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本文分别运用了VAR脉冲响应模型和主成分分析两种方法,构建了包含实际利率缺口、实际房价缺口、实际汇率缺口、实际股价缺口、实际货币供应量缺口的金融形势指数。FCI与通货膨胀指标CPI之间存在很高的相关性,从格兰杰因果关系上看,FCI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FCI可以在提前5到10个月对CPI的走势具有预测作用。因而,FCI可以作为央行关注价格稳定、制定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我国金融系统中主要包含了保险、房地产、银行业、证券、全指金融等诸多板块。从以上几个板块的相关金融数据入手,基于溢出指数对我国金融系统风险溢出效应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国内外在金融系统风险溢出效应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通过研究可以发现,金融系统性风险控制当中,银行业对房地产业、证券业、保险业均会产生单向的正溢出效应。因此,我国金融市场必须要对银行业加强控制,继而对其他金融机构产生正影响,促使我国的金融系统得以良好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邓恒 《商业科技》2014,(23):282-282
自2012年开始,我国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但近期经济形势出现新的变化,如经济增长趋稳、金融形势趋松。本文笔者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反弹现象进行详尽分析,指出下一步形势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宏观经济政策,并对进一步改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经济运行环境和国际局势,我国实施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我国国民经济运行趋势良好,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下阶段的经济走势将会进入到一个新时期。相关专家学者预测,下阶段我国经济可能会处在一个生产率逐渐下降的阶段。本文主要探讨了当前的宏观经济金融形势以及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5.
当今国际国内的经济发展环境多变,竞争日趋激烈,面对这样的形式,我国实施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控制经济增长速度,将我国经济发展的态势引入一个新的阶段。我们要从多个方面分析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式,并与货币政策交相辉映,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本文就综合认识中国经济、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略述、金融形势与货币政策三个方面加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7.
李庆祝 《商场现代化》2016,(12):100-101
金融状况指数是Goodhart等人(2001)年提出的一种一地区金融状况的指标,对通货膨胀有很好的预测能力,可以作为货币政策的参考指标。本文通过编制金融状况指数,以期对货币当局制定和实施政策具有较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金融发展指标相关理论的主要思想,首次提出金融发展指数的概念,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技术建立金融发展指数的计量模型,通过构建金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采集相关数据,对我国金融发展指数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王伟 《商》2013,(17):247-247
目前,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并对未来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调控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10.
当前金融形势及其对财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为群  杨远根 《财贸经济》1995,(4):19-22,43
当前金融形势及其对财政的影响陈为群,杨远根一、1994年金融运行的基本特点(一)1994年货币供应增长很快,但尚未影响市场稳定。1994年经济生活中的主要问题是物价上涨幅度过大,通货膨胀较为严重。全国平均商品零售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分别达到21...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背景下,美国货币政策对他国的溢出效应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2008年美国的四轮QE,我国和全球其他国家一样被动应对.但面对2019年新一轮QE我国因为自身的政策连续性、社会生产与经济发展在全球率先复苏,采取了与美国"背离"的货币政策,充分显示出我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本文采用贝叶斯V...  相似文献   

12.
中国幸福指数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中国创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民生问题和环境问题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文章从投入与产出的角度,基于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构建中国幸福指数.通过中国幸福指数测量中国各地区在追求居民幸福生活产出的同时,是否关注生态资源的投入.该指数的理论框架来源于幸福星球指数.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构建的中国幸福指数的分子部分代表人们的幸福生活产出,分母部分代表生态资源的投入,以此衡量中国各地区追求幸福的生态效率,或可持续的幸福水平.  相似文献   

13.
开放经济下中国的金融改革与政策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宇 《财贸经济》2001,(7):5-10
本文把中国金融业放在经济全球化和WTO的背景下进行研究,以提供一个开放经济下中国金融改革与政策调整的基本分析框架.本文主要讨论三个问题:(1)通过对竞争力、效率和产权制度的理论分析,说明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是提高中国金融业竞争力的唯一途径.(2)通过对世界金融业从分业到混业演进过程的实证分析,说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以及现阶段的金融创新和三大金融监管机构的协调与配合的重要性.(3)通过对利率、汇率及其互动关系的均衡分析,说明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整与组合.  相似文献   

14.
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及对中国经济影响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正在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传导,世界经济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出现增速放缓的趋势。对国际金融危机传导机制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问题。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受到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中国实体经济受到直接打击;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被金融危机进一步放大。因此,解决好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突出问题就成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调整取向,也决定着我国经济能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国际贸易的回升,全球的不平衡格局正在发生着积极变化。就中国而言,通过强力刺激政策实现率先复苏之后,一方面,以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为代表的“再杠杆”政策正在进行灵敏主动的动态微调,从而避免经济出现“二次探底”,同时也预警性地调控可能的通货膨胀预期和资产泡沫风险;另一方面,为了增加经济持续复苏的内在动力,实现平衡的、可持续的复苏,中国也在根据全球化的新趋势积极调整对外经济金融政策,以促进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从国际范困观察,全球“再平衡”进程也在前进之中,世界总需求中的消费正在从发达国家转向新兴市场,同时国际资本也开始从复苏较慢的西方发达市场流向复苏较快的东亚新兴市场。  相似文献   

16.
中国货币条件指数的理论研究与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讨论了货币条件指数的理论基础,同时论述了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并且剖析了其特征。然后笔者构建了中国的动态货币条件指数模型,其中包含了体现中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的实际利率、汇率传导渠道的实际有效汇率以及信贷传导渠道的贷款增长率。在计算出实际利率、实际有效汇率和贷款增长率的动态权重后,得出中国的动态货币条件指数,其自2000年以来出现了先提高、后降低、再升高的交替态势,表明中国的货币状况自2000年以来处于由紧到松再紧的动态走势。本文最后还根据动态权重的大小及其走势分析了中国货币状况呈现该趋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厘清金融发展与住房市场的关系对于制定差异化调控政策、探寻金融及住房市场改革方向、抑泡沫控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二者关系的传导机制、空间联动与非线性特征的识别为逻辑主线,从直接、间接两个层次剖析金融发展对住房市场的传导路径;并采用空间计量方法探析金融发展对住房市场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后,通过门槛效应检验考察金融发展对住房市场作用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第一,2002—2017年间,35城市住房价格存在正向空间依赖性,莫兰指数呈"波浪"型变化;绝大多数城市属于"高-高"或"低-低"集聚模式,且这种局部空间格局相对稳定。第二,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对住房价格均有显著的直接效应,而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因"虹吸效应"而对邻近城市房价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第三,受限于收入水平的单门槛效应,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对住房价格的影响呈非线性。研究结论为制定差异化政策、落实"房住不炒"、防范住房及金融市场风险等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债务主要来源于银行等金融机构,任其风险在金融系统中隐性蔓延和扩张,势必酿成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本文首先构建一个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向金融系统外溢的空间路径和依赖条件体系,并揭示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空间外溢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进一步,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通过金融机构的中长期贷款,对辖区内和辖区间居民企业融资产生挤出性的空间外溢效应,这种挤出效应一方面被中国高储蓄存款带来的信贷软约束空间、不良贷款率反映的信贷制度软化等加剧,另一方面针对辖区间挤出效应还受到中心金融机构资金调配约束的抑制.本文研究表明,防范和治理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不能忽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空间外溢效应,需要对其风险空间外溢的路径“通道”进行严格清理,重点要强化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市场化机制.  相似文献   

19.
During the last five years the maquiladora industry of Mexico has seen a slowing of the rapid growth experienced during the 1990s. The maquiladora expansion has been linked to U.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dditionally, China has become a major receptor of U.S. investment for the production and export of manufacturing goods. This study estimates the impact of the industrial activity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on employment demand in the maquiladora industry of the northern border states of Mexico. Using data on industrial activity, real hourly wages, and the real exchange rate as a proxy of Mexican competitiveness, a bounds test cointegration analysis is develop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ariables affecting external demand have impacted the maquiladora employment trend negatively, while wage differentials and the exchange rate tend to encourage maquiladora activ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