,一时成为丁玲的代名词。这些作品闪烁着"五四"追求自由、民主的精神光芒,也充满湖湘文化敢为人先的精神。这些在男人世界中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小说形象,正是作者的缩影,也是湖湘文化的精神体现。这与其一生坎坷不平,晚年政治化的心态也有着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以周解清、王立人为主编的《无锡文化丛书》第一辑共四册,《无锡通史》、《无锡人品》、《无锡明景》、《宜兴陶艺》已正式出版发行,这是值得庆贺的一件事。丛书从不同的角度,向人们展示了无锡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无锡、认识无锡、研究无锡,提供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料,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建设先进文化,提高无锡知名度,促进文化大市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