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相对于我的母亲,我父亲一直以身体健壮著称,年轻的时候据说一棵400斤的树.他一个人就可以扛起。而我母亲可能是因为生了我之后.月子期间没养好.落下了病根.一直病怏快的,甚至在我的老家有“孵鸡娘”的绰号。所以.一直以来.我们对父亲的身体很少关注,似乎觉得他的健康是天经地义的。  相似文献   

2.
7月 5日收读一封陌生朋友的来信。一刹那,我不由自主地流下了泪水。我太感谢张兴平这位素未谋面的朋友对我父亲和我的关爱;我更感谢《中国工会财会》编辑部能给我这么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倾诉心中的最爱——对父亲、对《中国工会财会》。   父亲十五岁走上工作岗位,他放弃了别的更好的就业机会,独独选中印刷行业,为的是这里能亲手摸一摸报刊,嗅一嗅墨香。他一生唯一的嗜好就是创作。他热爱生活,点滴的美丽,人生的向往,岁月的悠长,都在父亲笔尖下流淌出温馨的歌,凝集成壮美的曲。因为我从小也喜欢涂点信鸦之作,所以父亲一直渴…  相似文献   

3.
父亲是一位老税官,我现在税龄也有18年了,但我的年龄还是没有父亲的税龄长。几乎所有认识他的入都连连摇头,一脸戏谑,说他不通世故,古板,老实,遇事太较真,查账时,一分钱都不会放过。社会中人如此,亲戚朋友如此;就连母亲,也不理解父亲,斗了大半辈子的嘴。从小到大,我都认为别人的父亲比他潇洒,我也一直为有这样一位父亲而感到有些“窝囊”。  相似文献   

4.
淡淡的父爱     
如果说母爱是伟大的,那么,父爱则是淡淡的,让人觉得明净如水,深深地影响着我,伴我前行。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父亲是威严的代名词,你不能在他面前撒谎,也不能到外面去惹事生非。父亲决不会给你讲很多细的道理,因为他长年在外工作,少有闲暇,每次回家,发现我们淘气了,唯有拳头才是他的“理”。等我逐渐长大以后,特别是当我也为人之父后,再去解读父亲,慢慢地,我才理解了他的良苦用心。父亲的严厉,皆缘于一种爱,但不是溺爱,而是真爱,那是发自内心希望儿女们能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切皆因有爱,他的威严才有了意义。  相似文献   

5.
丢失的学费     
彭州华 《金融博览》2009,(11):74-74
那是1976年的夏季.我13岁。我作为“学习委员”初中毕业,被“推荐”上了高中。拿着录取通知书我却高兴不起来。尽管只有4元学费.但对靠父亲一人养活的七八口人家.却是不小的负担!我因此一直没有把学费的事告诉父亲.等待着合适的机会和父亲商量。  相似文献   

6.
虎年我属骡     
余平 《金融博览》2010,(1):76-76
前些天父亲因突发脑溢血住进了医院.幸亏抢救及时,父亲总算转危为安。他全身插满了管子躺在病床上,我心如刀绞。父亲说话有些不清.我听了半天才听明白.父亲的意思是说再过几个月我就要属骡了。这是我老家的规矩,男人一到四十岁就要换属相.要属骡,一属就要属三年,之后再变回原先的属相。骡这个属相十二生肖里没有,我不知道老家人何时订的这个规矩,长辈也不愿意说.讳莫如深。  相似文献   

7.
父亲进入晚年以后一直失眠,我夜里一觉醒来,常常听到父亲频繁的翻身和叹息。父亲最大的心思莫过于我太顽皮因而学习不长进,而这块心病又源于他饱尝了没文化之苦。父亲发誓:穷死也要供儿子念书。  相似文献   

8.
父亲戒酒     
从孩童记事起,在我的印象中父亲除了喜好喝酒似乎没有什么其它的爱好,工作之余的八小时之外父亲主要靠喝酒打发时间,酒自然就成了父亲每天生活的必需品。父亲与酒有难以割舍的情怀,不知道父亲从什么时候开始饮酒,只知道父亲太爱饮酒了,有时家里吃饭时缺少个孩子,他会疏忽,但没了酒,父亲就像失了魂似的,小时候感觉酒就是父亲的命根子。我从小并不讨厌也没有理由反对父亲喝酒,就觉得他没我们可以,但没酒却不行。一日三餐中,父亲除早上不喝酒之外,中午和晚上各喝一次,日日如此,月月照旧,年复一年,喝酒的习惯成了自  相似文献   

9.
<正>父亲去世后,他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了十多年。那些年为了不让他受委屈,母亲执意不改嫁,也因此吃了很多苦才供他念完大学,他对母亲的感激无法言表。在异乡求学和工作的日子里,他时常给母亲写信诉说自己的计划、成绩和想念,并且一直在信中说:"妈妈,我爱您,我一定要让您过上幸福的生活!"后来,他娶了一个城里媳妇,人虽然长得漂亮,却对他的母亲挑三捡四。当他想接母亲来住时,她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脱,母亲怕儿子受夹板气,干脆连去他那里的时间也少了。再后来,他的儿子也大了,他把精力花在教育孩子上,对母亲的关心极少,只是  相似文献   

10.
纸的另一面     
袁雪文 《金融博览》2013,(11):82-82
有个故事.读过多遍,但每次读后仍回味无穷。故事里有一个调皮的孩子.他的父亲是个工作狂。下班以后.不分公事私事.把八小时之外也都无怨无悔献给工作。而那个调皮的孩子总是缠着父亲问这问那.以为老爸是个万能“百度”。有意思的是.这样的一对父子,总是能制造出具有禅意的故事。即便父亲烦了.想甩掉儿子清静一会儿.也别出心裁。父亲随手从办公桌上拿起一张彩色地图,三下两下撕个粉碎.告诉儿子:“把这张地图给我重新拼好.拼完了.回来找我.可以问任何问题。”  相似文献   

11.
吴辉 《投资与理财》2013,(24):72-74
“生,还是不生?”对王蕊来说一直就不是个问题。他是独生子,从小就没有兄弟姐妹相陪,在成长的路上倍感失落,而且自己一个人还要承担4个家长的养老问题,身上的担子重,压力也大。到了自己成家立业,就一直盼望着可以有两个孩子。  相似文献   

12.
小时候,父亲让我同一老先生学书法,用废旧报纸练字多年,我的字一直没有大的进步.老先生对父亲说:"如果你让孩子用最好的纸来写,可能会好一点."父亲按照他说的让我去做了.果然,我的字大有长进,父亲便问老先生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中间业务近几年一直是金融界的热门话题,各行也纷纷推出了不少业务品种,可总让人感觉还缺少点什么。一名寿险推销员登门劝说我买保险.听他讲的头头是道.神采飞扬.我忽地想到,我们的中间业务不正是缺乏这种打动人心的推销吗?  相似文献   

14.
跌跤要挨打     
一位女孩告诉我,父亲对他们从小严厉,跌倒了不仅得不到搀扶和抚慰,自己爬起来还要挨打.理由是跌倒是自己不小心造成,是你犯错,所以就要受罚.因此,他们兄妹至今做事一直小心谨慎.乍一听,觉得这位父亲似乎不近人情,细想来此番教育有其明智之处.犯错受罚,痛上加痛是为今后少痛,提前演绎人生让孩子感受挫折,在他们心灵深处从小就埋下谨慎的种子,意识到忌戒浮躁鲁莽就可以少跌倒少受罚.这无疑使他们此生因此而获益非浅.  相似文献   

15.
父亲是位老税务,已经退休在家两年了。可每当唠起他那些陈年往事,他就滔滔不绝,唠个没完,像是个得胜还朝的将军,得意的又像回到了那个年代。听父亲说,他从事税务工作三十多年。起初是个生产队会计,后来到公社工作,再后来到了一个只有五个人的税务所里上班。父亲的第一件宝贝,是一辆破旧的永久牌自行车。我们家搬了几次,母亲就把它扔了几次,可都被父亲捡了回来,舍不得丢弃。我问他为什么留着,他总是笑着说:"你看看自行车的鞍座套已经磨没了,脚蹬子也已经不能转动了,可就是  相似文献   

16.
有年腊月,杀猪的屠夫一头挑着猪腰形的澡盆,一头挑着一个装着各种刀具的竹篮子来到我家的禾场,给我家杀年猪。完事后,我父亲给他结算工钱时,他从裤袋里掏出一叠票,扯了一张给我父亲,要我父亲再给叁元钱。我父亲一脸愕然。屠夫说这是屠宰税,是他代税务所收的。我父亲听他这么一说,才悻悻地缴了税。这是我最早见到的税票,也是我最早听说的屠宰税。想不到的是后来我会与屠宰税结下一段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7.
李秋通 《深交所》2010,(5):61-62
每个人都要面临许许多多的选择,我觉得我最正确的选择莫过于穿上这身绿军装。当兵让我觉得特别幸福。对此我从未后悔。 我的父亲也当过兵。在我很小的时候。他就经常给我讲军营的故事。久而久之,我便对军人产生了向往和崇拜之情,立志长大后也能成为一名军人。  相似文献   

18.
一九五一年我高小毕业后,怀着一颗火热的心,参加了银行工作,并且在党的教育和同志们的帮助下,加入了共青团。从一九六一年到现在一直做外币兑换工作。牢记阶级苦永远听毛主席的话一九六一年以前,我认为自己出身好,放松了思想改造,曾一度计较工资待遇,在生活上和人家比吃比穿,学习不积极,工作不安心,常常发生差错。组织上一再帮助我,我却认为是对我要求过高过严。达一年,我请假回家,父亲看到我很高兴。但是从我的言谈中,他察觉到我有些不太安心做银行工作。老人很生气,严厉地对我说:你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旧社会象我们这样的人,别说在银行里工作,就是银行的大门也摸不到啊!……父亲的话,引起了我沉痛的回忆。  相似文献   

19.
丁昌锋 《金融博览》2012,(17):83-83
父亲已过花甲之年,一直企盼我过年回山东老家。去年春节没有回老家.今年无论如何也要回去。  相似文献   

20.
我父亲是1965年入党的老党员,入党数十年来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和使命,在卫生战线的平凡工作岗位上勤勉工作,以自己的满腔热忱服务于广大群众,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敬佩。我参加银行工作后也立即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父亲看到我有争取入党的积极性,他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他工作中的几件小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