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何骏 《现代经济探讨》2007,(2):26-27,55
上海“十一五”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将上海建成国际信息、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这“四个中心”是上海城市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标志。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将带动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建设,从而进一步推动上海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切实增强上海的国际竞争力,最终形成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2.
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上海沿着20世纪90年代探索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发展新路筹划新世纪发展的奠基性的中长期计划。根据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建设以上海为中心,江苏、浙江为两翼的东北亚国航运中心的重要批示,中央已经明确上海要建设成为西太平洋南岸的国际性金融、经济、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在这样一个现实背景下,总体上判断“十五”计划的实施与以往五年计划的实施有很大的不同。在未来的五年中,我们要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实施上海“一个龙头、四个中心”的战略;在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环境下,处理和解决上海前进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背景中,实现上海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社会发展机制加快转变的过程中,指导上海的改革和建设实际。为此,“十五”期间,上海将在系统总结历史发展经验,深刻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围绕建设“一个龙头、四个中心”的战略,不断提高城市的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和法治化水平,发挥城市的综合优势,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的主线,着力研究和解决事关“十五”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现在,我们就上海“十五”计划实施中需要把握的若干重大问题,谈八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3.
由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和民盟上海市委主办的“民盟沿海省市发展海洋经济(上海)研讨会”于2008年9月25-28日在上海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和代表们从海洋运输、港口经济、海洋科技、生态环境、国家海洋经济安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在多个方面取得富有建设性成果,特别是在“发展海洋生态农业”、“解决海洋的问题决不仅仅来自海洋”等等许多方面达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4.
现代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认为,区域内的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乘数”效应,会大大减少经济增长的成本,增加区域经济的活力,提高地区发展的经济效率。随着上海“一个龙头,四个中心”国家战略的实施和国际资本、产业大举向长三角转移,以及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举办,长三角区域联动发展和经济一体化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世界经济的  相似文献   

5.
谈学明 《江南论坛》2004,(1):15-16,35
上海申博成功以来,如何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契机。及早筹划,联动发展,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新一轮发展战略研究的重点之一。无锡是“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城市,当前,全市正把争创江苏省“两个率先”先导区、示范区作为新一轮发展的奋斗目标。围绕这一工作要求,无锡必须把主动依托世博、接轨上  相似文献   

6.
<正> 一三十年来上海工业发展较快,经济效果较好赵紫阳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今后,我们考虑一切经济问题,必须把根本出发点放在提高经济效益上,使我国经济更好地持续发展”。指出:“1980年同完成经济恢复的1952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八点一倍,国民收入增长四点二倍,工业固定资产增长二十六倍”。这意味着过去将近三十年中所积累起来的工业固定资产所蕴含着的潜在的生产能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从而也表明,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工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内涵型扩大再生产来达到提  相似文献   

7.
2000年12月27日,“中俄经济改革与发展-中国海派经济论坛第11次高级研讨会”在上海社科会堂举行。在这次研讨会暨《中俄经济学家论中俄经济改革》中文版(彼得堡大学已出俄文版)一书的首发式上,俄罗斯驻沪总领事及彼得堡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的60位中外教授专家出席,就中俄经济改革和发展进行了比较,并对俄罗斯经济走势做了前瞻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上海引进外资的基本情况上海吸收国外投资的工作是从1979年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后逐步开展起来的。到目前为止,上海引进外资大致经历了探索、初步发展和稳步发展三个时期。截至1987年底,上海共吸收各类外资23亿美元,其中,批准建立“三资”企业291家,吸收国外直接投资18.3亿美元。应该说,目前上海引进外资的工作已初见成效,它不仅起到了弥补部分经济建设资金不足的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上海的投资环境。例如,在吸收国外直接投资方面。  相似文献   

9.
“购物天堂”通常是构建世界城市的重要要素。未来上海真正的软实力在于消费和服务。上海要成为“经济中心”,首先要成为“消费”和“服务”中心。上海现代服务的发展应从营造世界级“购物天堂”及相关服务系统等方向突破。  相似文献   

10.
一、锡沪两市经济的比较———综合经济。锡沪两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差距大,人均水平相对接近。2002年,无锡全市工业总产值列全国大中型城市第10位,但总量仅是上海的29.6%;人均GDP全国第6位,低于而接近上海;上海财政收入2202亿元,是无锡的11倍。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呈现不同格局,上海的三次产业为“三二一”结构,无锡为“二三一”结构,上海的服务业发展水平明显高于无锡。———工业经济。上海工业的总量大,水平高。2002年,上海工业总产值为无锡的3.1倍,工业利税为无锡的4.9倍,出口为无锡的6.2倍。上海的大产业、大企业多,拥有电子信息制造业…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0月造访东盟国家时提出创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此战略的提出不仅标志着想要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的意图,更是为将来构建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提供可能.上海自贸区具有得天独厚的经济、政治、交通优势,这些良好的先决条件使上海自贸区的建设能够更好的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设想相互响应.二者既一脉相承,又彼此互助,上海自贸区的建设与发展将促进各国经济、文化交流,同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立又可以更加快速的让中国走向世界,另外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上海自贸区建设的影响做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夸克 《时代经贸》2012,(4):82-83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上海正大步迈入服务经济的时代。加快发展服务业,将推动上海城市的整体转型。这是上海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上海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的必然选择。文章介绍了上海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了上海目前加快发展服务经济的必要性,提出了发展服务经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家统计局官员日前警告今年主要是防止中国经济增长由过快转向过热。“对于2007年来说,我们要防止两个倾向。”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上海参加“2007中国零售业发展高峰论坛”时表示,一个是防止经济增长由过快转向过热,一个是防止经济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和萎缩,“但我觉得更重要的倾向还是要关注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  相似文献   

14.
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差异或趋同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研究利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状态的指标,结合ArcGIS、Origin等工具,探究2013—2021年长江三角洲旅游经济时空异质性特征,并采用R/S分析法分析其演变趋势。研究表明:(1)时间上,2013—2019年长江三角洲旅游经济总收入呈稳定上升趋势,2019年后波动明显;2013—2021年长江三角洲各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2)空间上,长江三角洲旅游经济呈现“南北高,东西低”的特征,2013—2021年各省份旅游经济差距显著且逐年增大,形成了“江苏>浙江>安徽>上海”较为稳定的空间结构。(3)在原有政策、生态环境等旅游发展要素条件既定情况下,长江三角洲旅游经济差异在2022—2030年的总体演化趋势将与2013—2021年变化趋势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15.
里白 《经济师》2001,(3):6-7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 2 0 0 0年年会于前不久在上海财经大学召开。 2 0 0 0年的年会以“技术、市场与产业经济”为主题 ,主要研讨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 ,探讨了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 ,技术和市场的新发展、新变化对国内外产业经济的发展影响等许多热点问题。会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吕政所长作了题为 :“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的学术报告。会议期间 ,本刊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吕政教授。记者 :教授您好。在这次上海“工促会”年会上您作了一篇很好的学术报告 ,请您和我们的读者谈谈 ,您这篇“加…  相似文献   

16.
长江“金三角”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在整个长江三角洲56个中心城市中,上海与邻近的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泰州、扬州构成“金三角”经济增长极。1999年,江阴长江大桥的胜利贯通形成了以上海为龙头,以长江入海口黄金水道为血脉,以大桥为把手的对称发展格局。这一“金三角”的积聚力与辐射力将有力地推动下世纪我国长江经济带由东向西迅速拓展生存空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异质互补的“阳光区域”。这种可行性表现为:其一,市场经济发展与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必然。长江“金三角”地区为了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减少…  相似文献   

17.
大上海新的辉煌,是以传统产业悲壮的“断腕”为代价的。 1990至1996年,是上海有史以来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城市面貌变化最大的发展时期。就在这一时期,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和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大转换,全市累计有109万人次离开了原来的岗位;而同一时期,上海实施的“再就业工程”和独创的“再就业服务中心”,又使89万人次重新就业,完成了超过一个中等城市人口规模的岗位大迁徙。 “上海模式”是一个创举 “再就业服务中心”被中央领导同志和劳动部誉为“上海模式”。 对于这个创新的机构,上海人有许多比喻。有的把它比作一座“桥——这头连着企业,那头连着社会,职工从这头走到那头,就完成了重新就业;有的把它比作“轮渡”,让不肯轻易与企业“断奶”的国有企业职工安稳地“摆渡”到劳动力市场,接受市场的选择。 确实,“再就业服务中心”是化解两  相似文献   

18.
张磊 《江南论坛》2003,(8):15-16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出现了令众多学者惊叹的“井喷”行情,而支撑和维系这种快速增长的主“引擎”之一就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目前,“长三角”区域正坚实地朝着经济一体化的目标快步迈进,由此,整个“长三角”的经济关系也将处于重构和整合之中。一、“长三角”经济结构竞争力的比较分析与历史回顾笔者对“长三角”经济结构竞争力的比较分析从两个层面上进行:一是长江三角洲区域内部,二是全国各省区平均水平。2002年“长三角”经济结构竞争力的综合比较结果,见表1。从比较结果看,2002年上海的经济结构竞争力最强,综合位次列…  相似文献   

19.
“以上海浦东开放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余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党中央的这一英明战略决策,确定了上海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90年代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的战略目标。一、上海经济起飞的环境分析联合国最近发布的世界经济年终展望指出,1994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可望达到2.5%,从而结束了连续三年增长率在1%上下徘徊的局面。世界经济的好转给上海外向型经济发展和与国际接轨带来了机会。由经济和社会资料及政策分析部编写…  相似文献   

20.
11月3日,由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主办,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发展合作研究院等单位承办的中国世界经济学会2018国际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主题是“‘一带一路’与国际发展合作:援助、贸易与投资的互动”。一百余位来自高校和部委研究机构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出席会议,从经济学的视角讨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的理论框架和战略、援助对贸易投资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分析、中国参与国际发展融资及其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