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历时最长的税种之一,历经近2600年的农业税,到2006年将完成其历史使命,全国人大以立法形式宣布从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免除农业税。2005年,河南等省提前实行农业税免征政策,继续实行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一免三补”及其他惠农政策。一年来,随着“一免三补”政策的实施,农民增收减负效果明显,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公共财政对广大农村的保障作用增强,农村综合改革得到有力推进。但是在惠农政策取得丰硕成果,深得农民之心的同时。农村社会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如果不予重视并给予逐步解决。将会形成新的不稳定因素,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粮食科技与经济》2005,30(6):50-50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今年下半年,财政部门将认真落实财政支农政策措施,进一步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特别是对“两减免三补贴”等政策的贯彻落实决不会松懈。通过免征农业税和降低农业税税率,去年全国农民共减轻农业税负担约280亿元,农民人均税费下降30元,幅度达44.3%。税费负担与当年农民纯收入的比例已由2003年的2.6%下降到2004年的1-3%,这一比例将在今年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农村产业政策的调整,国家关于扶持粮食生产、调减农业税收、促进农民增收等政策的出台,特别是2004年黑龙江省作为全国免征农业税的试点省份,在全国率先取消了农业税,这样农业税附加也随之取消,农民种地彻底告别了缴纳"皇粮国税"时代,农民负担得到了切实减轻。同时,对种粮农户实行直接补贴和良种补贴以及最低保护价政策,农民种粮的经济效益大  相似文献   

4.
“现在政府真好,不仅免除农业税,还给水稻、小麦粮食补贴,财政所还为我们办理‘一折通’,这样方便我们,我们种田积极性更高了。”谈到“一折通”,江苏东海县浦南镇新建村农民朱兰提很是兴奋。像朱兰提这样拿到“一折通”的农户就有13498户,补贴金额289.3万元。  相似文献   

5.
《粮食问题研究》2004,(6):43-43
为了提高农民收入,中央政府痛下决心.逐步免除农业税,并且直接给予农民以粮食补贴。这些措施对于保护农民的积极性,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粮补来说,尽管政府拿了数百个亿,但直接分到每个农民手里的只有几元、十几元,  相似文献   

6.
全面奔小康,农村是重点,农民增收是核心。2005年,国家对黑龙江省实行“一免两补”(即免征农业税、粮食生产直补、良种补贴)政策给农民带来了喜悦,也的确给农民增加了收入,如何借国家的优惠政策提高农民的收入成为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秋后算账,9亿农民人均增收507己左右,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幅度多年来首次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这缓解了近年来人们对粮食安全和“三农”问题的担忧。但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2004年的农民增收,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和农业税减免的“三补一减免”政策效应十分明显。2005明年.政策还会有这么大的作用吗?有什么办法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会计》2004,(5):39-39
●从今年起,国家开始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5年内取消农业税。最近,国务院进一步决定,在黑龙江、吉林两省首先进行免征农业税的改革试点,在河北等11个粮食主产区降低农业税税率3个百分点,其他地区降低1个百分点。●今年,国家将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100亿元,直接补贴给粮食主产区的种粮农民。中央财政近日已拨付9.4亿元资金落实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和水稻良种的补贴。●财政部、农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和建设部6部委日前正式启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财政部会同农业部等6部委最近共同制定了《2003—2010年全…  相似文献   

9.
农业税减免后应强化村级财务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财务问题历来是广大农村干部、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影响农村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村级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群、干群关系的融洽和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为解决“三农”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五年内逐步减免农业税的重大战略举措,它对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稳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实行税费改革特别是减免农业税后,  相似文献   

10.
农村推行税费改革,减轻了农民负担,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他们踊跃交纳税款,不少乡镇在极短时间内就完成了全年征税任务。然而,在某县也出现了一些反常现象,部分乡镇农业税完成比例十分低,导致全县农业税征收呈现两个极端的态势。面对一冷一热,通过调查,迷底渐渐明朗,原来是乡村债务在“作怪”,农业税陷入了乡村债务的重重包围之中,影响了农业税任务的顺利完成。目前,乡村拖欠社会债务十分普遍,且情况相当严重。就乡镇债务而言,少的几百万元,多的几千万元,甚至近亿元债务不等,主要是农村合作基金会投资企业倒闭造成农民股…  相似文献   

11.
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农民负担问题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取消了“三提五统”,治理“三乱”,免征特产税并减征免征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补贴等,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呈现出一派新气象。  相似文献   

12.
为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增收,承德县决定从今年开始全部免除农业税。流传几千年的“种地纳粮”这一古老农谚将从此面上句号。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河南、辽宁两省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全面分析了农民对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评价和期望。通过分析发现:样本农户对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评价较高,希望补贴标准再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更倾向于按粮食种植面积进行补贴,对直接支付现金的做法认同程度较高;市场价格、种植习惯和是否对种粮农民进行补贴是农民在决策种粮时考虑的三个最主要的因素;保护价收购、减免农业税和直接补贴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最主要的三项政策措施。上述研究发现对于完善我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含义在于:坚持直接补贴的“特惠性”、逐步提高补贴标准以及完善粮食市场宏观调控体系等。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记者从近期召开的江苏省经济工作会议上获悉,省委省政府决定,]2005年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取消农业税。省长梁保华在谈到2005年在全省范围内取消农业税的时候说,省财政对经济薄弱地区降低农业税补贴,将由2004年的10.28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3亿元。同时,已经实行的支农政策不变,已经给农民的实惠不减,进一步扩大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购买农机补贴的规模和范围。省财政安排粮食直补资金,由2004年的5.1亿元增加到2005年6.2亿元。继续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坚持优质优价,严禁压级压价。江苏省决定2005年全省全部免除农业税…  相似文献   

15.
高翔 《齐鲁粮食》2008,(11):21-23
近几年,针对我国“三农”困境,基于粮食产销形势的新变化,特别是在2004年以来,国家取消农业税,加快了农业补贴政策的调整步伐,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先后出台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一系列农业补贴政策,初步形成了我国的农业补贴框架。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粮食生产的恢复发展,基本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逐年加大对“三农”扶持补贴力度,诸如农业税减免、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但记者在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地采访时发现,一些乡镇在贯彻落实国家惠农政策过程中存在不规范行为,导致了部分惠农资金被截留、挤占和挪用等。  相似文献   

17.
当前,农业税灾款减免仍沿袭多年来实行的“先征后减”方式。在实践中,这种减免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其一,要求纳税人在农业遭受损失的情况下仍然全额缴纳税款,容易引起纳税人对税收的抵触和不满。其二,纳税人在全额缴纳税款入库后,农业税减免款要经过逐级审批、往往到年底甚至是多年才能到达应减免农户手中,很难满足纳税人弥补损失、生产自救的迫切需要。其三,在实际操作中,农业税减免款被截留挪用现象时有发生。这种做法有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纳税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重点做好四件大事。一是搞好生产,发展经济。我们首先要把地种好,同时还养鸡、养猪、养鸭,搞好多种经营。发展生产要保证为农民提供良种服务,化肥的价格也不能太高。开发资源要注意安全生产,也就是要符合手续,按规定开发。二是扎实推进各项农村改革。落实好免征农业税政策,几千年来,农民一直在交农业税,免征农业税是一个变革。另外还有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和农村财政体制改革,这些被称为农村综合改革。教育体制改革是在全国推行9年义务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  相似文献   

19.
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资金的兑现方式.可与农民交纳农业税同步进行.分开操作,缴归缴补归补;也可采取直接抵扣应缴农业税的办法;农业税全免的省可单独直接对农民补贴。具体兑现方式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本省实际.结台农民意愿自行确定。  相似文献   

20.
推进以免征农业税为主体的农村税费改革,对于进一步理顺国家、集体与农民的利益分配关系,调动和保护农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确保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份免征农业税,7.3亿农民取消了实行两千多年的“皇粮国税”。云南省虽没有全面免征农业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