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6 毫秒
1.
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其社员间的契约关系极不稳定,违约率居高不下。本文选取社员视角,探讨影响社员履约行为的主要因素。基于调研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增加实物资产专用性难以有效提高农户的履约率;(2)增加人力资本专用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社员的履约意愿;(3)交易频率的增加及交易总量的上升能降低农户违约的可能性;(4)社员的履约意愿随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而增强,但不能通过增加这种不确定性来提高社员的履约意愿,而且环境不确定性往往难以掌控;(5)政府行为与农户履约行为密切相关,应充分发挥政府对农户履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西北干旱区交易成本对农户农业节水行为意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是现代节水农业发展的微观基础,农户行为意愿的强度是其农业节水选择行为的主导因子,提高农户农业节水行为意愿有利于提高现代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效率,对实现现代农业建设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基于甘肃省张掖市农业节水户的150份调查数据,引入交易成本与资源禀赋理论,采用因子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交易成本的3个维度(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及交易频率)对农户节水行为意愿的作用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农户节水行为意愿主要受经济理性认知影响,价值理性与生存理性强度依次减弱;农户自身禀赋、社会资源禀赋、自然资源禀赋对资产专用性影响效应显著;节水行为外部不确定性、与科研单位的交易频率及节水技术调整频率都增加了农业节水行为的交易成本;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及交易频率分别对农户农业节水行为意愿产生了显著的正向、负向、负向效应,路径系数分别为0.201、-0.171、-0.014。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从农户视角揭示农地整治中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与农地整治模式的关系,探寻农地整治模式选择中的交易费用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因子分析、二值响应的Logit回归分析。研究结果:(1)农地资产专用性越强、不确定性越大,农户越倾向于选择政府主导的农地整治模式;反之,农地资产专用性越弱、不确定性越小,越适合农民自治模式。(2)影响农户选择农地整治模式的交易费用因素主要有经济地理位置、农户认知和经济政策。研究结论:农地整治信息公开透明、农户享有充分的权利将减小农地整治的不确定性,有助于提高农户对农地整治的认知,并更倾向于选择农民自治模式,减少农地整治交易费用,提高农地整治效率。  相似文献   

4.
赵飞 《南方农村》2023,(1):10-14
农户农业生产专用性资产的产生会增加土地流转的租金,承租者之间的博弈会抑制农户土地转出。为探究资产专用性对农户土地转出意愿的影响,本文以铜仁市江口县274份问卷调查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土地资产专用性、实物资产专用性、人力资本专用性、地理位置专用性四个方面来讨论对农户土地转出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人力资本专用性中农户参与专业培训以及农业生产管理能力显著抑制农户土地转出意愿;实物资产专用性、地理位置资产专用性以及土地资产专用性分别显著抑制农户土地转出意愿。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9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有效调查问卷,对订单农业中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订单履约效率及其动因进行理论探讨与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保底收购、随行就市"的价格条款、要求农户进行专用性投资或预付保证金、专用性较强的农产品、在广泛深入交往基础上累积的信任、声誉等社会资本因素有利于提高订单农业的履约效率和增强公司与农户契约关系的稳定性,而订单农业中"公司+农户"组织模式对公司与农户的契约关系具有负向作用;"公司+经纪人+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组织模式由于中介组织的加入能提高订单农业的履约效率,但统计特征并不显著;订单农业中政府涉入并不能显著增强履约效率。  相似文献   

6.
农户专用性投资、农社关系与合作社增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与合作社之间的关系(即"农社关系")对农户农业收入增长的影响是合作社政策效果评价中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农户专用性投资影响农社关系,进而导致农户农业收入差异的理论框架;然后利用中国15省微观调查数据建立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通过构建反事实场景分析了差异化农社关系下农户的农业收入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农户专用性投资有助于形成紧密的农社关系;随着农社关系由非社员逐步向影子社员、松散社员和紧密社员转变,农户的农业收入分别提高8.01%、1.65%和2.46%;而对政府更为关注的低收入农户而言,当农社关系由松散社员转向紧密社员时,合作社的扶贫增收效应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农业经济问题》2021,(10):64-77
不完全契约的履约效率影响着经济活动的最终绩效。农业循环经济项目中的政府、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等主体通过不完全契约建立起多重委托代理关系以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影响履约效率的关键因素成为探析农业循环经济项目实施绩效的内在逻辑。本文在不完全契约和非完全对称信息的委托代理理论推理基础上,选取四川省实施的一个农业循环经济示范项目为案例,通过连续4年跟踪项目的履约情况,分析了不同主体的履约效率及项目的实施绩效。研究发现,资产专用性投资既能降低主体的交易费用和不确定性,同时也发挥了"套牢"效应,确保了政府期望效用最大化;服务业主体通过调整产品或服务的交易频率,降低了契约方的交易费用,但重复契约的履约效率受到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项目资产专用性投资的前瞻性设计、增加柔性条款、加大消费端激励等政策建议,为提升不完全契约的履约效率,实现经济活动效益最大化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研究视角和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农产品流通中生产者与龙头企业之间发生的违约行为,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其违约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基于交易频率、资产专用性等维度将农产品交易分为6种交易类型,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本文研究认为:交易频率、资产专用性影响契约的稳定性;公司+农户之间经常发生的非专用性交易经常出现机会主义行为,适合采用市场治理模式;其经常发生的专用性交易,适合采用双边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方法 文章基于解构计划行为理论,利用甘肃省348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1)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行为意愿模型中,农户家庭禀赋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次之,交易费用和主观规范的影响力最小。(2)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的意愿显著正向影响参与行为。(3)感知绩效对小农户行为态度的影响强于感知风险;小农户对同伴的信任度明显高于对上级政府和村集体的信任度;缔约条件对小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更有效,农户较为重视进入门槛高低;劳动力数量、农户受教育水平以及对收购产品中介的熟悉程度对小农户行为意愿均具有重要影响。(4)多群组分析得出不同类型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家庭禀赋对自给型、兼业型和退出型农户的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发展型农户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等变量对不同类型小农户参与意愿与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些变量在不同类型农户参与现代农业意愿与行为路径中具有调节效应。结论 要加强现代农业宣传力度,改善农户行为态度;积极营造社会氛围,发挥周围人群的示范效应;提供技术、资金以及市场信息支持,增强农户对现代农业的掌控力;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设计差异化的政策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2016年新疆农户调查数据,将农户信贷过程划分为信贷需求、信贷可得性和信贷违约三个阶段,通过构建三阶段联立Probit模型,识别了贫困地区农户信贷违约的影响因素。本文揭示了社会网络不仅仅影响农户的信贷需求、信贷可得性和信贷获取渠道,还通过影响农户的信贷履约行为,最终影响贫困地区农户的信贷风险,且不同类型社会网络的影响存在差异。研究表明,拥有较多个体性社会网络虽然有助于提高农户的还款能力,但会降低农户的还款意愿,降低履约率,增强信贷风险;拥有较多团体性社会网络的农户具有更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会提高履约率,降低信贷风险。个体性和团体性社会网络对信贷风险的作用还受到信用环境的影响。因此,要发展商业可持续的农村普惠金融,降低农户信贷风险,在区分不同类型社会网络影响的基础上,促进农村信用环境建设,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公司+农户”模式是我国农业产业化采用率最高的经营模式之一,但实践中,违约和敲竹杠等机会主义行为屡见不鲜。归纳起来,“公司+农户”模式中的机会主义行为主要有基于信息不对称的“逆向选榉’和“道德风险”行为、基于资产专用性投资的“敲竹杠”行为、基于集体行动的“搭便车”行为和基于博弈次数(交易频率)的短期化行为等四种类型。导致术兀会主义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有限理性、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资产的专用性和行为的短期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2016年新疆农户调查数据,将农户信贷过程划分为信贷需求、信贷可得性和信贷违约三个阶段,通过构建三阶段联立Probit模型,识别了贫困地区农户信贷违约的影响因素。本文揭示了社会网络不仅仅影响农户的信贷需求、信贷可得性和信贷获取渠道,还通过影响农户的信贷履约行为,最终影响贫困地区农户的信贷风险,且不同类型社会网络的影响存在差异。研究表明,拥有较多个体性社会网络虽然有助于提高农户的还款能力,但会降低农户的还款意愿,降低履约率,增强信贷风险;拥有较多团体性社会网络的农户具有更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会提高履约率,降低信贷风险。个体性和团体性社会网络对信贷风险的作用还受到信用环境的影响。因此,要发展商业可持续的农村普惠金融,降低农户信贷风险,在区分不同类型社会网络影响的基础上,促进农村信用环境建设,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厘清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意愿—行为的转化机理,以期为制定宅基地退出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借鉴已有研究,在农户分化的基础上,引入计划行为理论并将其进行修正,利用金寨县438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不同生计类型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与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其转化机理。[结果]不同类型农户退出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差异明显,非农收入占比较高与较低农户之间意愿—行为转化所受影响总体呈相反趋势。非农收入占比较低的农户退出意愿向行为转化过程中,政府作用和社会效应减弱,更加关注自身能力的可行性;而非农收入占比较高的农户意愿—行为转化过程中则淡化了自身需求和政策感知,更加重视社会示范效应和政府作用。自身禀赋条件是退出基础,决定着政府作用与社会示范效应的效用大小,农户意愿与行为的转化机理为:减少自身禀赋条件约束,增强外部效应。[结论]应适当提高退出补偿,改善农户退出后居住环境,完善退出后住房、医疗等社会保障,加强政策宣传,形成良好的退出环境,增强社会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4.
银行长期贷款对遭受巨灾的农户恢复重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巨灾灾区农户贷款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政府干预性,二是农户的收入能力下降,三是存在由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引发的希望政府兜底还款的心理风险。在风险提高条件下,农户的长期贷款的违约率是否上升,影响因素又有何不同?本文以5·12汶川地震为例,根据对四川5个重灾样本县农村信用社的访谈和323个农户的问卷调查分析农房重建贷款的违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贷款的违约率较高但控制有效;地震灾区农户的收入能力下降和还款意愿降低影响了正常履约;巨灾后就业扶持政策效果优于直接经济补贴;信用贷款会降低贷款履约率,而邻里亲朋借贷对履约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视角,从影响农户意愿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3个层面出发,建立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的计划行为理论分析框架。方法 文章基于上海市涉农郊区的农户调查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计划行为理论视角下农户的环境感知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结果 研究发现,农户环境感知3个维度对宅基地退出意愿均有显著影响,综合路径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禀赋环境感知(0.503)>政策环境感知(0.208)>公共服务环境感知(0.175)。农户对禀赋环境、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3个维度的感知均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农户的禀赋环境感知路径系数最大,政策环境感知次之,公共服务环境感知的路径系数最小。结论 基于以上的影响因素分析,政府在改进宅基地退出有关政策时,应着重注意宅基地退出的经济补偿和退后农户的公共服务质量,同时保障政策执行的透明度和知情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当前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突破农户绿色生产“高意愿低行为”困境,对促进农村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利用甘肃省649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有序Logit回归模型,以及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检验方法,基于农户“经济人和社会人”的双重身份属性,探讨资源禀赋、社会规范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结果 (1)资源禀赋差异是导致农户意愿与行为不一致的根源问题,软化资源禀赋约束有利于实现农户绿色生产意愿向行为的转化,其中有机肥代替化肥补贴、水利设施完善程度、加入农村合作社、村民之间的信赖关系对抑制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均存在显著作用。(2)个体特征中,户主年龄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向行为的转化存在负向的干扰作用。(3)社会规范、个人规范均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产生负向显著影响,而社会规范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以直接效应为主,可通过个人规范间接负向作用于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4)社会规范在经济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与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结论 为有效实现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的统一,在农业环境政策的制定中应强调不同农户之间的禀赋差异,同时要注重发挥社会规范作用,积极引导农户向绿色生产行为的转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文章分析了新疆昌吉市农户参与生态环境治理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提高农户参与的积极性,推动实现乡村生态环境善治格局的形成。方法 基于新疆昌吉市微观调查数据,在扩展计划行为理论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心理认知因素对农户参与生态环境治理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并揭示政策环境在农户参与意愿与参与行为关系中的调节效应。结果 (1)农户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现状总体呈现出“意强行弱”特征;(2)参与意识、效益感知对农户参与生态环境治理意愿的影响较大,知觉行为控制影响较小,主观规范影响不显著;(3)知觉行为控制、参与意愿对农户参与生态环境治理行为的影响较大,主观规范影响较小,效益感知和参与意识对农户参与行为不存在直接影响,即通过农户参与意愿对参与行为产生间接影响;(4)政策环境的正向调节效应存在,表明政策环境在农户参与意愿与参与行为之间的影响关系具有显著的强化作用。结论 要保护农户环境权利,要加强环保宣传教育,要树立榜样示范作用,要提供参与机会和拓宽参与渠道,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8.
降低农户信贷违约风险对维护农村金融体系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6年新疆地区农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金融知识对欠发达地区农户信贷违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金融知识对农户信贷违约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提高农户金融知识水平有利于降低其信贷违约风险;金融知识发挥作用的主观机制在于提高农户还款意愿,客观机制在于提高农户还款能力;相对于还款能力,金融知识对还款意愿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农户作为生产经营的主体,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决定着绿色农业的发展方向。此研究分析影响农户绿色农业生产意愿及行为的相关因素及路径。方法 文章基于新疆各地州的352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程度以及各影响因素的形成机理。结果 (1)农户对绿色农业的认知、政策的引导、感知利益和绿色生产意愿与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呈正比,感知成本则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和行为具有负向作用。(2)农户的绿色认知越清晰,绿色生产意愿越强烈,政府的政策补贴和推广力度越强,越能刺激农户进行绿色生产行为。(3)农户感知到花费的金钱、劳动和精力越多,则会削弱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结论 行为态度、主观规范、行为控制和感知利益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均有正向作用,其中各项指标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和行为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但相对而言,农户的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对绿色生产意愿的影响更为显著,感知利益对农户绿色农业生产行为影响更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农户生态养殖意愿的形成机制,对促进生态养殖模式推广应用,推动养殖业持续健康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和道德激励理论(NAM)的整合框架,文章以江西省、湖北省和云南省527个水禽养殖户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农户生态养殖采纳意愿的形成机制。[结果]农户生态养殖意愿受到利己和利他动机双重影响,且利己动机的影响更大;态度对农户生态养殖意愿的提升作用最强;农户的过去习惯虽对其生态养殖意愿无显著影响,但会通过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产生作用;后果意识和责任归属通过个人规范间接提升农户的采纳意愿。[结论]政府激励农户采纳生态养殖模式时,要兼顾农户的利己与利他动机,一方面要培养农户进行生态养殖的积极态度,强化其对生态养殖模式的认知,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户非生态化养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教育;重视相关群体对农户养殖行为的影响,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增强农户对环境问题的普遍认识,培养其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