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建立良好的银行与客户的关系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必要,银行友好的服务是客户能否产生信赖的重要依据。本文从客户认知角度谈信赖的友好型银行的打造体现了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金融从业人员在工作中不仅要按监管等部门的要求进行,同时也要考虑民众的需求,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金融需要,双方友好合作,互相信赖,利益共赢,是银行业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建立良好的银行与客户的关系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必要,银行友好的服务是客户能否产生信赖的重要依据。本文从客户认知角度谈信赖的友好型银行的打造体现了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金融从业人员在工作中不仅要按监管等部门的要求进行,同时也要考虑民众的需求,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金融需要,双方友好合作,互相信赖,利益共赢,是银行业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微观视角下从老年客户与银行机构供求两端分析老年金融服务存在的主要特点与问题的文章还较少,立足实践提出建设老年友好型银行概念与思路的更少。立足从理论阐述到实践应用相结合的研究目的,在详细剖析供求两端主要偏好与特点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老年友好型银行的应有之义,首次引入老年友好型银行的概念及内涵,围绕客户体验—网点设计—信息系统—金融产品四个维度,列举了老年友好型银行的服务清单,提出定制老年产品与服务、打造共享银行、完善监护人业务协助机制、认真聆听、清楚表达、应对老年客户金融脆弱性等具体举措,为老年友好型银行具体实践与探索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微观视角下从老年客户与银行机构供求两端分析老年金融服务存在的主要特点与问题的文章还较少,立足实践提出建设老年友好型银行概念与思路的更少。立足从理论阐述到实践应用相结合的研究目的,在详细剖析供求两端主要偏好与特点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老年友好型银行的应有之义,首次引入老年友好型银行的概念及内涵,围绕客户体验—网点设计—信息系统—金融产品四个维度,列举了老年友好型银行的服务清单,提出定制老年产品与服务、打造共享银行、完善监护人业务协助机制、"认真聆听、清楚表达"、应对老年客户金融脆弱性等具体举措,为老年友好型银行具体实践与探索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如何打造最受公众信赖的友好型银行作为一个突出的命题,越来越受到海内外金融机构的高度关注.笔者以为,其中至关紧要的就是努力实现四个信赖、一个形象.  相似文献   

7.
以打造最受信赖的友好型银行为突破口,进而倡导和谐金融理念,发扬和谐金融精神,传播和谐金融文化,促进银行业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是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一项重大活动.  相似文献   

8.
影子银行发展拓宽了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但由于多层嵌套加剧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影响银行资产安全。文章对影子银行概念进行梳理,分析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演变历程,并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影子银行风险向银行资产传递的主要渠道,提出引导发挥影子银行积极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打造最受公众信赖的友好型银行作为一个新的命题,越来越受到海内外众多金融机构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推行。无论从理性上观照抑或从实践角度分析,此举都富含经营发展的远见卓识,特别是为国有商业性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操作路径。笔者作为一名基层行的管理人员,在较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为打造最受信赖的友好型银行进行着一些努力,同时也形成了一些不成熟的认识,写在这里,权作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0.
11.
商业银行实施客户经理制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客户经理制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的,以人才为桥梁,为客户提供全面、综合、高质量服务,保证银行资产质量优化,保证信贷风险的有效防范,保证银行效益最大化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客户经理制是现代商业银行的通行做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立足于最新的客户关系管理理论,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从提高客户忠诚度对商业银行的好处、忠诚客户的分类、客户忠诚的形成过程、影响银行客户忠诚的因素、商业银行如何提高客户忠诚度等五个方面对商业银行的客户忠诚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理念是以客户为中心,在不影响客户关系的基础上实现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提出利用金融工程的剥离技术,将利率风险和部分信用风险从银行资产负债组合中剥离出来,运用套期保值技术协调风险控制和客户关系.本文指出传统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最大缺陷并论证了客户关系在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融资服务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提高市场活力的重要形式,是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发展过程中,融资难是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困境,为保证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商业银行应加大对其的信贷支持力度,以此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经营往往具有较强的亲经济周期性,这不仅增大了银行股东的风险,也不利于塑造稳健经营的社会形象.本文选取美国富国银行为案例,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估富国银行多年的经营表现情况,并结合美国经济波动情况,得出结论:富国银行经营具有稳定上升趋势,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小,具有弱经济周期性.本文最后结合富国银行的经营理念、风险控制、多元化渠道建设以及并购战略等因素,探讨富国银行弱经济周期性背后的原因及其对我周商业银行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影响,然后在对比分析几种主要贷款定价方法的基础上,对客户关系贷款定价的内涵、模型框架和系统架构进行了探讨,并且详细剖析了其中涉及到的几个主要功能模块,最后指出基于客户关系的贷款定价模式是国内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个人客户经理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通过专业人员对客户的专门服务,取得客户的信任、支持和协作,以达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当前,各家商业银行倡导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也纷纷组建了自己专职的个人客户经理队伍,向有价值的客户提供差别化服务。本文重点介绍了个人客户经理制的核心内容,分析了当前各家商业银行在实施个人客户经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通过个人客户经理平衡积分卡来解决个人客户经理的考核,并就考核中应当关注的问题做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国库业务的快速发展,中央银行目前依赖手工报送和柜面监督的非现场监管模式已滞后于商业银行的国库业务信息化发展。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国库业务非现场监管的现状与不足,指出建设国库业务非现场监管系统的意义,并从建设目标、功能需求和实现途径等方面,提出推进商业银行国库业务非现场监管系统建设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CBDC) has increasingly received attention among policymakers and academics. From 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the introduction of a CBDC arouses long-standing questions, foreseeing the possibility for the private (non-financial) sector to access the central bank reserve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BDC through the Endogenous Money Theory (EMT). The paper examines the balance sheets of the central bank, commercial banks, and the non-financial private system, tracking all the assets and liabilities of the macro-agents involved in the introduction of a CBDC. It explains the logical chain of relationships starting with the creation of bank loans from commercial banks, transformed into deposits, and ultimately converted into CBDC. Such a chain of relationships is also explained by amending the four quadrants model proposed by many post-Keynesian scholars.  相似文献   

20.
对某上市银行长沙市支行顾客满意度的调查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建立以顾客满意度为因变量、公共因子为自变量的回归分析方程,且方程和回归系数分别通过显著性水平为0.01的F检验和t检验.研究表明,对该银行顾客满意的影响,服务质量居首位,银行环境、产品、追踪服务居中间位,价格居末位.据此,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