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中东将成为石油化学品领先的生产地中东正在不断增强石油化学品生产的领先地位。据SRI咨询公司预测,到2015年,中东将有超过1900万吨/年乙烯能力会投运。据析迈公司中东和印度地区管理总监Tony Potter分析,中东乙二醇能力将从2009年的620万吨/年增加到2014年的880万吨/年,中东占全球总份额将从28%提升至32%。中东已超过包括  相似文献   

2.
预计到1997年,世界经济年增长率大约为3%,成品润滑油需求量也将增加,其年增长率约为2%。至少在今后5年内,世界润滑油仍将供大于求。预计中东、亚洲和南美等地区需求增长幅度较大,美国、西欧增幅较小,前苏联、东欧的需求平稳。在基础油供应方面,今后5年生产能力的增长主要来自中东和亚太地区。预计世界石蜡基基础油到90年代中期会出现大约6%的剩余能力。亚太地区尽管生产能力显著增加,但预计到90年代末供需关系仍显紧张,基础油进口主要将来自欧洲和中东。  相似文献   

3.
亚太地区炼油能力在2015年出现近30年来的首次下降.未来10年亚太地区的蒸馏能力仍会增长但幅度大为缩小.亚太地区炼油富余能力的减少已成定势,可能在2018年转变为炼油能力短缺.与此同时,本区深加工能力则持续提升,油品贸易活跃.预计2023年亚太地区汽油供需平衡将发生转变,LPG供应将会出现更大的短缺.虽然亚太地区中间馏分油的出口预计会在2023年逐步降低,但石脑油的供需仍将保持平衡.中东地区2015年的净炼油能力增长达到新高,今后还会继续增加.由于亚太地区炼油能力增速的下降抵消了中东的增量,整个苏伊士以东地区可能在2020年从石油产品净出口地区变为净进口地区.  相似文献   

4.
预计世界LPG(液化石油气)出口量将从1996年的4800万吨增加到2000年的5890万吨,而中东地区LPG出口量在世界LPG出口量中所占比例将保持在54%左右。亚洲地区对LPG的需求将急剧增加,但区内LPG产量的增长远低于需求增长,预计到2010年LPG进口量的50%以上将依赖中东地区。日本仍将是需求大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将为净出口国,韩国、中国和印度仍将为净进口国。预计2005年我国LPG供需缺口约为800万吨,进口来源将以中东地区为主。鉴于目前国内进口气库布点较为集中,未来数年内可能造成地区性储存能力过剩,建议国家对大型冷冻气库的布局进行统一规划。  相似文献   

5.
虽然中东地区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政治动乱,但廉价的能源推动了该地区的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东地区的石油需求从1995年的300万桶/日增长到2005年的490万桶/日,预计2010年需求将达到610万桶/日.其中,汽油等轻质油和中间馏分油需求增长迅速.为了满足国内外石油市场的需求,中东各国的炼油能力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提高和扩建,已从1980年的270万桶/日增长到目前的640多万桶/日,其中一半以上在沙特阿拉伯和伊朗,预计到2010年炼油能力会再增加180万桶/日.轻质油和中间馏分油的净出口量将显著增长,而燃料油的出口量将逐渐减少.中东地区炼油能力的扩建有助于该地区在2008年实现供需平衡,并有望在2010年实现汽油净出口.然而在短期内,该地区对于缓解本地汽油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仍然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6.
2006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经济快速增长导致中国石油进口量在2006年大幅上升.2006年,原油和成品油及其他石油产品净进口量显著增加,抵消了液化石油气(LPG)净进口量的减少,使石油净进口量增长17%,达到1.693亿吨.原油加工量的增加和新增炼油能力的投产使中国原油进口量连续第五年上升,2006年中国原油净进口量达到1.388亿吨,比上一年增长16.7%.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炼油厂进口依存度首次超过50%.高硫重质原油进口量增加到4800万吨,占进口总量的比例继续保持在1/3.原油进口进一步多元化,2006年从中东进口原油的份额降低到45.2%,这是自1997年以来对中东原油依赖度最低的一年.中东和非洲原油占进口总量的3/4以上.液化石油气进口量继续下降,降至555.64万吨.2007年新增炼油能力投产和战略石油储备进油的需要将增加对进口原油的需求,裂化和脱硫能力的扩大将进一步改善高硫重质原油的加工能力.装置和油品结构调整正在改变炼厂供应格局,增产石脑油将减少汽油的出口量,增建加氢装置将缓解柴油供应紧张局面.  相似文献   

7.
应对全球强劲需求,波斯湾各国兴建大型石化工程 由于全球需求强劲,波斯湾各国相继推出大型石化工程计划。随着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以廉价天然气作为原料的大规模整厂设备的投产,到2008年,波斯湾地区的石化产品出口能力将增加1倍。中东地区许多企业以PTA作为进军石化产业的首项产品,预计不久中东地区将成为全球PTA生产的新据点。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2005年世界能源展望>参考情景的预测,2003~2030年中东与北非国家天然气需求总量将增加两倍,达到7670亿立方米.增量的大部分将用于天然气发电.石化原料和生产化肥所需的天然气将显著增加.截至2004年底,中东和北非地区探明天然气储量达到81万亿立方米,相当于世界总储量的45%.伊朗和卡塔尔两个国家拥有中东和北非2/3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3.预计2030年中东和北非地区的天然气产量将从2003年的3850亿立方米猛增到12100亿立方米,产量增长将主要来自卡塔尔、伊朗、阿尔及利亚和沙特阿拉伯.其中,到2010年,该地区1/3的天然气产量增长将来自卡塔尔和伊朗所分享的超巨型的北方/南帕斯气田.中东和北非的天然气净出口量预计将从2003年的970亿立方米增长到2010年的1880亿立方米和2030年的4440亿立方米.出口增量的大部分为液化天然气,并主要输往欧洲.到2010年前后,卡塔尔将取代阿尔及利亚,成为中东和北非地区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  相似文献   

9.
叙述了中东EG的生产能力、消耗量、进出口量、价格走势以及生产厂情况。预计到2005年,中东地区EG生产能力将增加124.4万t/a,达到251.0万t/a,而届时中东EG消耗量为46.6万t/a,中东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EG出口地区,亚洲国家将一起向中东东争夺EG。  相似文献   

10.
徐海丰 《国际石油经济》2015,23(2):47-53,110,111
2014年,世界炼油能力继续增长,总能力达到46.28亿吨/年,同比增加6125万吨/年,新增能力主要来自亚太地区;炼厂加工总量创历史新高;炼厂开工率略有回升,总体仍在低位徘徊;炼油毛利总体水平下降。北美地区抓住页岩油产量增长机遇,重启扩能,炼油业迎来新的发展;欧洲炼油业处境依旧艰难,结构调整仍在进行中;亚太地区能力总体过剩,炼油业正在加紧调整;中东继续扩大炼油能力,提高生产清洁油品能力;俄罗斯投巨资改造炼厂,生产清洁燃料,增加向欧洲的超低硫柴油出口;非洲石油炼制业发展缓慢,大部分国家炼油投资停滞不前;燃料标准更加严格,世界各国油品质量升级步伐加快。未来世界炼油能力增速将放缓,2015年世界新增炼油能力7875万吨/年,新增能力主要来自中东、中国和拉美;全球炼油业的开工率将降至约80%。  相似文献   

11.
到21世纪初期,目前的欧佩克成员国中有不少将失去或大幅度减少石油出口能力,世界石油市场可能出现几个相互竞争的石油出口中心,原油价格将越来越取决于非欧佩克国家边际油田的石油供给成本。2010年世界原油产量将达到高峰,之后将出现结构性的石油短缺。为应付这些情况,除加强节能和能源转换以及采取降低液体合成燃料成本等措施外,必须促进石油勘探、开发及生产的技术进步,以增加剩余可采储量,提高采收率。亚太地区石油需求增长率仍将居世界之首,这一地区面临的问题是: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性将迅速增加;中国和印尼将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轻质油品需求占主导地位,油品质量标准升级;低硫原油和重质燃料油将出现短缺;炼油能力不足,尤其需要增加裂化和脱硫能力。要维持亚太地区石油市场的稳定发展,就有必要鼓励在中东产油国、亚太地区欠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及日本之间,以多种形式开展石油项目的合作。  相似文献   

12.
2006年世界石化工业继续处于景气状态,主要石化产品需求增加,乙烯生产能力较上一年增加2.8%.中东地区生产乙烯的原料结构面临调整,全球低成本石化原料开发延伸到北非和中亚.世界石化生产基地继续东移,亚洲和中东地区的石化项目投资持续活跃,拉美地区新兴国家石化产业发展引人关注.跨国石化公司并购趋向专业化领域,中国民营企业成为跨国公司的并购目标.2006年中国乙烯生产能力从2005年的766万吨跃增到968万吨,乙烯产量达到941.2万吨,比上年增加22.2%,其他主要石化产品产量均位于世界前列,石化产品进口增长幅度下降,出口明显增加.中国乙烯项目的合资建设方式由技术与资金的合作,转向原料与资金的合作,为具有资源优势的国家或跨国石油公司提供了合作机会.预计未来中国石油石化行业新的投资重点将趋向于节能与环保.  相似文献   

13.
2006年,世界炼油一次加工能力为8724万桶/日,比2005年增长1.5%,高于过去10年年均增长1.2%的水平.2007-2011年,全球炼油能力呈快速增长态势,如果各地区炼油项目都能够如期投产,全球新增炼油能力将达到1130万桶/日,将对全球炼油加工企业的收益带来挑战.2010年和2011年将是全球炼油新增能力的投产高峰期.亚太地区的新建、扩建炼油项目数量最多,炼油能力增长最大;中东地区次之;欧洲最少.预计未来美、欧地区炼油能力不足的状况将依然存在,炼油能力快速增长的中东、亚太和非洲地区则可能出现产能过剩局面.亚洲作为未来5年世界炼油能力增长最快的地区,将对本地区乃至全球跨区油品贸易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美国《油气杂志》3月27日发布最薪乙烯报告称.截至2006年1月1日.全球乙烯年生产能力达1.17亿吨.较上年增加440万吨,增幅近4%。最新统计显示,2005年是2003年全球乙烯生产能力走入低谷后的第二个增长年.但开工率较2004年的93%略有下降.预计开工率下降的趋势今年仍将继续。从地区发展来看.2005年亚太地区乙烯生产能力增长150万吨。甚全球增速2首。其次是中东。增加100万吨,由于具有原料价格优势.预计未来乙烯能力增长还将主要集中在中东和亚太地区,北美和西欧乙烯生产相对平稳.天然气价格持续走高将抑制北美乙烯生产能力的增长。 《油气杂志》预计,2006年全球乙烯生产能力将增加390万吨,伊朗将有3套装置投产,总能力达340多万吨;卡塔尔、韩国、新加坡.以色列和捷克也将有装置投产。2007年伊朗还将有一套100万吨的装置投产.再加上比利时.沙特和德国的新增能力,预计全球2007年将新增乙烯生产能力近160万吨。2008年将是全球乙烯能力增长最快的一年.预计将有14套装置投产,新增生产能力1300多万吨.其中包括我国福建、兰州和独山子的乙烯项目.另外沙特.伊朗和卡塔尔都将有多套装置投产,科威特和委内瑞拉也有装置投产。随着这些装置的陆续投产.乙烯生产能力的增长将超过需求增长.因此.预计未来几年.乙烯装置的开工率不会超过2004年的93%。[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2006年世界石化工业继续处于景气状态,主要石化产品需求增加,乙烯生产能力较上一年增加2.8%。中东地区生产乙烯的原料结构面临调整,全球低成本石化原料开发延伸到北非和中亚。世界石化生产基地继续东移,亚洲和中东地区的石化项目投资持续活跃,拉美地区新兴国家石化产业发展引人关注。跨国石化公司并购趋向专业化领域,中国民营企业成为跨国公司的并购目标。2006年中国乙烯生产能力从2005年的766万吨跃增到968万吨,乙烯产量达到941.2万吨,比上年增加22.2%,其他主要石化产品产量均位于世界前列,石化产品进口增长幅度下降,出口明显增加。中国乙烯项目的合资建设方式由技术与资金的合作,转向原料与资金的合作,为具有资源优势的国家或跨国石油公司提供了合作机会。预计未来中国石油石化行业新的投资重点将趋向于节能与环保。  相似文献   

16.
为了摆脱对进口燃料的依赖,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打击汽油走私活动,伊朗政府从2007年6月27日开始正式对国内交通工具的汽油消费实行配额供应,消费者在配额内按政府补贴价格购买,超过配额部分,按市场价格购买。新政策实施后,伊朗的汽油消费量和进口量显著下降,汽油走私活动也显著减少。与此同时,伊朗政府还在国内大力推广双燃料汽车和CNG汽车。预计随着政策效果的显现和炼油能力的增加,伊朗的汽油和柴油消费量将从峰值下降,从2012年起,伊朗将成为中东地区的汽油、柴油净出口国,且汽油出口量将位居中东之首。  相似文献   

17.
2000年我国LPG市场综述及近期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由于原油加工量的增加和炼厂LPG收率的提高,我国LPG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923.5万吨。但由于国际油价持续高涨,与国际油价基本保持同步变化的LPG价格也居高不下,致使国内对进口LPG的需求受到抑制,LPG进口量首次出现下降,降幅达到13%。随着远途运输的价格风险加大,加之运距较短的泰国、韩国LPG出口能力的增加,使得中东地区对我国的LPG出口量连续两年下降,而亚太地区流向我国的LPG数量明显增加。受价格因素影响,我国LPG消费增长势头减缓。预计,随着我国炼厂能力利用率的提高及LPG收率的增加,国产LPG数量仍将稳定增加。东北地区剩余LPG仍将大量南运,北气南运将成为长期趋势。2001年我国LPG消费增长将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18.
《化工管理》2009,(6):32-35
跨国公司加大在中国投资.国内巨头纷纷跑马圈地.中国和中东迎来新一轮乙烯投资建设风潮。全球乙烯产能将从2007年的125亿吨增加至2010年的1.45亿吨,到2013年将增加至1.48亿吨。国外报告显示.到2010年全球乙烯过剩产能将达到1700万吨。  相似文献   

19.
陈蕊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5):39-43,111
剑桥能源咨询公司对全球范围的原油和凝析油的整体品质变化情况进行了评估,主要结论如下:一是全球原油品质出现下降的趋势,但在近期内世界原油品质总体变化很小,API度将从2011年的36.1降至2020年的35.8.二是原油品质的区域性变化较为显著并呈现较大波动性.中东北非原油供应中断对世界原油品质的总体影响不大,但对欧洲炼油行业影响较大.三是超重原油供应比例的增加速度超过炼油业的适应能力,对原料具有更大适应能力的超级炼油厂可能不断出现.此外,考虑到中东原油在中国原油进口结构中的重要地位,预计中国进口原油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有变重、变酸的趋势,这将对中国炼油厂加工重油的能力及灵活性提出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20.
2013年,全球石油焦产量为12638万吨,其中燃料级约占70%,其他为碳素级。未来5年,全球石油焦产量仍将继续增长,增量中约80%来自亚太、中东和拉美地区;预计2018年产量将达到14400万吨,其中燃料级所占比例将上升至74%。美国页岩油和加拿大油砂油的快速发展将对美国原油加工结构产生重大影响,长期看美国石油焦供应地位将减弱,但仍是全球石油焦的生产重心之一。中国和印度石油焦供应稳定增长,未来5年两国的石油焦市场仍然供不应求,但中国政府提高进口高硫石油焦关税以及国内煤炭价格下滑将对中国石油焦需求增长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中东及北非地区的焦化能力和石油焦产量将大幅上升,是全球石油焦产量增加最快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