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本文基于中国1987-2010年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采用Engle-Granger两步协整(Cointegration)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经济增长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经济增长会引起城乡收入差距的单向变动。  相似文献   

2.
选取人均GDP衡量经济增长,泰尔指数衡量城乡收入差距,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利用1990~2009年的年度经济数据对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能够拉动经济的增长,但随着差距的拉大,会反方向抑制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时间序列数据,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协整回归对金融发展与湖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978-2007年间,金融规模的扩张和经济增长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代部门的扩张则拉大了湖北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本研究及其政策含义对我国的金融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金融包容指数和泰尔指数分别测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运用VAR模型、协整和格兰杰检验对中国1985~2012年普惠制金融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普惠制金融发展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普惠制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能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作用效果不明显;前者是后者的格兰杰原因,普惠制金融发展会影响居民收入差距,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会对普惠制金融的发展产生影响。鉴于此,必须加大金融改革力度,明晰金融机构市场定位,健全与完善普惠制金融功能。  相似文献   

5.
随着金融发展、经济增长,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逐渐扩大.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因此,本文选取安徽省1990-2011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金融发展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济增长扩大了收入差距;相反,长期内,金融发展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济增长缩小了收入差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江西省1978~2011年的数据,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对江西省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江西省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库兹涅茨倒U型关系,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金融发展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相关关系,而金融效率与城乡收入差距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王铁军  官爱兰 《云南金融》2012,(8X):152-154
居民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中国学术界研究的重点。文章主要基于1978~2010年的数据,对中国的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做实证分析。作者认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有抑制作用,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且都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进而提出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应措施,减少其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推动经济合理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8.
王铁军  官爱兰 《时代金融》2012,(24):152-154
居民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中国学术界研究的重点。文章主要基于1978~2010年的数据,对中国的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做实证分析。作者认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有抑制作用,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且都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进而提出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应措施,减少其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推动经济合理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幅度提高,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相应逐步拉大。本文在描述江西省金融资源的城乡分布不均衡基础上,通过运用柯布-道格拉斯方程、E-G两步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理论与方法详细研究了江西省城乡金融资源的非均衡配置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城乡金融的非均衡发展与城乡人均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金融的非均衡发展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因此,本文建议应在动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总体水平前提下,采取有效金融措施加快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增长速度,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1994-2008年的相关数据,借助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对农村金融规模、农村金融效率与农户收入增长、收入分配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金融规模的扩张并没有导致农户收入的增长,农村金融规模扩张不是农户收入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农村金融效率的提高是农户收入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农村金融规模扩张和金融效率提高导致农村基尼系数下降,农村金融规模扩张和金融效率提高是缩小农户收入差距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1.
当前内蒙古居民收入在稳步增长的同时,出现了城乡、地区、行业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特别是农牧民收入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居民收入不平衡的现状不仅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在客观上制约了和谐内蒙古的构建。为此,应立足于内蒙古地区优势,通过多种途径,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努力提高少数民族贫困居民收入,实现内蒙古地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内蒙古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对内蒙古城乡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对形成内蒙古地区城乡发展差距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重点从劳动力政策、财政政策、农牧业政策、区域协调政策和人才培养政策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改善内蒙古地区城乡关系、实现城乡互动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10年来,内蒙古投资率和消费率的变化偏离了合理区间。对资源型产业的过度依赖、城乡居民实际收入水平提高缓慢以及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是导致内蒙古高投资率低消费率的主要原因。破解内蒙古高投资率低消费率的路径选择就是转变发展观,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加政府公共服务投入。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1991-2015年数据,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考量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城乡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差异以及城乡财政支持差异、非农产业结构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城乡金融规模差异是直接引起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异的格兰杰原因;城乡之间在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方面存在差异,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都有拉大的作用;短期内城乡金融结构差异作用明显,长期内金融效率差异作用较大,而金融规模差异、财政支持差异在长期和短期内都起作用,非农产业结构水平在长期内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很强的负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谱聚类方法、ARCH族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和Johansen协整检验对近两次金融危机期间内蒙古上市公司股价的波动性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欧债危机对内蒙古上市公司股价波动的影响大于次贷危机的影响,而且受影响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能源、矿产资源以及机械制造等行业.由于内蒙古自治区上市公司数量少和行业比较集中等原因,以上结果不能全面反映金融危机对内蒙古自治区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伪城镇化是以经济为导向的生产要素的城镇化而非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从居民消费水平的角度可以考察城镇化的质量并判断城镇化的“真伪”。利用1978~2014年城镇化率和居民平均消费支出的时间序列,通过协整检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及 Granger 因果检验后发现:居民消费与城镇化在长期中存在均衡关系;居民消费显著提高了城镇化率,但后者并未显著引起前者的提高,故两者是带动与被带动的单一关系而非相互促进的双向关系;且居民消费对城镇化率的作用存在滞后效应。这表明我国当前的城镇化已经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伪城镇化特征。为此,应将要素城镇化转变为人本身的城镇化,在推进人口城市化的同时必须兼顾农业部门的发展,减少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并以收入政策为核心扩大农村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17.
经济发展规律表明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关系到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增长、以及经济增长能否促进就业的关键因素。本文从内蒙古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内蒙古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偏离系数、Granger因果检验计量模型等几个角度对内蒙古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水平关联性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间关系的实证检验,迄今尚无定论。借鉴时间序列因子分析,本文考察了农村金融发展综合指数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间有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协整方程表明,在长期内,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每提高1个单位,实际农民收入可以提高48.1%。MS-VAR模型表明,在短期内,农村金融发展依然能够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当国家实施农村偏向型经济政策时,这一促进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银行竞争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和因果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运用中国1979—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从中国金融变革路径的角度,分析了经济增长和银行集中度的关系,考虑到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轨迹,用非国有银行的信贷余额占整个信贷余额的份额作为银行竞争的指标。利用协整和因果关系分析得出:非国有银行信贷余额的份额和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其信贷余额的增加能够促进经济增长;非国有银行信贷余额比例的增加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因,而反之则不是。说明了由政府主导而不是由市场诱发的中国高度集中的银行体制改革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在中国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大发展阶段。考虑到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及沿海产业转移的背景,本文提出中西部地区应该发展中小银行,而东部地区应该适当加大银行的集中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