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根基,是维护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坚实的思想保证。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的物化和符号化表现,是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延续人类文明奇迹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2.
小费文化在国外旅游业中非常盛行,但在我国的发展受到重重阻碍。文章以小费文化概念为基点,结合中国现实及中国旅游小费文化发展的历程和演变,认为国家制度、相关法律、国民消费意识、民族精神四个主要因素阻碍了其发展。  相似文献   

3.
不同国家由于历史的不同,其国内民族结构也是不一样的,由此导致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是影响民族内涵的一个重要诱因。纵观民族国家发展史,中国的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模式与其他国家存在明显的不同。国外一般是强调地域而忽视民族,以地区代替民族;中国则不同,我们是先组成了多元的国家,然后通过一体的精神文化逐渐培育出了统一的中华民族,借由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发展实现文化交融,最终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经济动因在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模式形成过程中,一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生态美学时期的世博建筑成就斐然,以塑造民族精神、体现国家文化、回应世博会“可持续发展”理念为特色的一批建筑脱颖而出。特别是自1992年塞维利亚世界博览会以来的历届世博会,为当代建筑的探索指出了一条新的发展方向。纵观一百五十多年间举办的世博会,无不见证着  相似文献   

5.
国画是我国艺术的精粹,它以笔墨为工具,以写意为灵魂。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中国绘画形成自己固有的根基,那就是博大精深的笔墨精神和写神精神。本文通过对齐白石画《虾》"三变"过程的剖析,引出各个历史时期对"形神"关系的态度,反映在历史进程中形与神之间的相互对立和相互统一。魏晋时期顾恺之的"形神论"为中国形神观的形成作了极为重要的准备,五代两宋时期,随着文化经济等的发展,"形神兼备"形成了此期最重要的表现形态,画工画的精工谨严受到士大夫文人观念的批判。到了元代以赵孟頫为首的士大夫文人在"复古"的旗帜下,以"写心"为表现标志走向了以"神似"为主体的观念。到明清时期,强调笔墨的表现作为创作主体,主观精神的表现重点,忽视"形"的表现,最终导致绘画主体精神的衰微;西方文化的冲击令许多有识之士痛感国事萎顿,绘画形式的陈陈相因,创新精神萎靡,提倡绘画表现现实及人生,以西方写实绘画改良中国画。在这种形势下,一批对民族文化有着深切感受的知识份子,以吴昌硕、陈师曾、齐白石、黄宾虹等为代表主张在拓宽文化视野的前提下,发掘传统文化中积极有益的因素,特别是具有民族艺术精神的形神观,与改良派形成了一大对比,走出了一条民族文化精神和性格和谐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民族的进步中获得补偿。 一年来,中国人民在与灾难的抗争中,弘扬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一年来,中国企业在救灾重建中,更加凝练了以“关爱、和谐、责任”为核心的企业价值观;一年来,中国财务管理者和广大财会人员以国家、人民和企业利益为重。积极投入到这场史无前例的特殊“战斗”中,表现出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大无畏气概,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凯歌。  相似文献   

7.
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民族的进步中获得补偿。 一年来,中国人民在与灾难的抗争中,弘扬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一年来,中国企业在救灾重建中,更加凝练了以“关爱、和谐、责任”为核心的企业价值观;一年来,中国财务管理者和广大财会人员以国家、人民和企业利益为重。积极投入到这场史无前例的特殊“战斗”中,表现出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大无畏气概,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凯歌。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因特殊的地理环境和长期历史积淀,形成了以"重生意识"为主体的民族性格特征,这种独特的民族性格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章通过对国家、风水、城市和院落的空间模式特性的探讨,指出其共同的特性围合.并将不同层面上的空间模式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总结出"重生意识"下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图式多重围舍.同时,将物质建设活动延伸到社会文化层面,试图找出中国传统建筑空间模式与民族性格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9.
段琼 《企业技术开发》2011,(6):21-21,30
小费文化在国外旅游业中非常盛行,但在我国的发展受到重重阻碍。文章以小费文化概念为基点,结合中国现实及中国旅游小费文化发展的历程和演变,认为国家制度、相关法律、国民消费意识、民族精神四个主要因素阻碍了其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军事题材电视剧深入人心电视观众喜欢看军事题材的电视剧,这是因为,广大观众明白,在如今的中国,当我们携手并肩为中华民族的富强而奋斗之时,我们渴望培养和弘扬自己的民族精神,会特别寄望国家军队,寄望于军人,希望我们的民族精神在军人和国家军队那里,有它最纯粹、最集中、最高尚也最鲜活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吴宏韬 《新远见》2008,(11):74-83
"5·12"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震动了中国,震动了世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灾后重建任务最重的一次地震,也是中华民族史上的一次大灾难,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一次洗礼。在这次抗震救灾斗争中,中华民族发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同时也丰富、发展着民族精神的内涵,给国家新期待,给民族新精神,给公民新责任。这些新的内涵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是顺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产物,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充分展示。胡锦涛同志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高度概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精辟揭示了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科学内涵,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精神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凝结剂和推进器,是对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精神内涵的概括,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呼唤着中国精神,在此背景下,文章探讨了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接受"中国精神"培育问题的重要意义,对目前高校存在的"中国精神"培育一些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并结合形势提出了加强"中国精神"培育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历程中,离不开文化力量的牵引、推动和支撑。当前,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到国家之间、小到企业都面临着新的发展,面对着新一轮的竞争,这种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文化对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国家、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国家、企业兴衰  相似文献   

14.
陈明吾 《价值工程》2014,(15):310-31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西方启蒙思想家以"人权"否定"神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以唯心史观抽象出来的人性论忽视人权的历史性、社会性和阶级性,必将导致人权与国家主权的对立,使之成为瓦解发展中国家民族精神的工具。为了更好地凝聚中华民族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批判以抽象的人性论为理论基础所衍生的错误观念。  相似文献   

15.
中国精神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凝结剂和推进器,是对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精神内涵的概括,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呼唤着中国精神,在此背景下,文章探讨了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接受“中国精神”培育问题的重要意义,对目前高校存在的“中国精神”培育一些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并结合形势提出了加强“中国精神”培育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孙宝民 《价值工程》2011,30(23):293-294
本文论述了中国人所具有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爱好和平和勤劳勇敢等均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而民族精神的哲学渊源则是儒释道精神的融合。中国的艺术设计作为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其本质也是儒释道三家精神的艺术性表达。因此,民族精神和艺术设计的哲学渊源具有惊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语录     
<正>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已经在这条道路上走了30多年,历史证明,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富民强国的正确道路,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要用13亿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懈努力,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把我们的民族发展好。  相似文献   

18.
在普通人的心目中,劳模是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社会的中坚,他们体现着时代精神,为普通人树起了标杆,起到了榜样的作用。在推动国家、社会、民族发展的伟大历程中,劳模们以实际行动充分发挥了引领作用,体现了崇高的精神风貌,发扬了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劳模精神、劳模特征也必将带上时代的烙印,与时代接轨,体现出更深刻、更现实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学作为一门以民族为对象的社会科学,在中国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整个国家的发展中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民族学理论的发展到底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其发展有何意义?本文将进行简单地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沉淀,凝结出优秀的中华文化,经过各个时代的打磨凝练,赋予它时代的灵魂,最终形成中华民族独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继续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永动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社会和谐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的稳定器。中国企业家在经商过程中提炼的企业家精神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晋商、鲁商、浙商为代表,形成了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救世强国、风雨同舟的企业家精神,既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和培育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