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戊戌 《中国经贸》2010,(22):58-60
品牌要素是品牌权益的重要来源,是塑造良好品牌形象的基石。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根据研究内容的重点,从品牌识别要素、品牌形象要素以及基于品牌整体视角的品牌要素系统三个方面述评了国外学术界品牌要素理论研究成果,并探讨了品牌要素理论的应用和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国内外品牌权益测量的研究为基础,设计了基于消费者的绿色农产品品牌权益的测量量表,并通过调查数据实证研究验证了量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研究最终获得了包括感知品质、品牌知名度、价格因素、品牌联想、渠道因素、消费满意度六个维度的绿色农产品品牌权益测量量表。  相似文献   

3.
马清学  谢佩洪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9):110-112
销售促进除了能刺激销售迅速增长外,对品牌权益还具有长期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像一些研究者所认为的仅仅是损害品牌权益。其实,销售促进的外延很宽泛,各种销售促进工具及其具体操作方式对品牌权益各要素的影响方向和程度相差很大。所以,企业在策划和实施销售促进活动时,只要选择合适的工具,设计合理的操作方式,完全可发挥其对品牌权益的促进作用,同时规避其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信息不对称导致商品交易中的欺诈行为十分普遍,“阜阳奶粉”事件是生产厂家和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造成我国农村一些市场出现假货、劣货的根源。从“阜阳奶粉’事件背后的微观信息经济学分析来看,品牌产品由于其高的质量基础和良好的信息沟通使消费者降低了交易成本,也使消费者产生品牌忠诚,从而产生了品牌壁垒获得品牌权益。  相似文献   

5.
客户参与互动能够帮助设计和管理创新型品牌产品,如何发挥客户的积极作用成为企业进行品牌价值创造的迫切需要。本研究基于价值共创理论视角,构建了价值共创互动行为、感知价值和品牌权益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着重研究了服务产业领域客户参与互动对品牌权益的内在机理作用。以411名样本成员作为研究对象的实证研究发现:在价值共创模式下,知识共享和关系能有效地引导客户参与互动;情感价值可以通过影响客户的偏好和评价来提升客户的感官愉悦,功能价值作为一种外在响应的价值,为客户创造体验的实用性和手段性,这有利于客户积极参与互动,促进品牌价值创造,增强品牌权益;在互动行为对品牌权益的影响上,情感价值对这一路径的增进效用更突出。关于价值共创互动行为与品牌权益的关系研究,较少涉及实证研究。本研究证明了价值共创互动行为对品牌权益的作用机理,并通过提出关系框架丰富了对价值共创的概念的理解,有助于推动未来的理论研究和引导企业探寻有效提升品牌权益的方式途径,促进我国服务产业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中国 500 最具价值品牌》的品牌数据和对应的沪深上市公司相关数据,研究 品牌权益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并分别从品牌自身特征、公司品牌战略及行业竞争环境三个层 面进一步检验中华老字号品牌、企业品牌战略及行业集中度在品牌权益与企业价值关系中的影响 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品牌权益对企业价值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且在单一品牌战略下,这种提 升作用更为显著,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品牌权益对企业价值的提升效应显著减弱;但是否为 老字号品牌并不显著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说明,在资本市场上品牌权益能够在企业价值 中得到充分体现,且会受到公司品牌战略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影响。这些结论为企业更加精确地实 施品牌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世界第三贸易大国,但是对外出口中自有品牌不到10%,是典型的“贸易大国,品牌小国”。本文从品牌国际化的定义出发,追根溯源,阐明了其发展现状并分析了我国企业在创建国际品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就我国企业如何最终实现品牌国际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老凤祥品牌的内涵及标志 (一)品牌命名 品牌名称是品牌的核心要素,是形成品牌概念的基础。一般意义上来说,品牌名称提供了品牌联想。产品名称对产品的销售有着直接的影响。纵观著名的世界性品牌,其名称都是各局特色的,并有着共同的规律,同时也包含着精彩的创意。一般名称可依据含义划分,  相似文献   

9.
2009年6月3日,通用汽车宣布与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就出售悍马(Hummer)品牌达成谅解备忘录。根据谅解备忘录,腾中重工将获得悍马这一豪华越野品牌的所有权益、以及高管和运营团队,而悍马总部及运营机构将继续保留在美国,其领导层也将继续留任。  相似文献   

10.
宁凌  廖泽芳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3):137-140
中国作为一个服装大国,能够与国外的服饰品牌进行抗衡的强势品牌几乎没有。文章以中国服装企业的品牌建设初探为题,阐述了品牌和品牌建设的相关理论;归纳了我国服装品牌建设现状,针对国内服装企业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品牌建设的相应对策;最后以珠海威丝曼服饰有限公司的品牌建设历程为例,总结了其在品牌建设中的优势和劣势。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建立了中华老字号品牌资产激活路径模型,模型从基于企业的视角和消费者的视角出发含有历史品牌资产挖掘、新品牌资产注入和品牌关系改善三个变量,并联系既有老字号品牌成功运作经验和相关实证研究指出在当今企业和消费环境下老字号品牌资产激活的较优路径选择。文章还讨论了研究结论对老字号的营销借鉴,并揭示出研究结论对中华老字号品牌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前,品牌化浪潮席卷了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原产地也可以成为一个品牌为其所在区域打上独特的标签,使得该区域具有相应的品牌资产价值。文章着重研究品牌和品牌资产的内涵及其发展情况,原产地品牌由来及其概念界定,原产地品牌的形成和作用机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原产地品牌资产增值对策,即明确原产地品牌远景、提升认知程度和扩大品牌联想。  相似文献   

13.
陈冬 《上海经济研究》2004,(3):72-73,56
拥有雄厚资金和世界著名品牌,是大多数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所具有的优势,也是他们保持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来源。跨国公司收购中国企业也是把品牌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以品牌作为其战略先导,利用品牌开创中国市场已成为外资,尤其是跨国集团的策略。但是,很多被收购的中国品牌并没有这么幸运,他们不是发展了,而是被“封杀”了。  相似文献   

14.
品牌资产这一概念的产生,为公司的经济利益和品牌竞争力做出了巨大贡献。文章以搜狐畅游为研究对象,进行品牌资产分析,通过品牌知名度、品牌联想、感知质量、品牌信任与品牌忠诚度五维进行分析。经过调查发现,这几个维度是分层级的,存在影响关系,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结果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分析青海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品牌建设的策略,力求促进青海中小企业的发展步伐。1、强化品牌意识;2、提炼品牌特色,做好品牌定位;3、提高产品质量,做好产品品牌;4、进行品牌创新,确立品牌的竞争优势;5、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品牌知名度;6、加强多民族文化的培养和宣传。  相似文献   

16.
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及地区提升产业竞争力、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发展模式。但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同样也会来自其他集群和企业竞争,而集群品牌是集群竞争取胜的决定性力量。本文从中小企业集群品牌生成机制进行剖析,指出集群品牌生成机制的三个演化阶段。本文根据集群品牌的系统性,构建了集群品牌结构体系,并指出集群品牌需要统领于集群整体品牌定位,其品牌突破点是集群内龙头企业品牌;讨论了提升集群品牌的四条路径,即通过清晰集群品牌定位,整合品牌传播,拓展营销渠道,组织管理创新,打造中小企业集群品牌。  相似文献   

17.
凌云 《山东建设》2005,(7):54-54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刘小平不久前谈到,行业要有品牌,行业内的人清楚自己的品牌,但有时市场中的消费者不一定清楚。消费者买建材的第一反映是国际比较有名的品牌。这样,在我们行业就形成一个很大的反差,非常大的行业规模和相对比较少的品牌之间的反差。品牌是市场认可,老百姓认可,同时也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9月19日,新飞电器发布了新品牌名称及标识。丰隆亚洲首席执行官阮健平公布了新飞新标识名称“Frestec”。在企业新品牌指引下,通过其对品牌定位、数字媒体和欧洲设计师设计的一系列新产品,并结合客户需求,来帮助新飞做持续的转型和承诺。  相似文献   

19.
唐银萍 《魅力中国》2010,(31):127-127
自我国电视媒体行业开展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以来,其经营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走向了产业化道路,行业竞争也日趋激烈,因此,电视媒体想要赢得尽可能大的优势,求得更快速的发展,实行电视品牌的经营策略便是当务之急。品牌策略就包括品牌的建构、维护和延伸,实施有效的产品品牌策略就意味着电视节目在消费者中的高认知度、高收视率,尤其是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本文通过电视品牌栏目介绍,分析品牌栏目维护的必要性及措施,以期推动我国电视品牌栏目的品牌维护。  相似文献   

20.
郭李君 《北方经济》2010,(20):24-25
在激烈的品牌竞争中,品牌中的文化底蕴成为其标志和灵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左右着品牌在市场中的地位.这种无形的"文化力"深刻地改变着消费者的意识和行为,为企业打造强势品牌,增强品牌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本文通过时品牌文化与品牌竞争力的关系探讨,阐释了品牌文化是提升品牌竞争力的重要依托,并着重论述了如何塑造品牌文化以提升品牌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